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必修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高中历史必修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王权
山 东 省 安丘 第 二中 学
ShanDongShengAnQiuDiErZhongXue
外服
附属 国
பைடு நூலகம்
都城
王畿
附属 国
察政制得失,明兴替规律
(二)西周
1、建立者、时间、都城: 2、重大制度 3、分封制——目的:
分封对象:王族子弟、功臣、前朝贵族 分封内容: 特点: 4、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5、作用: 6、灭亡:“国人暴动”、“共和执政”、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 迁洛邑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0 1 旧石器时代
1、概念
2、文化遗存
文化遗址 年代
生产水平
社会发展
元谋人 北京人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70万~20万年
从事渔猎和 采集,已经 学会用火。
a.过着群居生活。
b.旧石器时代晚期进入母 ,氏族成员共
同劳动,成果共享。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谢谢
山 东 省 安丘 第 二中 学
ShanDongShengAnQiuDiErZhongXue
察政制得庶失,明兴替规律
(二)西周
1、建立者、时间、都城: 2、重大制度 3、分封制——目的:
分封对象:王族子弟、功臣、前朝贵族 分封内容: 特点: 4、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5、作用: 6、灭亡:“国人暴动”、“共和执政”、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 迁洛邑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家国合一”的国家政治结构。 2.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 度。 3.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 严格的等级结构。 4.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5.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夏 政治

西周
经济 文化
农业 手工业
2、源远流长
三、商和西周
(一)商
时间: 建立者: 迁都: 殷墟文化:a.甲骨文:
b.青铜器: 制度完善:内外服制度 影响:
商朝的政治制度
(1)政治制度:
附属
内服与外服制度

(2)制度特点:
①商王具有支配内服与 外服的实际权力
内服
②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
力是有限的
附属
③商朝弥漫着神权色彩,

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
2、部落与部落联盟形成; 3、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权贵阶层 通过战争扩大财富和权力。
二、从部落到国家 禅让制
世袭制
公天下 家天下
夏:
时间 : 建立者: 社会性质: 社会特点:
文化遗存: 重要制度: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1、多元一体
(1)“满天星斗”走向“中原核心” (2)华夏杂处走向多元一体
(三)商周经济的繁荣
1、农业: a.地位: b.土地制度:井田制 2、手工业: a.青铜器 b.地位 c.特点
贵族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共有,其中 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实际上为 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 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实质: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早期国家特征?
0 1 新石器时代
1、概念
2、文化遗存
文化遗址 年代
地点
仰韶文化
黄河中上游
大汶口文化 距今约7000——5000年
黄河下游
河姆渡文化
长江下游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距今约5000年
黄河流域 北方辽河上游 长江下游
社会发展 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 作物。
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 蚕缫丝技术。 代表器物是黑陶
代出土精美的玉器,并且出 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0 3 中国原始社会的发展
1、阶段划分:
2、社会发展
时代
生产力
生产关系
母系氏族社会 旧石器时代晚期
父系氏族社会 新石器时代晚期
特点
私有制
阶级
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 共享。
1、社会贫富私分有化与制不如平何等产的生萌?芽开始出现;
大宗——由嫡长子传宗继统的这支系统 宗法制
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弟
2.血缘纽带
大小宗关系 (相对性)
大宗
嫡长子(嫡长孙……)
(宗主)
天子
嫡长子(嫡长孙…… )
小宗
诸侯
大宗
《》
小宗
嫡长子(嫡长孙…… )
大宗
特点?
嫡长子
卿大夫
小宗 嫡长子……
大宗
余嫡子及庶子 1.政治隶属关系
3.嫡长子士继承制
小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