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一部关于教育的基本法规 ,它对教育的地位,教育方针,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基 本制度,教育投入和条件保障,学校的法律地位,教育与 社会关系,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法律责任等全局性重 大问题作出了基本规范。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一部以法律的形 式明确了教师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 要地位,教师的权利、义务、任用、考核、培训 和待遇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规定,是我国教师队伍 建设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保障。
• 一、“爱岗敬业”的基本内涵
• 教师的爱岗,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具体体现为热爱工作和 热爱学生。热爱工作,意味着尊重和珍惜自己的选择,表 现着对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态度和决 心。热爱学生,意味着对学生人格和生命的尊重、对学生 潜能和自觉的信任、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理解、对学生失 误和不足的宽容,表现为对学生的关注、关心和关爱。
• 一是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体力。 三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 展学生健康个性。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 (三)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 (四)规范教育行为,在实践中贯彻教育方针
第三节 守法: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第一,了解基本国情,认清历史责任。
第二,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第三,立足本职工作,实现报国之志,要把爱祖国的深 厚感情和信念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
魂系中华赤子心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 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 了!”
—— 钱学森
三、爱国主义是教师献身教育的思想基础和动力 源泉
(一)教师要树立爱国主义思想—(陶行知的教育追求) (二)教师要树立为祖国教育而献身的崇高理想 (三)教师爱国体现为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行动
(三)2001年的表述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 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精神
(一)教育要培养“劳动者”或“建设 者”。 —社会角色规定 (二)教育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 人”。 —政治属性要求 (三)受教育者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 发展”。—素质结构要求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一部国家用 法律形式规定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 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 制性的国民教育,也称强迫教育、免费教育或普 及义务教育。从实施义务教育步骤、义务教育学 制、义务教育法律关系、义务教育的管理及其体 制、义务教育经费、义务教育的师资、义务教育 的教学、义务教育的考核与监督以及违反《义务 教育法》的法律责任等九个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法 律规定。
一、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回顾
(一)1957年教育方针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 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二)1995年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 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 班人。”
爱国之情 (孔后办学第一人:张伯苓)苓(1876~1951),现代教育家,原 名寿春,字伯苓。
• 张伯苓青年时期,目睹清政府腐败无能和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欺凌,立志兴办教 育,用爱国精神和科学知识教育青年,以 达到抵御外侮,振兴中华的目的。他在将 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历尽艰辛,刻苦奋 斗,颠扑躅蹶,矢志不渝。他从传授“新 学”的家馆开始,一步一步办起了南开中 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 庆南开中学,为国家培育了众多杰出的人 才。
• 作为一种道德要求的爱国主义,要求人们把爱国、报国 、兴国、强国、救国看作崇高美德,把卖国、辱国、祸国 、乱国、叛国视为对祖国和民族的不道德行为,甚至是一 种犯罪行为,有利于不断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
• 作为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精神,属于民族精神的核心部 分,强调增强人们的国家意识、团结意识,强调激发民族 志气,用奋斗目标激励人心,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能够不 断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地升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品 格,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 断追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智慧和力量。
爱国主义要求爱国意识与爱国行为的统一。爱 国主义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在为了祖国的利益而奋 斗的精神以及自觉维护祖国利益和尊严的民族气节 上;在行动上,则表现为自觉工作、爱岗敬业,与 国家利益保持一致,捍卫国家和民族独立安全等, 必要时为祖国的统一、尊严和繁荣牺牲个人的利益 乃至生命。
今天,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要做到:
我的事,我应该负责中国的事。大家不要你赖我 我赖你,自己要负些责任,国家的事情我有份责
任,你不要指责这个指责那个,你指责你自己,
你尽责任了没有?大家都说中国有我,中国就有
办法了。”
——张伯苓
第二节 教育方针:教师行动的指南
教育方针是一定时期教育工作 的总方向和行动指南,是党和国家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制定的关于教 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它规定了教 育的性质与服务方向、教育的目的 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 (二)道德与法的联系
• 1.道德和法律都具有阶级性。 • 2.道德和法律对人们的行为都有指导作用。 • 3.道德和法律对人们的行为都具有调节作用。 • 4.道德和法律都具有教育作用。
二、了解有关教育法律规定,明确教师职业 道德要求
• (一)了解有关的教育法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教育法律、法规的“母法” ,在《宪法》规定的原则下,我国制定并施行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教育法》这一我国教育基本法。十多部教育部门 法,数十个教育行政法规和数百个部门规章,及众多地方 教育法规构成了塔形网状结构。
第二讲 爱国守法
——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 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 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 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 策的言行。
第一节
爱国:教师首要的政治规范
爱国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规范,爱国 主义素被称为“中华民族之魂”。爱国, 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与祖国之间应 有的关系,是衡量个人与国家价值关系的 人生准则,是一种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部对 我国18周岁以下的、人口总数1/3的未成年人的 身心健康、合法权益的系列保护,促进未成年人 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 养成为“四有”新人的一系列法律规定。
• 这几个方面的法律、法规内容是指导我们教师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章程和依据,还有《国旗 法》、《交通法》等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等等 。教师只有学习和熟悉这些法律、法规条文的内 容,才能做到懂法、执法,按照法律要求来从事 教(育)书育人工作,才能防止和杜绝体罚学生 、违法乱纪、触犯刑律现象,同时教育学生学法 和执法。
• 张伯苓一生办学,饱经沧桑的切身经历中,逐步 看清了中国的前途,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以
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表现出一个真正教育家的高
风亮节。张伯苓的一生,是进步的、爱国的一生 。他创业南开,功在国家,为发展我国近代教育
作出了重要贡献。
• “简单地说,中国将来的希望有我。人哪,一定
不要灰心,你应该自己站起来说:中国的事就是
当代中国,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培养公民对中 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认 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 同,是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
• 二、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 作为政治原则的爱国主义,强调公民具有热爱和保卫祖 国的基本政治责任和义务,有利于提高国家公民自觉地维 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政治素质;
• 3.教师享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 和学业成绩”的权利,简称管理学生权。
• 4.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 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简称获取报酬待 遇权。
• 5.教师享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 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 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简称民主管理权。
• 教师的敬业,就是对国家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强烈使命 感和责任感,具体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一 丝不苟和精益求精,对学生的热情关怀、尽心尽力和无微 不至。
• 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的体现。爱岗是情感体验 ,敬业是态度和行为体现。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 二、“爱岗敬业”的作用
• (一)爱岗敬业,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 是教师队伍稳定的保障;
• 2.自觉选择守法行为 • (1)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律规定的培养目标。 • (2)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 • (3)教育教学活动的形式和方法符合法律要求。 • (4)依照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 (5)尊重学生合法权益,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 • (6)保护学生合法权利,杜绝教师侵权行为。一是侵害
道德就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 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 (一)道德与法的区别
• 1.道德与法用于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不同。道德是以善 恶为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法是以统治阶级制定 的法律条文为准绳规范人们的行为。
• 2.道德与法律的起源和发展趋势不同。 • 3.道德与法律依靠的力量不同。 • 4.道德与法律的作用范围不同。
• (二)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若 干法律规定
• 1.关于教师职业性质的法律规定 • 2.关于教师职业责任的法律规定 • 3.关于教师职业技能的法律规定 • 4.关于教师职业纪律的法律规定
• 5.关于确立教师资格的法律规定
三、遵守法律,依法执教的践行要求
• (一)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