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D.莫斯科
【思维导引】 【尝试作答】(1) B ,(2) D 。
【题组精练】 下图中弧ACB是晨昏线,C点位于45°W经线上。读图回答1、2题。
1.若图中C点的地方时为24时,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
A.45°W
B.45°E
C.135°W
D.135°E
2.若图中A地正当日出,此时北京时间是( )
3.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东经116.4°)的地方时。 中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北 京时间并不是北京(东经116.4°)的地方时,而是东经120°的地方 时。
考点一 晨昏线的判断与应用 1.晨昏线的判断:
如下图中,ACB 为晨昏线,据东经增加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知地球呈 逆时针方向旋转,可判断 AC 为昏线,CB 为晨线。
【盲区扫描】 1.我们平时所说的一天并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我们平时所说的一天是24小时,是一个太阳日,在这段时间内,地球 自转了360°59′;而地球自转360°所用的时间是23时56分4秒,这 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2.昼夜现象的形成与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不同。 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受太阳照射的影响形成了昼 夜现象;而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
3.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除_南__北__两__极__点__外,任何地 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约 为15°/h 由_赤__道__向_两__极__逐渐减小; 赤道最大,极点为0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读下图,回答问题。
1.产生昼夜交替: (1)昼夜半球。 ①夜半球:图中甲处所在半球,为黑夜。 ②昼半球:图中乙处所在半球,为白昼。 (2)昼夜界线:晨昏线,分为晨线和昏线(图中AOB线为_晨__线__)。 (3)交替周期:1个_太__阳__日(24小时)。
A.甲图中的弧AC为晨线 B.乙图中的弧AO为昏线
C.丙图中的AB为昏线
D.丙图中的CD为晨线
2.赤道上晨线与昏线经度间隔( )
A.360°
B.180°
C.90°
D.不确定
3.甲图所示的季节为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1选A,2选B,3选D。第1题,判断晨昏线要动态地判断,顺 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入昼的是晨线,由昼入夜的是昏线。第2题,赤道 上始终是昼夜平分,6点日出,18点日落,晨线与昏线相距180°。第3 题,解答该题可按如下思路进行:顺时针自转→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 →南极圈内大部分地区出现极昼→此季节为北半球冬季。
2.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2)确定地方时。
(3)确定日期和节气。 ①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日期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对应的节气 是春分或秋分。 ②晨昏线与经线圈相交且与极圈相切:
极昼、极夜分布情况
日期
节气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 (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 6月22日前后 北半球夏至
【解析】3选C,4选A。第3题,从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可知为地 球自转,结合实验它只能演示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异。第4题,图中P 点是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一个点,因此P点位于晨线上。
【加固训练】 比较下图(注:甲、乙、丙图中,阴影区为黑夜,丙图所示为北
半球某地区),回答1~3题。
1.下列对各图中的晨昏线判断正确的是( )
A.11时
B.23时
C.17时
D.5时
【解析】1选D,2选B。第1题,C点经度为45°W,地方时为24时,太阳 直射点位于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上即135°E。第2题,由A地日出可判 断弧AC为晨线,则C点所在经线为12时。又由于C点位于45°W经线上, 所在时区为西三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较西三区早11个小时, 故时间是23时。
第三讲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考纲 三年15考 高考指数:★★★★☆ 考情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知识梳理】 一、地球自转的特点 1.方向: 读下图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
(1)侧视:图甲显示为_自__西__向__东__。 (2)俯视:图乙显示为北极上空俯视呈_逆__时__针__运动;图丙显示为南 极上空俯视呈_顺__时__针__运动。 2.周期:1恒星日(_2_3_时__5_6_分__4_秒__)。
2.产生时差: (1)地方时。 ①成因:因经度不同,时刻不同。 ②特点:东早西晚,C点地方时比O点_早__。 ③计算: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OC两地地方时相差_2_小__ _时__。 (2)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_1_5_°__。 ②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_地__方__时__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
12月22日前后 北半球冬至
(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①确定纬度:上图中Q点为太阳直射点,直射点Q的纬度=90°-AF的纬 度(出现极昼的最大范围)=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α。 ②确定经度:地方时为正午12时的经线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如 上图中Q点所在的平分昼半球的经线,通过时间计算可求出其经度度 数。 (5)确定昼夜长短。 昼长=昼弧所跨经度数除以15°的商 夜长=夜弧所跨经度数除以15°的商 (6)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日出时间=某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 日落时间=某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考题研析】 (2012·海南地理)图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甲地经度为15°E,假 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甲地时间为( )
A.5日5时20分
B.6日6时20分
C.6日5时20分
D.5日6时20分
(2)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
A.悉尼
B.上海
C.雅加达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 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3、4题。
3.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①昼夜的更替 ②四季的更替
③运动物体偏向 ④地方时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图中P地( 上
C.当地时间6时日出 D.当地时间8时日出
自然界线:地方时为_2_4_时(或_0_时)的经线
(3)日界线
人为界线: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沿 _1_8_0_°__经__线__)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_地__转__偏__向__力__。
(2)偏转规律:北半球_右__偏__,南半球_左__偏__,赤道上不偏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