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电力大学介绍
了一大批高水平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 奖2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97项,为推动科技进步 以及电力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 贡献。 学校先后与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韩 国、德国等国的高校或科研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 的科技和学术交流。1998年获批培养外国留学生。 2000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学校与美国犹他州立 大学合作实施学士学位教育。2012年,学校与英 国史翠克莱德大学合作举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 化专业本科教育合作项目获教育部批准。2011年, 学校获批为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 修项目实施院校。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中 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受院校。近年来
办学条件
学校院系 学校现有16个院系,38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覆 盖了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教 育学7个学科门类,另有专科专业5个。学校拥有5个 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吉林省特色专业建 设点,学科布局较为合理。 2013年新增加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能源化学 工程。 学校现有17个院系,13个研究所。有36个本科专 业,本科专业覆盖了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 学、经济学、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2013年新增加专 业:智能科学与技术,能源化学工程。
学校有教职工1400余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 5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国 家万人计划第一批人选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 才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新 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国务院政府 特殊津贴获得者3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拥有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 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学校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积极构 筑并不断优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国家级特 色专业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实验教 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 个,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十一五” 以来,学校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学校是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社会体育人
才培训和科研基地,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 心建设单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 高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积极服 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方针,不断提高学 术研究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学校有国家地方联 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省部共 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内 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文科基地等19 个,吉林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1个。近五年, 学校承担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 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重点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600余项,取得
历史沿革
东北电力大学创建于1949年,前身是沈 阳电机高级职业学校,是新中国创办的第 一所电力工科学校。1955年,学校由长春 迁至吉林市。1958年升格为本科高等院校, 定名为吉林电力学院,1978年更名为东北 电力学院。学校原隶属于国家电力公司 (前电力工业部、能源部),2000年起, 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 的管理模式,划归吉林省领导。
办学成果
学校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优秀教 学成果奖10项,学校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1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31门课程被评为省部级 优秀课程。在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 学建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国家级一 等奖10项,二等奖19项。特别是服装与表演专业学生, 在国际、国内各类大赛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 多次摘取服装设计、服装模特大赛最高奖。学校教务处 于1999年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称号。毕业生 一次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在省内高校中名列前 茅。校团委多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评为“全国 大学生三下乡暨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2000年被团中 央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2000年学校被教育部 评为“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
更名为长春电业技术学校
更名为长春电力工业学校 更名为长春电力学校 隶属于燃料工业部 更名为吉林电力学校 隶属于电力工业部 隶属于水利电力部 更名为吉林电力学院 更名为东北电力学院 隶属于能源部 隶属于电力工业部 隶属于国家电力公司
1997年 2000年
2005年12月
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吉林省管理为主
学校有教职工1400余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 5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国 家万人计划第一批人选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 才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新 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国务院政府 特殊津贴获得者3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拥有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 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学校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积极构 筑并不断优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国家级特 色专业5个1 个,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十一五” 以来,学校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
东北电力大学简介
学校概况
东北电力大学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吉 林省吉林市。学校是吉林省重点大学, 始建于1949年,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 电力工科学校,1958年定名为吉林电力 学院,1978年更名为东北电力学院。原 隶属电力部、国家电力公司,2000年起, 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 主”的管理模式,2005年学校更名为东 北电力大学。2012年学校入选为国家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 建设高校。
学校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享有 良好的声誉。在长期的办学与教学实践中,形成了 突出“一实两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 神)的人才培养特色,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本 科毕业生以扎实的理论基础、踏实肯干的作风、勇 于吃苦的品格和创业精神,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 好评。学校累计为国家培养了5万多名高级专门人 才,其中有7人成为省部级领导干部,有许多人已 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的领导 或技术骨干。例如,国务院西部大开发办公室主任 王志宝同志,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王禹民同 志,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所长 柴天佑教授,中国国电集团总经理朱永芃,浙江大 学副校长倪明江教授均为学校培养的毕业生。
学术研究
科研设备
东北电力大学-校园风景学校教学、 科研条件比较完备。有13个研究所, 108个专业实验室,其中有国家级实验 教学示范中心1个,有“电力系统安全 运行与节能技术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 联合工程实验室,并有省部共建教育部 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内 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15个,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有国家职 业技能培训所1个。学校“输变电运行 实验中心”是国内高校唯一拥有真实 66/220KV变电站的学生实验中心。有11 个校内教学实习基地,23个校外教学实 习基地。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 育基地、全国社会体育人才培训和科研 基地。“数值计算及软件开发实践基地 ”为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实践示范基地。
1949年6月 1949年8月 1950年3月
沈阳电机高级职业学校建校,隶属东北电业管理总 局 学校迁址长春,更名为长春电机高级职业学校,隶 属东北电业管理总局 隶属于东北电力管理局
1952年5月 1953年7月
1954年6月 1955年9月 1958年2月 1958年8月 1978年9月 1988年 1993年
学校现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2个省 级重点资助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 与电力传动、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流体机械及 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结构工程和应用化学8 个省重点学科。 近五年,教师发表学术论文4677篇,463篇被国 际著名科技检索文献SCI、EI、ISTP收录;出版学术 专著29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项;承担国家级 、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121项,横向科研项目687项 ,科研经费总额43250万元,年均科研经费8650万元 。学校先后被教育部授予“八五”和“九五”期间 “全国高校科研管理先进单位”;被吉林省评为“ 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服务先进单位”和“高校为振 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服务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师资队伍 东北电力大学现有教职工1406人,其中教师823人,教 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161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高级实验师等)34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96人。学校 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 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 程”国家级人选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政府特 殊津贴获得者33人;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2人;吉林省高 级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 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7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工程 入选人选15人;首批新世纪吉林省首席教授1人;吉林省 百名科技领军人才5人;吉林省新世纪科学技术优秀人才6 人;博士生导师9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吉林省优秀教 学团队7个。学校已初步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师德高尚 、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2011年,学校获批为国家 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实施院校。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己任,主动适应国家电力工业 和吉林省的经济建设需求,形成了以电力特色为 主,多学科交叉融合,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学 校共有16个学院,42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工、理、 管、文、法、经、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学校 是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有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 工程热物理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 后流动站,有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9个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有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 学科6个,其中吉林省重中之重重点学科2个,有9 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权。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9000人。
,学校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 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 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 强高校”、吉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涌现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职工职业道德 建设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思想 政治工作者、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一大批先进 教师群体和以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为代表 的优秀大学生群体。 “十二五”期间,学校以办人民满意大学,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 标,深入实施“人才强校、创新驱动、特色发展” 战略,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 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奋 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