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或劳务。
2.中间产品:在以后的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
3.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4.国民生产总值GNP:5.重置投资:用来补偿陈旧的资本设备的投资。
6.净投资:资本总量的新增加部分。
净投资取决于收入的变动情况。
重置投资取决于原有资本设备的数量、构成和使用的年限。
7.政府购买:政府购买厂商商品和劳务,政府购买公务员的劳务各级政府在商品与劳务上的总支出,它是国内总需求的组成部分之一。
8.转移支付:转移支付包括失业救济金、退伍军人津贴、养老金等。
政府或企业的一种不以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
转移支付是包括养老金、失业救济金、退伍军人补助金、农产品价格补贴、公债利息等政府与企业支出的一笔款项。
9.国民收入:狭义的国民收入。
它是一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从生产中应该得到的报酬。
10.国民生产净值:一个国家常住居民一年内新增加的价值。
居民可支配收入11.名义GDP:实际GDP:12.人均GDP:某年人均GDP=某年GDP/某年人口数13.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
、14.包容性指数:是对国家财富的三个来源——劳动力质量(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和生产设备(实物和生产资本);包括矿产、土地和渔场等在内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本)——进行量化加总所得到的,不但能够推导出哪个国家最富及其财富组成,还能推导出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动力,比单纯的GDP更能准确反映一个国家财富的新指标。
15.潜在GDP与现实GDP现实的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已经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潜在的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调动所有社会资源,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生产的最大限度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16.GDP平减指数(GDP折算指数):GDP折算数=某年名义GDP/某年实际GDP。
物价指数之一,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7.均衡产出或收入18.消费、消费函数: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
储蓄函数: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
19.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储蓄增加得多。
平均消费倾向APC: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边际储蓄倾向MPS: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平均储蓄倾向APS: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20.棘轮效应: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本人目前收入的影响,而且受本人过去收入与消费的影响,特别是受过去“高峰时期”收入的影响,这是消费习惯起作用的结果。
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自身收入的影响,而且受别人消费支出与收入的影响,这被称做消费的示范作用。
货币幻觉:物价与收入同比例提高,却误以为实际收入提高,平均消费倾向下降。
21.乘数: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投资乘数:投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KI=△Y/△I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税收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对政府支付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支出变动的比率。
22.挤出效应:政府购买的增加是通过发行或出售公债筹集经费,则债券价格下降,市场利率上升,就会抑制私人投资和消费,使总支出水平下降,政府支出乘数大打折扣。
23.自发投资:不依存于国民收入或消费变动的独立性投资。
引致投资: 由于收入的变化而导致的投资量。
24.超级乘数: 假定期初有一定的存货,增加投资后,乘数发生作用实际存货量就会不断减少,但只要实际存货数量依然大于合意的存货水平,那么乘数的作用仍会发挥出来。
25.加速原理:收入的增加将引起消费的增加,但要增加消费品的数量,资本品的数量必须相应地增加,因此收入的增加必将引起投资的增加。
加速系数:资本增量与产量增量之比。
加速数:资本产量比率(capital-output ratio):资本与产量之比。
资本产量比率=资本/产量, V=K/Y汉森-萨缪尔森模型/乘数与加速数模型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26.IS-LM模型27.资本边际效率MEC: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实际上也就是资本的预期利润率。
28.产品市场的均衡:i=e-dr,指产品市场上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29.托宾的“q”说:q<1,买旧企业比新建便宜,不会有投资。
q>1,新建企业比买旧企业便宜,有新投资。
股票价格上升,投资会上升30.IS曲线: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达到均衡,即I=S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31.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有一种愿意保留灵活的现钱于手中的心理动机,以便应付日常开支、意外开支和进行投机活动。
利息是人们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放弃货币的流动性的报酬。
32.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或者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
这一货币需求量大体上也和收入成正比。
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L2=-hr 33.流动偏好陷阱:随着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利率不断下降,当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由于灵活偏好的作用,无论货币数量如何增加,利率也不再降低了。
E2点之右被称为流动性陷阱。
34.货币供给M0 =纸币+硬币M1狭义的货币:M1= M0 +所有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
M2较广义的货币:M2= M1 +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3更广义的货币:M3= M2+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第四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AD-AS模型35.总需求:指一定时期内国内与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的需求总量,它包括国内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和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的需求(出口)。
总需求实际上就是经济社会的总支出。
36.利率效应:37.实际余额效应:38.总供给:只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和政府向国内外提供的,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39.潜在就业量(充分就业量):一个社会现有的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
40.宏观生产函数第五章失业与通货膨胀41.失业: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有工作能力,愿意工作并积极寻找工作而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水平找到工作的人。
年龄规定以外不是失业者,丧失工作能力者不是失业者,在学校学习者不是失业者,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工作或者不积极工作的人不叫失业者,未领取失业救助的未登记注册的失业者没有被计入失业者。
42.失业率: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例。
43.摩擦性失业: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事业44.结构性失业:是指因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发生的失业,失业与空位并45.周期性失业:46.自愿失业:47.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48.充分就业:49.隐蔽性失业:表面上有工作,实际上并没有对生产做出贡献的人,即有职无工的人。
或者说这些人的边际生产力为0.50.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讲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51.菲利普斯曲线:最初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一条曲线。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
52.通货膨胀: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超过经济所需要的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最初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
53.通货膨胀率: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的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性上涨。
即是过多货币追求过少商品。
54.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羽羽供给方成本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上涨。
55.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化,出现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恶性通货膨胀:当一国当年的通货膨胀率达到1000%以上是,就称该国处于恶性通货膨胀之中,它是一种超级通货膨胀。
56.温和的通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10%以内。
奔腾的通胀:年通货膨胀率在10-100%以内。
超级通胀: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
57.价格指数:表明某些商品或者劳务价格从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变动程度的指数。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失衡连各个时期居民个人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零售价格变化的指标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是对给定的一组商品成本的度量,它包括原材料和中间产品。
第六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58.汇率:一国货币折算为另一国货币的比率,即用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59.价格平价:指一国金融当局为其货币定的价值,常以黄金或者另一个国家的货币来表示。
60.直接标价法:以本币来表示外币的价格例如1美元=6.4538人民币间接标价法:以外币来表示本币价格1人民币=0.1549美元61.固定汇率是指两国的货币的比价基本固定,其波动界限规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一种汇率体制。
浮动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不固定,随着外汇市场的供求变化而自由波动的一种汇率体制。
62.自由浮动: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汇率完全由市场力量自发决定。
63.管理浮动:中央银行为了控制或者减缓市场汇率的波动,对外汇市场进行各式的干预活动。
64.里昂惕夫之谜: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资本拥有量相对丰富,按照赫—俄理论,美国应该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国。
然而他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验证的结果却与理论预测正好与此相反,美国出口的商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则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这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
65.同一价格定律:同一商品在两个国家的货币购买力相同66.实际汇率:未考虑实际加价格因素因素的汇率67.名义汇率:考虑实际价格因素的汇率68.“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国货币贬值能否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状况,取决于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