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文化练习题

数学文化练习题

一、填空题1、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第一个不能被整数比的数是:22、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恩格斯3、四色猜想的提出者:英国人古德里4、不属于数学起源的河谷地带:密西西比河6、现代数学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8、高等数学的研究范围不包括:常量11、上海路佳明发现的元朝玉桂:1986年15、极限理论的创立者:柯西二、选择题1、数学文化这个词最早出现于:( C)A.1986年B.1974年C.1990年D.1996年2、下列不属于黄金分割点的是:(C)A.印堂B.膝盖C.鼻子D.都不对4、《几何学》的作者是:(C)A.牛顿B.莱布尼兹C.笛卡尔D.柯西5、南开大学每年出的杂志,收录数学文化课的学生优秀读书报告,叫做:( A)A.数学之美B.数学与文化C.数学文化课文集D.数学6、1820-1870年是现代数学的( C)A.形成阶段B.繁荣阶段C.酝酿阶段D.衰落阶段8、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这个定义是( B)说的:A.R·柯朗B.恩格斯C.华罗庚D.程景润9、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个定理在西方叫做:( B)A.商高定理B.毕达哥拉斯定理C.勾股定理D.都不对12、下列不属于数学起源的河谷地带的是:( C)A.非洲的尼罗河B.印度的恒河C.北美的密西西比河D.都不对13、上海陆家明发现的元朝玉挂,过去只有在印度才发现过这种“完全幻方”,这个玉挂的发现时间是:( B)A.1996年B.1986年C.1976年D.1982年15、现代数学起源于:(C)A.十九世纪初B.十九世纪末C.十九世纪二十年代D.二十世纪18、下列不属于开设数学文化课,学生收获的是:( B)A.了解数学的思想B.提高解数学题的能力C.学会以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观察世界D.都不对22、大多数植物的花瓣数都符合(C)A.黄金分割 B.素数分割 C裴波那契数列 D.都不对27、四色猜想的提出者是哪国人: (B)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中国32、下面哪一项不是黄金分割点 (A)A.印堂 B.肚脐 C.膝盖 D.肘关节33、()关于化归提出了“烧水”的例子。

(A)A.波利亚 B.笛卡尔 C.高斯 D.庞加莱39、数学素养不包括() (B)A.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 B.控制问题中的因素 C.有条理地理性思考 D.解决问题时的逻辑能力三、判断题1、所谓不可判定命题,是指该命题和其反命题都不能由该系统中的公理推导出来。

含有这种命题的系统是不完全的。

(√)2、哲学系的逻辑学专业与数学系的数理逻辑专业没有关系。

(×)3、出入相补原理发布于《海岛算经》,是刘徽的研究成果。

(√)4、优选法在国内的推广者是袁隆平(×)9、卢卡斯数列被称为是斐波那契数列的推广(√)10、只有数学专业的人才需要数学素养,非数学专业的学生不需要数学素养。

(×)13、初等数学时期也称为常量数学时期,这个时期的数学知识后来成为小学数学的内容。

(×)14、数学的研究对象和具体的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很不一样,具有超越具体科学和普遍适用的特征,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是和人相关的,所以可以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

(√)17、希伍德最终证明了五色定理√)20、哲学从一门学科退出,意味着这门学科的建立;数学进入一门学科,意味着这门学科的成熟。

这句话是错误的。

(×)21、保持平面上任意两点间距离不变的运动是保距变换:对22、父女关系与夫妻关系是一种对称关系:错23、之有数学专业的人在需要数学素养:错24、不懂数学的人也可以搞社会学:错25、数学的研究对象和具体的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很不一样,具有、、、:对26近代数学时期是公元17世纪到19世纪,和工业革命、天文、航天业的发展有关。

错27、现代数学的成果被广泛运用于各个方面:对28、初等数学时期也称为常量数学时期,这个时期的数学知识后来称为小学数学内容(错)29、哥德尔定理的启示是:数学本身不一定是是形式系统,是我们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将数学变成了形式系统对30、连分母是指分母相连的分数:错3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句话也具有对称性(是)32、高斯、罗巴契夫斯基、波约尔、黎曼:非欧几何33、无理数应该翻译为非比数,有理数应该翻译为成比数:对的34、悖论就是从正确的命题出发经过正确推理得出荒谬结:对35、三角形内角和180度是既不能证明也不能证否的命题:否36、一个非空集合想要成为群,只要满足封闭律、结合律、幺元律、逆元律、中的三个就能称为群了:错37、十进制与人的十个手指有关:是38、归纳与类比一样,都是合情推理:是39、美的东西和有用的东西是相互冲突的:错40、卢卡斯数列被称为是斐波那契数列的推广:是41、韩信点兵重视余数是42、实数系贝克莱否43、求一个孤立问题,从系列入手,问题会复杂化:否44、歌德尔认为,在任何形式系统中,都有既不能证明,也不能证否的命题(是)45、根号二发现之后,毕达哥拉斯学派非常高兴,并将之公诸于众:否46、所谓不可判定命题,是指该命题和其反命题都不能由该系统中的公理推导出来了,含有这种命题的系统是不完全的:是47、数学可以运用在文学方面,断作者的真伪:是48、出入相补原理发布于《海岛算经》,是刘徽的研究成果:是49、狭义的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是50、数学是关于无限的科学是康托:错51、第三次数学危机已经完美解决:否52、阿拉伯人经过独立发展、自力更生,创造了自己的数学,拒绝和其他文化交流:错53、伽利略悖论的产生是由于没有注意有限特点而产生的:错54、有物不知其数的问题出自《孙子算经》:对55、第一次数学危机后,以两个量的比相等,使得几何学脱颖而出,完全解决了无理数带来的危机:错56、抓三推问题可以用二进制来解决:对57、中国剩余定理就是“大衍求一术”,是中国人最早发现的,发表于《数书九章》:对58、哥德尔的第二定理大大推进了公理化系统的发展,维护了希尔伯特的公理化体系设计:错59、大衍求一术是有物不知其数的推广 (Y)60、两个整数的比称为有理数 (Y)61、华罗庚认为数学可以给人类带来音乐、美术、科学等可以给人的一切 (Y)62、在无穷势里面最小的势是可数无穷势。

(Y)63、1是素数 (N)64、勾股定理目前有八十种证明。

(N)65、归纳也是一种推理 (Y)66、数学的精确性只体现在数学逻辑的严密上。

(N)67、金字塔是按照黄金分割法建立的 (Y)68、数学是我们永远不知道说什么,也不知道我们说的是否对的一门学科。

(Y)69、任何命题都是有条件的。

(Y)70、正方形要比三角形更对称 (Y)71、第二次数学危机的核心是微积分的基础部稳固。

(Y)72、送上太空试图与外星人交流的数学思想是勾股定理。

(Y)73、数学是哲学的一部分 (N)74、类比能保证已知的属性和推出的属性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N)75、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是公理化思想的萌芽。

(Y)76、三条直线分割平面,最多分成7个部分。

(Y)77、美的东西和有用的东西是相互冲突的 (N)78、第一次数学危机是根2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引发的 (Y)79、斐波那契数列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突然活跃起来。

(Y)80、对极限给出比较精确的定义的人是牛顿 (N)81、将单因子构件凑成法概括为合成原则的是著名数学家苏步青。

(N)28、《数书九章》在1248年成书。

(N)83、反证法依据逻辑里的排中律 (Y)四、简单题1、什么是可数集?为什么说全体奇数与自然数一样多?答:如果一个集合能与正整数集建立一一对应的映射,则称集合A是可数集。

之所以说全体奇数与自然数一样多,是因为全体奇数能与自然数建立一一对应的关(1→0,3→1,5→2。

),用康托集合论的观点来看,这两个集合的势是相等的。

因为奇数有正奇数也有负奇数,因为负奇数没有什么用处,一般情况下都不提,负奇数的个数当然与自然数中正偶数的个数相同,所以全体奇数与自然数一样多。

2、7座房子,每座房里养7只猫,每只猫抓7只老鼠,每只老鼠吃7颗麦穗,每颗麦穗可产7赫卡特粮食,问房子,猫,老鼠,麦穗和粮食各数值总和。

这一问题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时代?7座房子,49只猫,343只老鼠,2401颗麦穗,16807赫卡特。

产生于古埃及的莱茵德草书(阿姆士纸草书);产生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650年左右。

.3、万物皆数是哪个学派的口号?如何理解这一口号?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认为,‘数’乃万物之源”“数的要素即万物的要素”,用数来解释一切./毕达哥拉斯学派主张:数是万物之本源,有了数才有点,有了点才有线、面、体,有了这些几何形体才有宇宙万物. 总之,万物皆数!4、勾股定理最早在何时、何地发现?最早的证明又出现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发现大禹治水中国323年-前283年)时期的亚历山大里亚.《圆锥曲线论》是由阿波罗尼奥斯所写的一部经典巨著;托勒密四世。

7、中国最早出现的数学书叫什么?大约成于何时?《算数书》秦或先秦8、中国古代“十部算经”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它大概成书于什么时期?《九章算术》, 约公元1世纪的汉代9、朱世杰是哪个时代的人,他在数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朱世杰(1249年-1314年)元代对数学的主要贡献是 1.创造了一套完整的消未知数方法(多元高次方程列式与消元解法“四元术”)、 2.高阶等差数列求和方法(“垛积法”)、 3.高次内插法(“招差术”)。

//考点:朱世杰《算术启蒙》(1299,明,商用数学通俗著作)《四元己鉴》(1303,招差术,四元术)古代数学之绝唱五、计算题1、从1到156,甲乙两人轮流报数,每人只能报按自然顺序报一个或者两个数,报到156的人胜,问甲先报,谁能赢?为什么?我们可以这样设想:若是数为1,甲数1,甲必赢,数为2.甲数1、2,甲赢,甲数1,乙数2,乙赢,但是是甲掌握主动权,所以,也算甲必可赢,数为3,甲数1,分:乙数2,甲数3.甲赢,乙数2、3,乙赢,或甲数1、2,乙数3,乙赢,但是是乙掌握主动权,所以是乙必可赢。

同理4、5、6类似1、2、3,而1%3=1、2%3=2、3%3=0,故,156除以3余0,故类似于数3.因此甲先报,乙能赢。

2、今物不知其数,三三除之余2,五五除之余1,七七除之余4,问物几何?(要求详细过程)提示(口诀)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数梅花廿(nian)一枝,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一一明。

我们从上述四句诗中来找答案:三人同行七十稀,把除以3所得的余数用70乘。

五树梅花日一枝,把除以5所得的余数用21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