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2生物化学第二章核酸的化学
2012生物化学第二章核酸的化学
子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环上的氮原子在亲电取代反应中具有定位基的
功能。嘧啶环中反应活性最高的是C5,嘌呤环中 反应活性最高的是C8。
(1)腺嘌呤核苷的溴代
NH2 N N N R 腺苷 N Br Br N N N R 8-溴 代 腺 苷 NH2 N Br CH3ONa NH2NH2 NaN 3 8-甲 基 腺 苷 8-肼 基 腺 苷 8-叠 氮 腺 苷
⑷1943:发现DNA中A=T和C=G的规律,推翻四核苷
酸学说。
⑸1944:进行了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
使肺炎双球菌遗传发生转变的转化因子是DNA。
⑹1953年:提出DNA的双螺旋分子模型,奠基分子水
平的生命科学研究及应用。
⒉分子生物化学时代
⑴1970:发现、分离、纯化出细菌限制性内切酶;
定性分析:不同核苷酸的紫外吸收峰值不同,可以 选定两个波长之比,用作鉴别不同核苷酸的指标。 常用的为250/260;280/260;290/260。
例如5’-AMP,250/260 pH2时0.85;7.0时0.80;
280/260 pH2时0.22;7.0时0.15
⒊核苷酸的互变异构作用(略)
⑵1990:美国政府出资30亿美元,计划用15年时间完成
(1991——2005)。中国政府1999年加入该计划,承担了 约1%的工作。其间还有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参加。目 前该计划已经提前完成。随后,一些生物的DNA顺序也被测
定。例如水稻,家蚕等。目前生命科学已经进入后基因组
时代,即蛋白质组时代。
H2N
N R
N R
CH3
同样条件下,U和T基本上不反应;应用CH2N2作为烷基化剂,
所有碱基都能发生上述反应。
⒋环外氨基的反应
环外氨基在适当条件下,也可以发生反应。 胞嘧啶的环外氨基在亚硝酸作用下,形成重氮盐,再转变为尿
嘧啶核苷。意义?
NH2 N O N R HONO O N N R N2
+
第二章
核酸的化学
本章重点:核酸的结构和性质
难点:DNA和基因
第一节 概述
一、发现及研究历史
⒈传统生物化学时代
⑴1868:从脓细胞核中分离出一种高含磷的酸性 有机物—核素。 ⑵1889:分离出核酸。
⑶随后,证明核酸有两种,即脱氧核糖核酸(DNA)
和核糖核酸(RNA)。
与碱基一样,核苷酸能发生烯醇化转化,在溶液中, 酮式与烯醇式两种互变异构体常同时存在,并处于 一定的平衡。核苷酸以酮式结构为主参与形成核酸。
⒊核苷酸的解离(略)
碱基、核苷的解离主要源于环上氨基,而核苷酸
3’,5’-环腺苷酸(cAMP)
脂键
5` 4` 3` 2` 1`
碱基连接(糖苷键)
(对DNA为H)
⒉核苷酸命名及表示
根据其分子上的磷酸酯键位置、数量及碱基命名。
例如,腺嘌呤核苷在5’位置上有一磷酸酯键,即称5’-腺
嘌呤核苷酸;在3’上则称3’-腺嘌呤核苷酸;
若在同一位置有连续的磷酸酯键则称多核苷酸,例如, 腺嘌呤二核苷酸、三核苷酸;若在不同位置上连有多个 磷酸酯键,则加上位置区别,例如3’,5’-二磷酸核苷酸 或3’-核苷酸-5’-磷酸。
五、核苷酸之间的连接
⒈化学键: 3’,5’-磷酸二酯键 多核苷酸链就是核苷酸间通过3’,5’-磷酸二酯键
形成的。即一个核苷酸的3’羟基与另一个核苷酸
5’磷酸脱水形成3’,5’-磷酸二酯键。
两个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形成的聚合物 叫二核苷酸; 由2个以上、十个及以下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
表示方法:大写三字母
第一个字母表示碱基
第二个字母表示磷酸酯键数量
第三个字母表示磷酸残基
d表示脱氧
c表示成环状磷酸酯键
可在前面加上表示磷酸酯键的位置
例如3’-AMP;dAMP;cAMP;ATP
⒊核苷酸的用途
⑴合成核酸的原料:例如,ATP、CTP、UTP、GTP ⑵代谢能量载体: 主要是 ATP,磷酸与核糖连接是磷酸酯
OH H2O O N N R O HN
O
N R
腺嘌呤核苷和鸟嘌呤核苷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分别形成次黄
嘌呤核苷(I)和黄嘌呤核苷(X)。
影响或改变碱基形成氢键的能力和方向,导致DNA
复制错误,是引起基因突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⒌光聚合反应
胸腺嘧啶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以发生二聚加成反应:
HN O HN O N R CH3 CH3 N R O NH O H2O O N R CH3 UV HN O N R O CH3 OH OH NH N R O CH3 CH3 N R O O NH O
易溶解于水,不溶解于有机溶剂
具有旋光性
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易分解破坏
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稳定
⒉紫外吸收
碱基、核苷、核苷酸在240—290nm有强烈吸收。
定量;用260nm测定,公式:
核苷酸(%)=( A260/E260 × C)× M × 100
M为其分子量。
E260为所测核苷酸的摩尔消光系数,C为样品浓度(mg/mL),
(2)尿嘧啶核苷的氯代
O Cl Cl N NH O Cl H + N R R 尿嘧啶核苷 O NH O Cl H + N R O Cl NH O N R 5-氯 尿 嘧 啶 核 苷 O NH O
3.碱基环的亲核加成
(1)水解
含羰基的碱基(G、C、T和U),具有酰胺键的结构特
点,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开环反应。
酯键形成的称寡核苷酸;
十个以上则称多核苷酸。
多核苷酸无分枝,又叫多核苷酸链。
多核苷酸链中的核苷酸称残基。
⒉核苷酸链的表示
用简写式表示,方向是从5'到3'
P—磷酸基团;大写单字母表示碱基;P在左侧表示磷酸与
糖环5’羟基结合,右侧表示磷酸基团与糖环的3'羟基结
合。例如
pApCpApGpT
DNA测序技术。
⑹限制性内切酶等技术的发现及应用,大大推进了对遗传
物质的结构分析和重组研究,由此产生的基因工程目前已 经在医药、医学,工业、农业、畜牧等领域得到日益广泛 的应用,正在带来越来越多的变化。
⒊基因组时代
⑴1986:诺贝尔奖获得者H.Dulbecoo在Science杂志上率
先提出人类基因组计划(简称HGP)。
和激动素N6-呋喃甲基腺嘌呤等
增强膈肌收缩力,有益于改善呼吸功能;微弱舒张冠
状动脉,外周血管作用和轻微利尿作用
强\持久利尿作用\扩张 冠状动脉\兴奋心肌及 松弛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对弱兴奋中枢,直接增 强横纹肌机能和能力,
剂量大引起肌肉僵硬。
咖啡碱升高血压、 增加血液中的儿
茶酚胺的含量、
增强血液中高血 压蛋白原酶的活 力、提高血清中 游离脂肪酸的水
5-甲基胞嘧啶核苷(m5C) 脱氧腺嘌呤核苷:dA 脱氧胞嘧啶核苷:dC
四. 核苷酸
⒈化学组成
核糖分子上有5个羟基,其中,2’,3’和5’ 三个游离
羟基,可分别与无机磷酸结合成相应的核苷酸;脱氧核糖
只有3’和5’ 二个游离羟基,仅能形成3’和5’ 二种核苷酸。
还可形成环核苷酸,例如细胞中大量存在的环腺苷酸,
O HN O N R
-
OH
NH2 O N R
COO
-
腺嘌呤碱基不含羰基,对碱比较稳定。
(2)与肼的反应
嘧啶碱基能够与肼作用,得到碱基环分解的产物。
O HN NH2NH2 O N R O HN O N R NH NH O HN NH R + H2O HN O N R O NH NH NHNH2 O
只在嘧啶碱基发生,嘌呤碱基不发生,在核酸分析中应用。
⒊碱基环氮原子的烷基化
碱基环上的氮原子可以发生烷基化反应。
NH2 N N O HN H2N N
+
NH2 CH3 N
+
NH2 N N N N R CH3 N
+
N N
+
N CH3+Fra bibliotekN R
N R
CH3 O N HN N
NH2 CH3 O N
+
N R
酸水解产物:核酸对酸不稳定,用酸完全水解成嘌呤、嘧啶和
戊糖及磷酸。
核酸
水
嘌呤
嘧啶
戊糖
磷酸
解
酶水解产物
核酸酶水解,产物为核苷和核苷酸;
核苷酶水解,水解产物为等分子的核糖及碱基;
核苷酸酶水解,水解产物为等分子的核苷、磷酸。 核酸
核苷酸
核苷
酶
水 解
核 糖
磷 酸
碱 基
核 糖
碱 基
一. 核糖和脱氧核糖
三.核苷
⒈定义: 核糖或脱氧核糖与嘌呤或嘧啶生成的糖苷
⒉连接:
核糖或脱氧核糖C1与嘌呤N9或嘧啶N1氮原子以糖苷键相连。
假尿嘧啶核苷(C1’—C5)
注意核糖标号C1’,以区别碱基编号。
腺嘌呤核苷
胞嘧啶核苷
书写方式
核苷用大写单字母表示,脱氧核苷在其前加一小写的d,取 代基团用小写字母表示,取代位置写在取代基团符号的右 上角。 例如,腺嘌呤核苷:A 胞嘧啶核苷:C
键,能量为14kJ/mol,第一个磷酸与第二个磷酸间及第二
个与第三个磷酸间的连接是高能磷酸键,能量为30kJ/mol。 ⑶酶的辅助因子:例如NAD+(辅酶Ⅰ,NADP+)
⑷生物合成:例如GTP参加糖的转化、CTP参加磷脂
合成
⑸传递信号:例如cA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