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章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4章原子吸收光谱法


A3
A2
A1
A0
cx
材 料 与 化 学 工
0
c0
学 院
2c0
3c0

n
3.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尿样中的铜,测定结果 见下表。试计算样品中铜的含量?
加入Cu的浓度 /(µ g/mL)
吸光度/A
0
0.280
2.0
0.440
4.0
6.0
8.0
0.600 0.757 0.912









A
标准溶液体积:Vs
标准溶液浓度:cs 加入标准溶液后混合溶 液吸光度:Ax+s
Ax cx Ax s c xV x c sVs V x Vs
材 料 与 化 学 工 程 学 院
定容后测定:
C xV x Ax k 联立方程式: V C xV x C sV s A xs k V 求解:








一、定量分析方法 A5
1. 标准曲线法
A
A4 A3
适用于组成简单 试样的分析。
A2 A1
0
c1
c2
c3 cx c4
c5









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试样,由低到高依次分析, 将获得的吸光度 A 数据对应于浓度作标准曲线,在相 同条件下测定试样的吸光度 A 数据,在标准曲线上查 出对应的浓度值; 或由标准试样数据获得线性方程, 将测定试样的吸光度A数据带入计算。 注意在高浓度时,标准曲线易发生 弯

原子吸收光谱线的洛伦兹变宽是由下列哪种原因产 生的( )(南开大学2006年) A.原子的热运动 B.原子在激发态的停留时间 C.原子与其它粒子的碰撞 D.原子与同类原子的碰撞 采用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测量,必须满足 A. 发射线半宽度小于吸收线半宽度 B. 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重合 C. 发射线半宽度大于吸收线半宽度 D. 发射线的中心频率小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
由郎伯-比尔定律 I = I0 e-KL ,
e
I=
∫ 0
e
I0e-KLd





I0 d ∫ 0 A = lg -K Ld I e 0 ∫ 0
e





对锐线光源,可以认为Kν= b×K0 为常数:
A = lg 1 = lg eK0Lb = 0.4343K0Lb e-bK0L
吸 收
h E0

发射《 吸收 0-发射= 0-吸收
0-吸收
料 与 化 学 工 程 学 院
能级变宽较大
五、原子吸收定量公式的推导
若以 I0 和 I 分别代表光源通过原子蒸汽前后的总 L 光强度:
I0 A = lg I
I0
It
I0 =

e 0
I0 d
I=
∫ 0
e
I d
1. 谱线中心频率
所得曲线为吸收线轮廓(line profile)。原子吸收线轮 廓以原子吸收谱线的中心频率(或中心波长)和半宽 度料 (half-width) 表征。 材 与 化 学 工 程 学 院
三、引起吸收线变宽的因素
E1
吸 收
h E0
发 射
h
吸 收
h
发 射
h
不产生能级变宽
产生能级变宽
e.g.3 W、B、La、Zr、Mo在石墨炉形成的碳化物。 这些是选择性干扰,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 如:磷酸盐干扰Ca,当加入La或 Sr时,可释放出Ca来。 如:EDTA与Ca、Mg形成螯合物,从而抑制磷酸根的干扰。
材 料 与 化 学 工 程 学 院
2.消除方法 (1) 选择合适的原子化方法 提高原子化温度,化学干扰会减小,在 高温火焰中P043- 不干扰钙的测定。 (2) 加入释放剂(广泛应用) 如:磷酸盐干扰Ca,当加入La或 Sr时,可 释放出Ca。 (3) 加入保护剂 如:EDTA、8—羟基喹啉等,即有强的络合作用,又 易于被破坏掉。
公式表明:积分吸收值与单位原子蒸汽中吸收 辐射的基态原子数呈简单的线性关系,这是原子吸 收光谱分析法的重要理论依据。
材 料 与 化 学 工 程 学 院









积分吸收与火焰中基态 原子数的关系为:
K d ∫

e2
mc
N f
ln 2 ] 2 }
(1 )
(2)
(3)
2 ( 0 ) 当仅考虑原子的热运动时, K K 0 ×e xp{ [ 吸收系数的关系为: D
4. 自吸变宽 当基态、气态原子密度较大时产生。
5. 场致变宽 斯塔克变宽(Stark Broadening): 由于外部的电场或等离子体 中 离子、电子所形成的电场引起。 齐曼变宽(Zeeman Broadening): 由于外部的磁场影响,导致谱线 的分裂,在单色器分辨率无法 分辨时,也产生谱线变宽。 在1000~3000K、0.101MPa状态,多普勤宽度 ΔD和压









§4-2 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
一、共振线和吸收线
E3 E2
A
B
A 产生吸收光谱 B 产生发射光谱 E0 基态能级 E1、E2、E3、激发态能级
材 料 与 化 学 工 程 学 院
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能量 最低的激发态(称为第一激发 态 ) 时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 E1 这种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 当它再跃迁回基态时,则发 射出同样频率的光(谱线), E0 这种谱线称为共振发射线(它 们都简称共振线)。
1. 吸收线能量与波长关系
λ= hc/ΔE
材 料 与 化 学 工 程 学 院
1. 自然宽度ΔN 与原子外层电子发生能级间跃迁时激发态原 子的寿命有关,是客观存在。一般情况下约相当 于10-4Å ,通常可以忽略。
2. 多普勤宽度Δ D (Doppler Broadening)
这是由原子在空间作无规热运动所引致的。故又称热变宽。
材 料 与 化 学 工 程 学 院
原子与分子一样,吸收特定能量后,产生基态 →激发态跃迁;产生原子吸收光谱,即共振吸 收。 原子由基态→第一激发态的跃迁,最易发生。 每种原子的核外电子能级分布不同,当产生 由基态→第一激发态的跃迁时,吸收特定频率 的辐射能量。 原子吸收光谱是线状光谱。
1.0
0.8 0.6 0.4 0.2 -4.0 -2.0 0 2.0 4.0 6.0 8.0
µ g/mL
3.5 µ g/mL
材 料 与 化 学 工 程 学 院
使用标准加入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待测元素浓度与对应的吸光度呈线性关系。 2)为了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最少应采用4个点来作 外推曲线。 3)该法可消除基体效应带来的影响,但不能消除背 景吸收。 4)加入标准溶液的浓度应适当,曲线斜率太大或太 小都会引起较大误差。
材 料 与 化 学 工 程 学 院
§4.5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效应及消除方法
类型:光谱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物理干扰和背景干扰
一.光谱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1. 产生的原因
吸收线重叠: e.g. Cu 2165Å 与 2178Å。狭缝较宽时出现同 时吸收 待测元素分析线与共存元素的吸收线重叠 e.g. Fe 2719.025Å Pt 2719.038 Å e.g. Cu 2165 Å 与2178 Å Pb 2170 Å
料 与 化 学 工 程 学 院











1、原子吸收法是基于 来进行分析的,表征 吸收线轮廓的特征值有 和 , 实现原子吸收的峰值吸收常常采用 光源。 2、原子吸收光谱是由 的跃迁产生的。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 由 、 、 和 四部分构成。 4、光源的作用是发射被测元 的 。

Cx
C sV s Ax Vx Ax s Ax









例1: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矿石中的 钼。称取试样4.23 g,经溶解处理后,转移 入100 mL容量瓶中。吸取两份10.00 mL矿 试样液,分别放入两个50.00 mL容量瓶中, 其中一个再加入10.00 mL(20.0 μg/mL)标 准钼溶液,都稀释至刻度。在原子吸收分 光光度计上分别测得吸光度为0.314和0.586, 计算矿石中钼的含量。
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um For Short:AAS
材 料 与 化 学 工 程 学 院
§ 4.1 概述 1. 原子吸收光谱 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化合物在高温下能够解离 成原子蒸气,两种形态间存在定量关系。 当光源发射出的特征波长光辐射通过原子蒸 气时,原子中的外层电子吸收能量,特征谱 线的光强度减弱。 光强度的变化符合朗伯-比耳定律,进行定量 分析。 它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征谱 线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把式(2)积分后,得到: 合并式(1)与(3) 整理后,得到: 整理后,得到:

0
1 K d 2

ln 2
K 0 D
e2 1 N f K 0 D mc 2 ln 2
2 K0 D ln 2 e 2 N f mc (4)
由式(4)可以得出峰值吸收系数K0与自由原子数N成正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