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新闻摄影
软新闻对应的是特稿,软新闻的写作往往比较自由,不拘一格。对软 新闻文体的结构要求是非倒金字塔结构,或曰自由式,没有整齐划一的 限制。 在软新闻里,新闻故事最重要的部分不必出现在导语中。软新闻结构 也不必使用倒金字塔结构。软新闻几乎总是以延迟式导语开头。延迟式 导语对时间要素有所回避,也不强调正在发生或发展变化中的事件,通 常将重点放在描写新闻现场的某种情景或创造某种气氛上面。
3、用较大的存储模式进行 拍摄。
对数码照片进行后期编辑处理。
三项基本图片处理方式: 1、剪裁照片 2、调整照片的亮度和对比度
3、除去照片上的灰点和黑点。
特点:
时效性 新闻摄影必须体现一个“新”字,它所反映的必须是正在发生的、 引人关注的 新闻事实。如政治事件、经济消息、社会热点、国际关 系以及反映社会生活的纪实性报道等。
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生命之所在。虚假的新闻报道只能遭受谴责。 典型性 新闻摄影报道的典型性包含典型事件、典型形象、典型瞬间三方面。
新闻摄影
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 生的事件进行新闻报道。摄影图片是新闻摄 影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它主要依靠抓拍完 成,其宗旨是说明事件,传播消息,引发影 响等。此外,新闻摄影一般都附有简短的文 字说明,以介绍事件发生的背景和过程等。
新闻摄影主要表现人。各式各样的人, 在各种场合出现的人。人是最难拍的,尤 其是人的特写镜头,照出每个人的心态更 难。景比活的人物好照,景是死的,只要 选好角度,用好光线就行了。而活的人不 断地在动着,变化着。一个人的脸上就有 喜、怒、哀、乐多种表情。 摄影有多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让人一 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一种是让人回味、 让你去联想。
三 、问的方式 1、面对面的交谈:这是访问的基本方式。在采访比较重要的报道时,一定要找到负 责人、当事人、见证人面谈,力争尽量多地拿到第一手材料。 2、侧面问:主要是指访问新闻人物周围的人,从侧面了解新闻人物的事迹和思想。 3、体验式访问:即记者深入到现场,与采访对象“泡”在一起,一起生活,一块儿 聊。 4、书面采访:将提问写在纸条上,给采访对象或用信函寄给采访对象,然后等待答 复。 5、电话采访。 6、隐身采访:指记者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到现场去采访和体验。 四、怎样观察 1、到现场去:谈到观察,离不开一个基本条件――到现场去。从新闻事业本身来讲, 从千千万万记者成长的道路来看,不经受现场的风雨,不吸收现场的营养,新闻就会变 质,受到读者的放弃。 2、看不等于观察:西方有句俗语:“看的人不少,看见的人不多。”观察,是一种 技巧,一门学问。它需要有明确的目的、高度的注意力和扎实的基本功。 3、观察依赖过硬的基本功:观察是一门技巧,需要扎实基本功,既敏锐的观察能力。 何为敏锐?在短时间内能扑捉到关键的镜头,对于客观事物有精细的识别能力。 4、掌握观察的规律:无论是观察人,还是观察事态,一般的秩序是:先动后静、先 大后小、先近后远、先上后下。 5、有粗看, 也有细察, 以细为主。 6、几种有助于观察的技能:第一种:目测。第二种:速写。第三种:拍照。
1.硬新闻的写作
硬新闻对应的是动态消息。硬新闻在文体上的典型标志是倒金字塔结 构,或者说对硬新闻文体的结构要求基本上就是倒金字塔结构。
硬新闻使用直接式导语。最普通的导语就是硬导语,这种导语以直截 了当的方式讲述新闻。硬导语适用于动态新闻,它一般概括介绍稿件中 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硬导语必须十分精炼,否则将难以吸引读者。 2.软新闻的写作
如何选择信息源(采访对象)
根据主题确定信息源 事实性采访 一级信息源:当事人、目击者 二级信息源:调查者、调查报告、权威机构、政府组 织、官员 评论性采访 一级信息源:官员 二级信息源:专家、学者 三级信息源:普通人 分析性信息源 信息源:专家、学者、媒体界人士
硬新闻(Hard News)
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包括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 变,时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 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 等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 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 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 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采访是一门艺术,是获得新闻的基本手段。但是,正像世界上 没有相同的树叶一样,采访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全部成功。新闻媒 体的记者要想采访达到理想的效果,使写出的稿子在受众中引起 反响,除了下足基本功,还要掌握采访的技巧。在新闻采访中要 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心筹划,做好采访前准备
二、融洽采访关系,站在平等视角采访 三、采访做到简洁到位 ,直取实质 四、投石问路 以“情”为点 五、学会聆听 随机提问
新闻采访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2.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 于文学创作 3.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新闻采访技巧
一、合理分配提问 二、提问的类型 1、正面提问:这是一种基本的提问类型,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 不拐弯抹角。问题一般分为“开放”型和“闭和”型两种。所谓“开 放”型问题,是指不要求采访对象具体的回答,使对方畅所欲言,采 访的气氛比较轻松。所谓“闭和”型问题,是指提出的问题,要求对 方有一个明确、简短的答案:“是”或“不是”。 2、引导性提问:这种提问中“闭和”性问题居多,它指的是记者 在挖掘事实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态度。 3、追问:这是记者常用的一种提问方法,目的在于扑捉那些具体 的事实和细节。 4、假设性提问: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提问方法。 5、激将法提问:这是在对方不愿意回答时采用的强硬的一手―― 激将,既“正话反说”。
按照新闻图片类型进行实例分析
1、政治会议类
2、社会文化类
3、军事类
4、体育类
5、风光类
6、专题组照
If your pictures are not good enough, you are not close enough.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你靠得不够近。
善于运用数码相Leabharlann 的各种拍摄模式。1、尝试运用相机上的人物、 风景、运动、夜景等模式。 2、细调数码相机的白平衡, 提高照片色彩质量。
软新闻( Soft News )
人情味较浓的社会新闻(社会花边新闻、娱乐 新闻、体育新闻、服务性新闻等),形式上通俗, 注重趣味性。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属于延缓 性新闻,无时间的紧迫性。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 多大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陶冶情操。 区分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关键依据在于时间性和 重要性。硬新闻是易碎的,时间性是第一位的。软 新闻的“软”不是指“软绵绵的故事”,而是指在 时间性、重要性方面不如动态新闻那样“过硬”。
现场感 新闻摄影的的现场抓拍,应以正确反映事件为主,具有较强的现场 感;而不应过分雕琢,因追求艺术效果而有损于对事实的报道。
新闻摄影主要是以瞬间形象来揭示新闻事实、传 播新闻信息的。新闻照片所浓缩的信息越多,新闻价 值就越大,也必然越有新意。 信息含量的两个方面:一是事实信息含量,一是 情感信息含量。 新闻摄影要抓住拍摄对象的典型瞬间,再现新闻 事实的真情实景及新闻人物的神情相貌,增加人们对 新闻的感性认识。新闻摄影的价值,在于它是新闻事 实的真实性与新闻形象的纪实性的统一。优秀的新闻 摄影作品,能把新闻价值、历史文献价值与形象的审 美价值结合于一体。 新闻摄影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同时讲究技巧 和审美观点
新闻的五要素也叫“5个W”,即When(何时)、 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 Why(何故)。 When(何时):新闻事实是在什么时间发生的? Where(何地):新闻事实发生在什么地方? Who(何人):新闻事实是由谁造成的?谁被牵连 到这个事件之中? What(何事):发生了什么样的新闻事实? Why(何故):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
具体稿件分析:
1、胡锦涛会见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 2、秦光荣调研高校新校区建设 3、秦光荣看望31年造林护林的陆良八老 4、云南大理至丽江高速公路开工建设 5、人鸥欢歌满春城
6、春城樱花醉游人
7、贫困县的近30个工业项目带来了什么? 8、假药何以进入正规大药房? 9、四川芦山地震稿件分析 10、昆明“PX”事件稿件分析
形象观察 ——结合采访,对现场进行深入观察,以达到从内容到 形式的结合,全面把握被摄对象,是形象表现的基础。
形象选择 ——在深入观察的基础上,找到现场全局中最有代表性 的情节,以及事实发展中最有代表性的瞬间,是新闻照 片形象表现的关键所在。
形象摄取 ——一般来说,观察和选择在前,摄取在后;但摄取中 又有观察和选择,且三者常常是紧密相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