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限购令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分析

限购令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分析

限购令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分析市场纵横2019年4月17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简称新“国十条”),其中住房“限购”政策是一个非常严厉的政策措施,旨在调控房地产业非理性膨胀。

一、限购令政策颁布后市场运行状况据中房指数统计,全国大部分城市国庆期间成交量环比下降40%以上。

以深圳为例,从2019年10月份深圳住房市场运行情况来看,当前限购令政策对宏观经济及市场运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0月份,深圳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备案量40.91万平方米,环比减少3.8%。

如果考虑9月底网签认购书集中在10月1日-7日备案的因素,10月实际成交量较9月下降约50%;2019年10月份,二手住房成交量为44.08万平方米,环比9月减少55.75%,扣除11月税收政策调整预期导致二手交易增加因素,当限购令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分析文/刘旦月实际成交水平只有9月份的28%。

然而,在成交量低迷的背景下,深圳房价俨然“维持高位”。

广发证券选取“十月上旬出台限购令的十大城市”调查显示,出台限购令前后,成交量下滑城市占8成,整体跌幅19%,其中下滑幅度超过40%以上的城市占比达4成。

反观“未出台限购令的13个大城市”,整体成交量仅小幅下滑3%,且下滑城市占比为46%。

这说明,限购政策的负面效应已逐步显现。

然而,从房价数据来看,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调查数据获悉,2019年10月份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平均价为8418元/平方米,深圳以24550元/平方米位居全国第一位。

另外,2019年11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也显示,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其中,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3%,普通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4%。

January 201913市场纵横从2019年底中央政府开始出手调控措施后,截止2019年10月底,除“9.29”新政后颁布限购令的13个城市房价10月份涨幅较小外,其它城市房价涨幅程度与8、2019年1~10月份,商品房供需指标呈失衡状况。

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7.24亿平方米,同比上升9.1%;竣工面积为4.2亿平方米,同比上升11.4%。

另据上海中9月份相比不仅没有下降,反而“逆势上涨”。

到11月份统计局公布10月份经济数据后,受CPI 数据与发改委和央行通报近几年超发42.6万亿货币等相关信息,及相关官员称物价上涨不可避免、“三高”等言论影响,包括广州在内的多数城市,出现了楼市量价齐升的迹象。

二、对限购令政策的分析(一)抑制需求为后市反弹埋下伏笔“限购令”政策出台,其目的在于通过抑制需求、减少成交量,通过供大于求的市场法则降低房价,为市场供给的后期需求争取时间。

但该政策的限购过于严厉,似乎计划性太强,被抑制的需求不能有效化解,只能被暂时积压,政策一旦放开,必然会出现反弹,市场将重现抢购“现象”,从而房价再度走强。

此外,供过于求的局面是政策干预下形成,即使后期市场供给大量推出,在现金流充裕的情况下,开发商也不会放过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力挺房价不衰。

因此,“限购令”出台后,给政府制定和落实持续控制需求及长效配套政策提出了考验。

(二)调控政策须完善并严格执行楼市“限购令”虽给市场以重击,但尚有很多不完善之处。

如“假离婚”、“结婚登记隐秘、混淆、造假以及涉外婚姻等问题,尚需政府政策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否则调控难以达到真正目的,反而限制了正常需求。

(三)“限购令”何时退出成为难题“限购令”的出台有一定的突发性。

然而,“限购令”的大旗树起容易退出难,原因在于市场的复杂性无时不在考验着政府政策的连贯性。

可见,“限购令”无疑能在短期内见效,即迫使市场成交量下降,加重市场观望气氛,迫使开发商做出降价让步。

如果政府是依据房价下调幅度来决定政策调控周期,那么,下调幅度多大?如果房价下调超过20%,则可能出现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二成首付的购房者会出现断供的局面。

因此,在“限购令”实施期间,政府必须以遏制房价过度上涨和相对稳定房价为调控之目的,并建立长效的配套政策措施,使得“限购调控成果”具备一定的延续性,这是对政府的又一次重大考验。

三、中国楼市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一)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供求关系是影响房价最重要的因素。

统计数据显示,January 2019原报告显示,10月份,虽然成交有所下降,但供应的下降更加突出,从而导致沪、穗、深、渝四市当月供求比不足0.6;杭州因成交锐减幅度远大于供应减少幅度,供求比亦失衡高达2.7。

目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住房的潜在需求大量存在。

从表1可知,如果2019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达到49.8%,全国城市人口将比2019年增加1.35亿人,按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0平方米计算,需要增加住宅40.50亿平方米。

而2019年末我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26.1平方米,要达到人均30平方米的小康标准,每人需增加3.9平方米,按2019年城市人口5.62亿计算,5年共需增加住宅21.92亿平方米。

截止2019年末我国城市存量住宅为146.68亿平方米,如果按照年折旧率1.25%计算,每年折旧1.83亿平方米,5年折旧9.17亿平方米。

由此可以计算出2019~2019年我国住宅总需求为71.59亿平方米,年均需求为14.32亿平方米。

按此类推,2019-2020年的住宅总需求为128.99亿平方米,年均需求为12.89亿平方米。

城市住宅的巨大需求将带来巨额的房地产开发投资,给房地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表1 中国潜在居住性需求面积单位:亿平方平2019年-2019年2019年-2020年总需求年需求总需求年需求新增城市人口需求面积40.508.1067.906.79原有城市人口需求面积21.924.3834.853.49住宅自然折旧面积9.171.8326.142.61合计71.5914.32128.9912.89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9》、《中国统计摘要2019》。

计算公式:城市潜在居住性需求面积=新增城市×人口考察期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十原有城市人口×(考察期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基期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原有城市人口基期×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年折旧率×年数。

此表中年折旧率取1.25%。

(二)货币流动性过剩众多资料显示,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房价上涨过快的症结主要是货币供给过多及投资性需求过强。

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报告显示,2019年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市场纵横5955亿元,截至目前累计贷款额达到人民币6.3万亿元,导致国内货币市场流动性一直比较宽松。

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9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后,货币政策的走向有可能从宽松变为稳健。

但是近一段时间,中国“双顺差”现象进一步增大,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这种趋势将一直维持。

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顺差进一步扩大,一方面导致央行被迫投放更多货币对冲流动性;另一方面,也使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浓厚,增加“热钱”涌入的可能性。

(三)负利率和通胀压力增加官方数据显示,我国2019年11月的CPI 指数同比上升了5.1%,高于市场预期值4%,出现了明显的反弹。

另根据商务部数据,11月上旬,全国36个大中城市18种主要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每公斤3.9元,比年初上涨了11.3%,比去年同期上涨了62.4%,这意味着我国银行利率实际上是负利率。

在居民投资意识逐渐增强的背景下,房地产作为保值增值的理性产品,必然仍将成为主要投资对象。

(四)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针对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上升过快,国家自2019年开始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从“收紧地根”“、加息”,到“国八条”、“新八条”及七部委新政,再到2019年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宏观调控组合重拳。

但是,不管政府如何调控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业的支柱地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直都没有动摇过。

从政策执行力度看。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执行主体是地方政府和银行。

然而,在房地产调控上,地方和中央利益不一致,中央政府决策的出发点是追求民生与社会和谐稳定,而地方政府除此之外还有强烈的政绩冲动,预算外收入主要靠土地出让实现。

因此地方政府遏制房地产行业的动力不足。

尤其是现在,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很大程度来源土地的收入。

为了尽可能获得高收入,地方政府推高土地价格实际上助推了房地产价格上升。

从商业银行的态度来看,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银行对执行中央政策积极性也并不高。

(五)预期因素房价与股票价格一样,都属于“资产价格”的范畴。

与一般商品的价格不同,资产价格可以背离资产本身价值成倍地暴涨暴跌。

也就是说,一般商品的价格涨落,通常意味着该种商品的供求出现了短缺或过剩。

但资产价格的January 2019暴涨暴跌,却并不仅仅由该资产本身的供求失衡造成的,更多的是人为炒作的结果。

当前房价已呈高泡沫化状态,映射出楼市已蜕变成投资功能的市场。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认为,楼市调控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至少要改变过去形成的两个预期:一是房价只涨不跌,二是政策调控不会到位。

正因如此,以往房价才会越调越高。

综上所述,作为房地产调控速效政策的“限购令”,似乎已经让楼市调控政策走向极致,接下来应当考虑的是,该项政策如何退出,长效政策又如何延续。

具体而言:第一,商品住房具有消费品属性和投资属性,但是在我国现阶段,高房价阻碍了城市化迅速推进,高房价压制了居民消费需求,高房价促使贫富差距拉大,强调社会和谐建设,应该更加注重商品住房的消费品属性,弱化其投资属性,才能更好地保障“民生”。

为此,笔者认为,第一,应该将“限购令”由暂时变为长期,尤其是在城市可供土地面积和房产供应不可能大幅增加的城市,可考虑限购令政策长期执行。

第二,加快开征房产税。

房产税作为房地产保有环节税,增加房地产持有成本,降低投资收益,对抑制过度投资有一定作用,能延续限购令对降低投资的效用。

第三,加强住房保障。

房地产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即将成文,根据规划,未来的保障房供应面将大为改观,这对商品房市场会形成挤出作用。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