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海南省高考地理试卷解析

2017年海南省高考地理试卷解析

2017年海南省高考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6分)(2017•海南)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如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1~2题.1.该国可能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俄罗斯【分析】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数﹣本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解答】解:结合图可以看出该国在2000年总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比重的18%,因此总人口约为10.8亿,在2050年,该国总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不变,依然约为18%,总人口约为16.2亿.根据人口总数只能在中国和印度中选择,根据计算可知该国在50年增长了5.4亿人,人口增长率高,而中国目前为现代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而且中国在2000年,人口已经超过10.8亿人,因此只能是印度.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关键是结合图中的人口比重算出人口总数,然后结合各国的国情分析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分析】目前世界年人口增长数为9300万,年增长率为1.7%.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数﹣本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解答】解:根据图分析可知,该国为印度,结合图可以看出该国在2000年总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比重的18%,因此总人口约为10.8亿,在2050年,该国总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不变,依然约为18%,总人口约为16.2亿.年均自然增长率为1%,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B正确;人口增长模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A错;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增加,C错;人口比重比较稳定,D错.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关键是结合图中的人口比重算出人口总数,关键是搞清楚人口比重不等于人口总数.(9分)(2017•海南)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地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的特色品种,稻米色泽暗红,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如图示意目前当地三种发展类型村落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据此完成3~5题.3.1980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红米稻()A.技术要求高B.劳动力投入大C.种子成本高D.单位面积产量低【分析】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地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的特色品种,稻米色泽暗红,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解答】解:结合材料可知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因此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红米稻单位产量低.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然后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4.乙类村红米稻种植规模较大的主要目的是()A.提供粮食深加工原料B.开发特色旅游产品C.建设特色商品粮基地D.满足村民膳食需要【分析】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有: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解答】解:结合材料可知,乙类村落主要为观光村落,因此大量种植红米稻的主要目的是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关键是看乙类村落与另外两个村落的区别所在.5.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可以推断目前()A.甲类村位置较偏僻B.乙类村坐落于山顶C.丙类村地形较平坦D.当地商品粮以旱地作物为主【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政策,技术,政策,交通等).【解答】解:根据图可以看出甲类村落为自给自足类村落,种植类型多样,因此甲类村位置较偏僻,A正确;乙类村落为观光农业村落,交通便利,不可能位于山顶,B错;根据材料可知哈尼梯田位于横断山区,本身地形复杂,C错;当地商品粮以水田作物为主,D错.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图文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和图即可得出答案.关键是掌握哈尼梯田的特点.(9分)(2017•海南)时装是具有鲜明时尚感的服装,其特点是变化迅速、极富流行性和周期性.洛杉矶时尚街区是世界著名的时尚专区,街区内集聚了众多的时装企业,集时装设计、销售等于一体.这些时装企业一般不直接加工时装,而是将加工环节转给分包企业,生产灵活、产品款多量少,价格相宜.据此完成6~8题.6.时装企业在洛杉矶时尚街区集聚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B.原材料C.市场D.劳动力【分析】时装是具有鲜明时尚感的服装,其特点是变化迅速、极富流行性和周期性.【解答】解:根据材料可知,街区内集聚了众多的时装企业,集时装设计、销售等于一体,因此主要影响因素为技术和市场,根据选项可知选市场.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关键是从时尚街区的主要功能入手.7.从事时装加工的分包企业大多分布在洛杉矶,主要目的是()A.节约工厂建设成本B.获取高素质劳动力C.缩短产品流通时间D.延长时装产业链条【分析】时装是具有鲜明时尚感的服装,其特点是变化迅速、极富流行性和周期性.【解答】解:根据材料可知从事时装加工的分包企业大多分布在洛杉矶,而时尚街也在洛杉矶,距离市场近,因此可以缩短产品的流通时间.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关键是根据时尚街区与洛杉矶的位置来看,都位于同一地区,因此即可得出答案.8.为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洛杉矶时装企业应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A.快速更新产品B.改进生产技术C.扩大生产规模D.拓展国际市场【分析】时装是具有鲜明时尚感的服装,其特点是变化迅速、极富流行性和周期性.【解答】解:根据时装企业的特点可以看出变化迅速、极富流行性和周期性,因此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只有快速更新产品.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时装的特点的掌握,结合材料即可分析得出答案.(9分)(2017•海南)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9~11题.9.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A.谷地面积B.河流水量C.林木产量D.风俗习惯【分析】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影响聚落的区位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经济、交通、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解答】解:由题中材料可知,该县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故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山谷面积.故选:A.【点评】本题以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聚落的区位因素.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10.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A.通风B.避灾C.采光D.美观【分析】聚落多分布在中低纬、沿海地带,热带较凉爽的高原上及山区的河谷盆地,气温适度,降水适中,在河流干支流的交汇处、河口及河流两岸聚落众多,越往下游聚落越密集,河流有供水、军事防卫和运输功能,对聚落选址具有深远影响.【解答】解:由题中材料“该地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故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避灾.故选:B.【点评】本题以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聚落的区位因素.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11.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①砾石多②退水快③历时长④流速缓.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分析】洪水是由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当流域内发生暴雨或融雪产生径流时,都依其远近先后汇集于河道的出口断面处,当近处的径流到达时,河水流量开始增加,水位相应上涨,这时称洪水起涨.【解答】解:由题中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山间谷地,地势起伏大,故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砾石多、历时短、流速快、退水快.故选:A.【点评】本题以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自然灾害的发生与成因.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9分)(2017•海南)某岛国面积700多平方千米,由170多个岛屿组成,某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尽管可能遭遇飓风,但美丽的珊瑚、大片的椰林和新年第一缕阳光,仍吸引了各地游客来此迎接新年.据此完成12~14题.12.该国首都的位置可能是()A.21°8'N,175°12'E B.42°10'N,170°22'WC.21°8'S,175°12'W D.42°10'S,170°22'E【分析】区时的计算公式是:未知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注意,东加西减,并且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解答】解:由题中材料可知,该地区第一个迎接新年,故位于最东边,结合世界地理知识可知,该国首都的位置可能是(21°8'S,175°12'W).故选:C.【点评】本题以某岛国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和区域地理知识.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13.当该国首都迎来新年第一缕阳光时,北京时间最接近()A.1:00 B.6:00 C.11:00 D.20:00【分析】区时的计算公式是:未知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注意,东加西减,并且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解答】解:由题中材料,该地位于东12区,迎接第一缕阳光时可能是六点左右,根据区时的计算可知北京大约是1点.故选:A.【点评】本题以某岛国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区时的计算.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14.该国首都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为()A.1月 B.2月 C.7月 D.8月【分析】从春分到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其中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从秋分到春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其中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冬至到春分,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解答】解:由题中材料可知,该国位于南半球,气温较高的月份是冬季,又因为该国是岛国,受海洋影响大,故最热月是2月.故选:B.【点评】本题以某岛国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球气温分布规律.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9分)(2017•海南)2000年7月,连接丹麦哥本哈根和瑞典马尔默的厄勒海峡跨海工程竣工通车.该工程全长16千米,采用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组合的方案(如图).据此完成15~17题.15.推测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建设成本B.保护海洋生物C.避免破坏景观D.利于海空交通【分析】厄勒海峡大桥,也称欧尔松大桥,连接哥本哈根和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哥本哈根市与瑞典的马尔默隔厄勒海峡相望,是20世纪较繁忙的水道之一.这一海上走廊的建成将欧洲大陆的中部和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连成一体,从而把整个欧洲连接起来.【解答】解:在丹麦一侧采用海底隧道的方法来减小大桥对航班的影响.这座跨海大桥,一半在海面,一半在海面以下,也方便船只通行.即便于海空交通.故选:D.【点评】考查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该题的关键是根据具体情况分析.16.桥隧结合处未利用萨尔特岛,而是新建人工岛,有利于()A.提高通行速度B.降低施工难度C.保持水流畅通D.保护萨尔特岛生物【分析】人工岛采用就地取材,将疏浚海底隧道的碎石作为填充人工岛的材料加以利用,这样就不用考虑大量碎石的堆放困难,更省去了好大的运输工作,可谓一举多得.【解答】解:由工程建设看,桥隧结合处未利用萨尔特岛,而是新建人工岛,解决了疏浚海底隧道的大量碎石的堆放困难,更省去了好大的运输工作,有利于降低施工成本;未经萨尔特岛,缩短了线路距离,避免了与海运的影响,提高通行速度.建人工岛与保护萨尔特岛生物关系不大,会阻碍水流畅通.故选:A.【点评】考查交通运输,关键是了解工程建设概况.17.区域差异为区域合作提供了条件,利于厄勒海峡两岸区域经济合作的条件是()A.产业结构的差异 B.语言文化的差异C.社会福利的差异 D.交通规则的差异【分析】虽然丹麦与瑞典只隔海峡仅16千米,但两国的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他们有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行为方式;不同的货币;不同的路标;不同的交通规定;1950年以前,汽车的行进方向也不同;火车也是如此,丹≡麦的火车从右侧进站,而瑞典的是从左侧;火车机车的电压和无线电频率不同.【解答】解:区域之间的联系包括地理要素之间,以及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区域差异为区域合作提供了条件,利于厄勒海峡两岸区域经济合作的条件是产业结构的差异.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区域开放性的特点,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9分)(2017•海南)小明从地图上得知,乌尤尼盐沼(位置见图1)面积超过1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盐沼.小明查到该盐沼的一幅景观照片(图2);盐沼表面凝结成无数块多边形,镶拼成一望无际的盐原,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据称这种景观每年都能见到.据此完成18~20题.18.根据图象信息,该盐沼()①海拔超过4000米②位于高山间盆地③属热带草原气候④年内有积水季节.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分析】读图可推知,盐沼面积大,湖面坡度小;雨后,盐沼表层形成薄层积水;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空气中杂质少;风力微弱,雨后天晴是盐沼形成的天气条件.推测乌尤尼盐沼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地形较封闭,四周为山地环绕;气候较干旱,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河流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土壤的盐分含量高,土壤盐碱化较严重;生物种类少,多为耐盐(或嗜盐)生物.【解答】解:根据等值线图的判读规律,盐沼海拔应在4000米以下;图示反映出盐沼地形较封闭,四周为山地环绕,是高原山间盆地;根据位置判断,该地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图示反映出雨后盐沼表层形成薄层积水,但由于气候较干旱,河流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盐沼只能有年内季节性积水.故②④正确.故选:D.【点评】考查区域地理特征,要求学生具备获取地理信息和综合分析能力.19.小明对该盐沼的形成做了下列推理,其中合理的是()A.海湾﹣﹣地壳抬升﹣﹣海水蒸发B.湖泊﹣﹣气候变干﹣﹣湖水蒸发C.地下盐矿﹣﹣地壳抬升﹣﹣上覆岩层剥蚀D.地下水位上升﹣﹣气候干燥﹣﹣地表形成盐壳【分析】乌尤尼盐沼的成因是:地壳抬升,安第斯山脉从海底隆起,未退却的海水在山间形成内陆盐湖,由于四周为山地环绕,地形封闭;气候较干旱,蒸发旺盛,逐渐形成盐沼.【解答】解:由盐沼的成因可知,乌尤尼盐沼经历了“海﹣﹣湖﹣﹣沼”的演变过程.故选:A.【点评】考查盐沼的成因,要求学生具备获取地理信息和综合分析能力.20.小明若在1月去该盐沼旅游,需要特别防范()A.暴雪B.强风C.低温D.太阳辐射【分析】根据图文可知,图中的盐沼位于南半球,南美洲.【解答】解:结合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1月正值南半球的夏季,气温高,因此小明若在1月去该盐沼旅游,需要特别防范太阳辐射.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关键是结合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进行定位,然后再结合季节即可得出答案.二、非选择题:共40分.第21、2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3、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0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