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材料发出的核算
1、某公司7月1日期初存货为200件,每件50元
.7月5日,购入400件,每件55元
7月7日,发出600件
7月9日购入500件,每件56元
7月16日,购入350件,每件58元
7月20日发出200件,
7月22日发出280件,
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结存存货成本
二、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
6月份发生有关经济业务如下:
1、2日,从本市购入A材料100千克,货款2万元,增值税3400元,开出转账支票一张付款,材料已验收入库。
2、5日,从外地购进B材料一批,价款3万元,增值税5100元,代垫运输费600元(含增值税42元)开出为期三个月的商业承兑汇票一张,面值357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3、8日,按合同规定,向甲企业预付购料款6.5万元,已开出转账支票支付。
4、10日,从外地丙工厂购入B材料700千克,价款3.5万元,增值税5950元,上述款项已通过银行划转,材料尚未收到。
5、16日,用预付货款方式向甲企业采购的A材料已验收入库,有关发票单据列明材料价款6万元,增值税10200元,即开出一张转账支票补付货款5200元
6、20日从外地丙工厂购买的B材料到达,验收入库650千克,短缺50千克(单位成本50元/千克),原因待查
7、25日,上述B材料短缺50公斤的原因已查明,是丙工厂少发货所致,丙工厂同意退款,但款项尚未收到。
8、30日,向丁工厂购A材料,材料已验收入库结算单据未到,暂估价1.5万元。
9、30日,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本月生产产品领用A材料5万元,B材料2万元,车间一般消耗领用A材料5000元,固定资产工程领用B材料1万元。
要求:编制必要的会计分录
三、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
原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核算,原材料发出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价。
运输费不考虑增值税。
2006年4月,与A材料相关的资料如下:
(1)1日,“原材料—A材料”科目余额20000元(共2000公斤,其中含3月末验收入库但因发票账单未到而以2000元暂估入账的A材料200公斤)。
(2)5日,收到3月末以暂估价入库A材料的发票账单,货款1800元,增值税额306元,对方代垫运输费400元,全部款项已用转帐支票付讫。
(3)8日,以汇兑结算方式购入A材料3000公斤,发票账单已收到,货款36000元,增值税额6120元,运输费用1000元。
材料尚未到达,款项已由银行存款支付。
(4)11日,收到8日采购的A材料,验收时发现只有2950公斤。
经检查,短缺的50公斤确定为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A 材料验收入库。
(5)18日,持银行汇票80000元购入A材料5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款为49500元,增值税额为8415元,另支付运输费用2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剩余票款退回并存入银行。
(6)21日,基本生产车间自制A材料50公斤验收入库,总成本为600元。
(7)30日,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的记录,4月份基本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领用A材料6000公斤,车间管理部门领用A 材料1000公斤,企业管理部门领用A材料1000公斤。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甲企业4月份与A材料有关的会计分录。
四、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
8月份A材料账面计划成本1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超支2000元,该企业8月份发生有关经济业务如下:
1、10日,购入A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材料的价款20万元,增值税34000元,该批材料计划成本22万元,价税款以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2、15日,购入A材料一批,普通发票上标明价税合计为10万元,其中货款85470元,税款14530元,材料的计划成本95000元,价款尚未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3、20日向乙企业购买A材料1000千克,价款4万元,增值税6800元,该企业已代垫运杂费800元(其中运费500元),款项均已通过银行支付,材料尚未收到。
4、28日,上述材料已运达,实际验收入库980千克,短缺20千克,属定额内合理损耗,A材料计划单位成本42元
5、31日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本月领用A材料计划成本25万元,其中生产产品领用20万元,车间一般消耗2万元,专设销售机构领用5000元,厂部管理部门领用25000元
要求:计算8月份成本差异率及发出材料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并编制会计分录。
五、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
该企业2005年7月初“原材料”账户余额为135 000元,“材料
成本差异”账户为借方余额11 961.4元。
7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4日,向乙企业采购A材料,买价110000元,增值税18700元,运杂费1600元(其中运费1000元),货款共130300
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材料已验收入库,计划成本为110000元。
2、15日,向丙企业采购B材料4000千克,买价150000元,增值税25500元,丙企业代垫运杂费2400元。
货款共计177900
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收到。
3、25日,向丙企业购买的B材料已运到, B材料单位计划成本为38元。
4、31日,向乙企业采购A材料,发票等结算凭证尚未收到。
材料已验收入库,计划成本为60000元。
5、31日,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本月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38000元,其中:生产产品领用396000元,车间管理部门领
用45000元,厂部管理部门领用67000元,销售部门领用30000元。
六、某企业对低值易耗品生产工具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差异率为超支2%,管理用具采用实际成本计价核算,5月份有关经济业务如下:
1、基本生产车间领用生产工具一批,计划成本3000元,一次摊销其价值。
2、厂部管理部门领用管理用具一批,实际成本5000元,报废时收回残料100元,按五五摊销法摊销其价值,编制领用、收回残料、报废时的会计分录。
3、厂部管理部门报废低值易耗品一批,实际成本2000元,(五五摊销法),收回残料验收入库,作价100元,摊销50%,结转全部摊销额。
4、专设销售机构领用管理用具一批,实际成本7200元,采用分期摊销法,摊销期为三年
要求:编制领用及本月摊销、摊销期满的会计分录
七、某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核算包装物,并采用五五摊销法对出租包装物进行摊销,发生业务如下:
1、租给购货单位新包装物一批,实际成本7000元,收取押金8000元和租金1170元(其中增值税170元)收存银行,租期1个月,期满未能收回包装物,没收押金;
2、公司发出包装物一批,出借给A公司使用,时间一个月,包装物的实际成本6000元,收取押金3000元,期满后包装物收回,退还押金。
3、生产车间领用包装物一批,实际成本18000元
4、销售过程领用随同产品出售包装物一批,实际成本15000元,此项包装物不单独计价。
5、销售过程领用随同产品单独计价的包装物一批,售价9000元,增值税1530元,价税款收存银行,包装物实际成本6000元
要求:编制会计分录
八、某商业零售企业,库存商品采用售价核算,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设置“待摊进货费用”账户进行归集,本月发生业务如下:
1、向四新公司购入甲商品一批,专用发票列明的商品价款30万元,增值税51000元,运输费3000元,装卸费等1000元。
价税款及运杂费以存款支付,商品尚未收到。
2、向五洋公司购入甲商品一批,专用发票列明商品货款为10万元,增值税17000元,运杂费2000元(其中运输费1500元)价税款及运杂费以银行汇票支付,商品验收入库,售价15万元。
3、上述向四新公司购入的甲商品收到并验收入库,售价35万元
4、销售甲产品取得收入35万元,增值税59500元,款项收存银行。
同时,结转此项收入的主营业务成本。
5、月末,该企业“库存商品”月末余额为3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账户本月贷方发生额为120万元,结转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贷方余额27万元,“待摊进货费用”账户借方余额4.5万元。
计算月末甲商品进销差价率,结转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和进货费用。
要求:编制会计分录
九、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出A材料委托丙企业加工成M材料一批(属于应税消费品)原材料成本为20万元,支付的加工费2万元(不含增值税),消费税税率10%,A材料加工完毕验收入库,加工费用等尚未支付,加工收回的材料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双方适用的增值税率均为17%
要求:编制会计分录
十、某企业对存货进行清查,清查结果及批准处理情况如下:
1、发现盘盈A材料100千克,实际单位成本30元
2、发现盘亏B材料100千克,实际单位成本20元,增值税率17%
3、损毁C产品200件,每件实际成本300元,其应负担的增值税为5100元
4、上述原因已查明,A材料盘盈是收发计量差错造成的,B材料短缺是企业管理不善造成的;C产品毁损是意外事故造成的,其残料回收作价500元,可获保险公司赔偿27000元。
经厂长会议批准后,对上述清查结果作出处理。
十一、某商场8月份有关资料如下:期初存货成本5万元,售价6万元;本期购入存货成本15万元,售价19万元;本期销售收入为20万元。
按零售价法估计本期销售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