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活断层工程地质研究
第一章 活断层工程地质研究
基本要求:掌握活断层的基本概念、
基本性质、鉴别标志和研究方法。了
解中国活断层的基本分布特征和活断
层区的建筑原则。
主要内容:
1.1 基本概念与研究意义
1.2 活断层的基本特征 1.3 活断层的鉴别标志 1.4 我国活断层的分布 1.5 活断层的调查与研究方法
1.6 活断层区的建筑原则
靠近旧金山第六街的布鲁克桑姆 街路面出现了深深的地裂缝并有 明显的垂直位错
某水电站活断层监测装置,监测水平方向移 动,固定在断层两侧
主要内容:
1.1 基本概念与研究意义
1.2 活断层的基本特征 1.3 1.4 1.5 1.6 活断层的鉴别标志 我国活断层的分布 活断层的调查与研究方法 活断层区的建筑原则
主要产生在断层上 盘
围岩强度高,锁固能力强, 能不断累积应变能。 围岩强度低,断裂带内含 有软弱充填物,或孔隙水 压、地温的高异常带内, 锁固能力弱,不能累积较
按活 动方 式 蠕变断层(蠕滑断层)
间歇性突然滑 动 连续缓慢滑动
地震(周 期性) 无地震或 小震
1.
走向滑动或平移断层 最大、最小主应力 近于水平,所以两者之 间的最大剪应力面—断 层面近于直立,其地表 出露线平直,表现为极 窄的直线形断崖。主要 是断层面两侧相对的水 平运动,相对的垂直升 降很小。河流最易于沿 这种断层发育,水工建 筑物也就最易于受到这 种活断层的威胁。如断 层与坝轴线小角度斜交, 由于断层错动而造成的 心墙拉开宽度可以相当 大(图4-4)。
走滑断层 (平移断层) 左旋断 层 右旋断 层 σ1、σ3均 近水平。
σ 近直立,
地震(大)
断层面即为σ1、σ3之间的 最大剪应力面,近垂直, 断层线平直,断层带极窄。
地震(中)
主断层(main fault)
分支断层(branch fault)
次级断层 (secondary fault)
地震断层(粘滑断层)
全新活动断裂分级
1.1 基本概念与研究意义
• 研究意义: • 1.了解活断层对工程建筑的影响,指导工程 建设。
• 活断层对工程建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①活断层的蠕动位移对建筑物的直接影响:活断层常具有 水平及垂直移动,如果建筑物跨越这种部位,就会被拉裂, 发生变形破坏。尤其在坝区,细小的开裂就会造成高压水 流的冲刷,造成溃坝事故,应慎重。如美国加利福尼亚鲍 尔德温山水库,因坝基一条活断层错动数英寸,水淹断层 渗流,粉细砂土层液化,以致造成整个水库于1963年溃决。 • ②活断层发震对附近(一定范围)建筑物的破坏 • 总之,建设时应尽量避开活断层。
1.2
活断层的基本特征
• 三、活断层的长度与断距
• 活断层的长度和断距,是表征活断层规模、断层区修 建建筑物时地震预报和设防的重要数据,通常用强震 导致的地面破裂(地震断层或地表错断)的长度(L) 和伴随地震产生的一次突然错断的最大位移值(D) 表示。 • 通过对地表错断的研究,可以了解地震破裂的方式和 过程,判定地震断层动力学特征,又可了解地震时的 地面效应,判定地震危险性和震害程度,为在活断层 区修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供参数。近年来,我国地 震部门也对全国40余条地震地表错断进行了研究(如 图1-1)。
活断层的基本特征
• 粘滑型活断层的围岩强度高,断裂带锁固能力强,能 不断积累应变能,当应力达到一定强度极限后产生突 然滑动,迅速而强烈地释放应变能,造成地震。所以, 沿这种断层往往有周期性的地震活动。
• 蠕滑型活断层主要发育在围岩强度低,断裂带内含有 软弱充填物,或孔隙水压、地温的高异常带内,断裂 带锁固能力弱,不能积累较大的应变能,在受力过程 中易于发生持续而缓慢地滑动。断层活动一般无地震 发生,有时可伴有小震。
1.1 基本概念与研究意义
• 从工程建筑来看,时间界限定得靠前,比较安全,但是太靠前, 会增加很多不必要的处理措施,经济上不合理;定得靠后,又 会冒险,对许多大型建筑工程不妥。定在中更新世较为合适。 • “不久的将来”,以应结合工程寿命来考虑,工程的使用年限 一般为数十年,一些大型水利工程级核电站等重要建筑物为一 百年或更多一些,总的按100年考虑较为合适。 • 全新活动断裂:为在全新地质时期(一万年)内有过地震活动或近 期正在活动,在今后一百年可能继续活动的断裂;全新活动断 裂中、近期(近500 年来)发生过地震震级M≥5级的断裂,或在 今后100 年内,可能发生M≥5级的断裂,可定为发震断裂; 非全新活动断裂:一万年以前活动过,一万年以来没有发生过 活动的断裂。
1.2
断层名称 地震震中位 置
活断层的基本特征
地震时间 年月日 震级 地表错断距离(cm) 水平 垂直 断裂长度 (km)
表1-1 我国地震断层的地表错断历史记录
小江断裂 大壁断层 天山北缘断裂 南、西华山断裂 喀依尔特-二台断裂 昌马断裂 花石峡-玛曲断裂 纵谷断裂 龙首山断裂附近 曲江断裂 鲜水河断裂 大洋河断裂西端 唐山-古冶断裂
• 世界上有名的走向滑动型活断层有: • (1)美国加州的圣安德烈斯断层系; • (2)土耳其安纳托利亚断层系; • (3)新西兰的阿尔卑斯断层系等。 • 我国的活断层也以走滑型最多,特别是西南和西北, 有些规模非常巨大:例如阿尔金山断裂,鲜水河断 裂,红河断裂都是我国西部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的 活动着的走滑断裂。这些断层的水平错动往往在地 形上留下明显迹象,尤以对水系的错动改造最为明 显。
逆断层的断层线往往是波状弯曲的,断层带
也较平移断层宽得多,由于上升盘形成了断层崖
易产生滑坡或崩塌,逆断层的确切位置最难确定。 世界上很多大的山系以逆断层为其边界,如喜马 拉雅山、安第斯山等,世界上许多大的地震都是 伴随板块俯冲带或大陆碰撞带的逆断层错动产生
的。这类逆断层有时地表变形范围很大,如1964
1.2
活断层的基本特征
• 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活断层的类型与活动方式、
活断层的继承性与反复性、活断层的长度与
断距、活断层的错动速率与错动周期,分述
如下:
• 一、活断层的类型与活动方式 • 活断层的类型及特征:
活 断 层 类 型 、 特 征 一 览 表
分类 指标
区别 类型 构造应力 状态
几何特征
断层面与水平面夹角一般 大于45º ,且往往呈参差 状,断层带较宽。 断层面与水平面夹角一般 小于45º ,且往往呈舒缓 波状。规模可很大,断层 带很宽。
新西兰阿尔卑斯断层系
东大滩地震鼓包沿走滑断裂线性分布
东大滩地震鼓包与走滑拉分盆地
2 逆断层
最大主应力近于水平,最小主应力近于垂直, 走向垂直于最大主应力的断层面与水平面夹角一般小 于45º,往往为20-40º。 断层面两侧的点之间的距离总是由于位移而缩 短。上盘除上升外还往往伴以多个分支或次级断层的 错动(图4-6)。例如1971年美国圣费尔南多地震时使圣费
1.2
活断层的基本特征
• 活断层的活动方式:
• 活断层的活动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以 地震方式产生间歇性地突然滑动,这种断 层称地震断层或粘滑型断层(stick-slip fault);一种是沿断层面两侧岩层连续缓 慢滑动,这种断层称蠕变断层或蠕滑型断 层(creeping fault)。
1.2
1.1 基本概念与研究意义
• 2.正确认识活断层,掌握其规律,寻求防治 措施,为人类的工程服务。 • 地震部门对活断层研究较深入,认识较 清楚; •பைடு நூலகம்工程地质学只是让大家了解活断层的一 般知识,利用前人研究成果,为工程建设服 务。
海城县析木公社近SN向和近EW向锯齿状 地裂缝,具有左旋扭动性质,位移36cm
图1-1 中国地震地表错断类型及分布示意图(据丁国瑜,1985)
1-正断层;2-逆断层;3-正走滑断层;4-共轭断层;5-逆走滑断层;6-走滑断层;7-张破裂;8-性质不 明断层;
1.2
活断层的基本特征
一般说来,地震震级愈大,震源深度愈浅, 则地表错断就愈长。大于7.5级的浅源地震均 伴有地表错断,而小于5.5级的地震则除个别 特例外均无地表错断。 同样震级的地震则由于震源深度不同或锁 固段岩体强度不同而地表断裂的长度各不相 同。
年阿拉斯加地震,20万km2范围内变形最大垂直上
升达12m。
• 3 . 正断层 • 由于最大主应力近于垂直最小主应力近于水平, 所以,走向垂直于最小主应力且与最大主应力呈锐 角的断层面与水平面夹角大于45º,一般为60-80º。 在错动过程中,垂直断面走向的水平方向有所伸长。 伴随这类断层活动的变形(下沉)和分支断层错动, 主要集中于下降盘(图4-7)。与河谷平行断面倾斜 的正断层,可以使拦河坝产生比其它形式断层运动 更宽的初抬裂缝(图4-8)。
7.5 6.8 8.0 8.5 8.0 7.5 7.5 7.25 7.25 7.7 7.9 7.3 7.8
270(右旋) 180 500(左旋) 1400(右旋) 800(左旋) 200(左旋) 20220(右旋) 360(左旋) 55(左旋) 153
尔南多断层(逆断层)产生逆冲错动。下降盘无地表变形及破 裂,上升盘抬升近2m以上,并有强烈变形,许多小的次级断 层。
图b为探槽Tc10剖面素描图。G5-G1 表示晚更新世晚期暗灰色砂砾石层,S0-全新世暗棕色 含砾砂土层,S1-暗棕色重力堆积含砾粉砂土;G7-为地震崩积楔。BDT1-1~BDT1-4 为测年 样品编号,7.0ka与8.7ka表示光释光年龄,揭示较早一期古地震发生时代为7.0ka。图例说明: 1-土壤层;2-黄褐色粉砂质粘土;3-细砾石层;4-粗砾石层;5-地震楔;6-地震断层。
1.2
活断层的基本特征
• 二、活断层的继承性与反复性
• 活断层往往是继承老的断裂活动的历史而继续发展的, 而且现今发生的地面断裂破坏的地段过去曾多次反复 地发生过同样的断层运动。 • 一些活动构造带的古地震震中,总是沿活动性断裂有 规律地分布,岩性和地貌错位反复发生,累积叠加, 其中尤以走滑断层最为明显。 • 我国活断层的分布,主要继承了中生代和第三纪以来 断裂构造格架。在现代地应力场的作用下,东部以正 断层和走滑正断层为主,西部则以走滑和逆冲走滑断 层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