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孙子兵法课件_全集ppt课件

孙子兵法课件_全集ppt课件


混战计: 19釜底抽薪 22关门捉贼 并战计: 25偷梁换柱 28上屋抽梯 败战计: 31美人计 34苦肉计
20浑水摸鱼 23远交近攻
26指桑骂槐 29树上开花
32空城计 35连环计
21金蝉脱壳 24假道伐虢
27假痴不颠 30反客为主
33反间计 36走为上

五 、作 业
阅读《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典”。又叫《孙子》、《吴孙子兵法》、 《孙武兵法》、《吴孙子》等,字数6000, 取其整数。《孙子兵法》问世于两千五百年 前的春秋时期,标志着独立的军事理论著作 从此诞生,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 上的“兵书”,比希腊的第一部军事理论专 著《长征记》约早100多年,比罗马弗龙廷 的《谋略例说》早五六百年。
--
思想精髓
1.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百战百胜,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 的,不经交战而能使敌人屈服,才是高明中最高 明的。
2.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用兵作战的上策是用谋略胜敌,其次是运用外 交取胜,再次是战胜敌人军队,最下策是攻打敌 人的城池。
敌国解决粮草问题。
--
6.胜敌而益强——愈是战胜敌人,也愈
是增强自己。
7.兵贵胜,不贵久——用兵贵在速战速
决,而不宜旷日持久。 8.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
也——懂得用兵的将帅,是民众命运的
掌握者,国家安危的主宰。
--
内容提要
1.战争需耗巨资 举师十万,日费千金
2.作战应速胜 3.粮草应从敌国补给 4.胜敌而益强 5.用兵贵在速战速决
法令孰行 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 赏罚孰明
--
3.造势:因利而制权 4.诡道十二法 能而示之不能 用而示之不用 近而示之远 远 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 乱而取之 实而备之 强而避之 怒而挠之 卑而骄之 佚而劳之 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
5.战争胜负可预算 多算胜,少算不胜
--
第二篇 作战篇
--
--
第一篇 计 篇
全书总纲
--
解题
计,计算、计谋。本篇主要讲如何在出 兵前对决定战争胜负的各项基本要素进行 科学的计算,从而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
思想精髓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 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国家的
大事,它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 亡,是不可以不认真考察研究的。
☆ 兵者,诡道也——用兵作战,是一种
--
三十六计
胜战计: 1瞒天过海 2围魏救赵 3借刀杀人 4以逸待劳 5趁火打劫 6声东击西 敌战计: 7无中生有 8暗度陈仓 9隔岸观火 10笑里藏刀 11李代桃僵 12顺手牵羊 攻战计: 13打草惊蛇 14借尸还魂 15调虎离山 16欲擒故纵 17抛砖引玉 18擒贼擒王
--
解题
本篇着重论述出国远征,当以速胜 速决为主。首先从战争对人力、物力、 财力等物资条件的依赖关系出发,指出 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对国家的危害,然 后论述了“兵贵胜,不贵久”的速胜方 针,并提出了“因粮于敌”、“胜敌而 益强”等一系列的作战指导原则以减轻 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消耗。
--
思想精髓
1.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在军事
--
1.《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不战而屈人之兵” “令之以文,齐之以
武”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2.《孙子兵法》的哲学思想 “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
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3.《孙子兵法》的影响 “辞如珠玉”(刘勰) 4.《孙子兵法》的版本 主要有三大系统:竹简本,武经本(宋刻
--
二、孙子与《孙子兵法》简介 (一) 孙子简介 孙子,名武,字长卿,生卒年不考,春秋
末期人,大约与孔子同时而稍晚。本齐人, 后迁于吴国。 司马迁说:“西破强楚,入郢城,北威齐 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史 记•孙子吴起列传》)
--
(二)《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经”和“兵学圣
孙子兵法
授课人:谭勤 二零零七年九月
--
绪论
一、课程开设的缘起
《孙子兵法》是迄今保存最古老、流传最广 泛的军事著作,被尊之为“兵经”,广泛流 传国内外,影响深远。
通过较系统的学习《孙子兵法》,从它的思 想及谋略中,感悟人类的灿烂文明,受到多 方面的启迪,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 统文化,弘扬人文精神,开启自身巨大的智 慧和潜能,培养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 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诡诈之术。
--
☆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在对方没有防
备处发动攻击,在对方意料不到时采取行动。
☆ 多算胜,少算不胜——计算周密、条件
充分就能取胜;计算疏漏、条件不充分就不 能取胜。
--
内容提要
1.重战、慎战思想 2.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五事七计 五事:道 天 地 将 法 将帅五德:智 信 仁 勇 严 七计:主孰有道 将孰有能 天地孰得
《武经七书•孙子》),十一家注本(宋刻 《十一家注孙子》,清孙星衍重新校订,让 此版本的《孙子兵法》流行)。
--
三 、区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和 《三十六计》
孙膑,战国中期人,孙武的后世子孙,晚 百余岁,著《孙膑兵法》。
“三十六计”一词最早见于《南齐书•王敬 则传》,“三十六策,走为上计”。《三 十六计》的作者与成书时间无从考证。是 一部集历代“韬略”、“诡道”之大成的 兵法谋略奇书,有很强的实用性,不但军 事领域可以运用,而且非军事领域也可借 鉴。它是中华民族智慧宝库中的独特珍宝。
因粮于敌 智将务食于敌 兵贵胜,不贵久
--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第三篇 谋攻篇
--
解题
谋,谋略、计谋。谋攻,以谋略攻敌。 本文中心就是讲如何运用谋略来取得战 争胜利,即通过智力运筹,最大限度的 降低敌我伤亡和避免战争破坏,同时获 取最大的战果和效益。
上,只听说过指挥虽拙但求速胜,没见 过为讲究指挥工巧而追求旷日持久的现 象。
2.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战争久
拖不决而对国家有利的情形,从来不曾 有过。
--
3.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
之利也——不完全知道用兵害处的人,
就不完全知道用兵的好处。
4.因粮于敌——从敌国取得粮草。 5.智将务食于敌——明智的将领务求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