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殊特性识别与标识规范(含表格)

特殊特性识别与标识规范(含表格)

特殊特性识别与标识管理规范
(IATF16949-2016)
1、目的
识别产品和过程安全问题,确定产品和过程的特殊特性,并加以控制避免产品责任风险。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覆盖产品的特殊特性识别、确定、标识和控制的实施。

3、术语
3.1产品责任:由产品原因所造成的人身伤害和材料损失,该产品的制造商和销售商负责赔偿的责任。

3.2特殊特性:分为产品特殊特性和过程特殊特性。

我公司的产品特殊特性指由顾客确定的,涉及到产品安全或国家法规的产品特性,以及虽然不涉及到产品安全或国家法规,但对产品的配合/功能有重大影响的产品特性。

过程特殊特性指对产品特殊特性有重要影响的过程特性,如工艺参数等。

4、职责
4.1多方论证小组负责识别和确定产品的特殊特性与过程特殊特性。

4.2生产部负责对产品特殊特性和过程特殊特性实施监控。

4.3生产部负责本过程产生记录的归档和保管。

5、工作流程
5.1特殊特性的识别
5.1.1技术质量部在接收顾客的产品图纸和标准等相关产品技术文件后,必须根据顾客技术文件和其它相关文件以及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组织多方论证小组对产品图纸、标准等进行评审,识别和确定产品和过程的特殊特性。

5.1.2通过试验和风险分析,如果某一特性未被顾客列为与安全有关的特性,但通过过程策划阶段的风险分析发现该特性与安全有关,则该特性也应列入产品特殊特性。

5.1.3对于影响产品装配或功能的特性也应识别。

5.1.4多方论证小组负责对识别和确定后的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列入〈特殊特性清单〉。

5.2特殊特性的标识和体现
5.2.1根据产品特殊特性清单,必须对涉及特殊特性的文件和记录进行标识。

5.2.2根据不同的顾客要求,应针对产品按顾客要求对特殊特性进行标识。

如顾客无特殊要求,则根据本公司规定对产品和过程的特殊特性进行标识:过程特殊特性用“☆”进行标识;产品特殊特性也用“☆”进行标识。

5.2.3应标识的文件包括:
a.过程控制文件:控制计划和FMEA;
b.文件管理中涉及特殊特性的文件:特殊特性清单和过程流程图;
c.其余涉及特殊特性及安全件的文件。

5.3过程策划与过程控制的特殊要求
5.3.1批量生产前和批量生产中必须对特殊特性的生产工序进行能力验证。

批量生产前,涉及特殊特性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PPK≥1.67。

a.批量生产后应对特殊特性的加工工序进行长期的工序能力验证,验证周期不
得少于1个月;
b.批量生产6个月后,CPK≥1.67;
c.涉及特殊特性的加工工序,工序能力指数必须不断进行改进;
d.当不能进行验证或CPK<1.67时,应进行100%检验并调整必要的参数。

5.3.2对用于检验特殊特性的量具和检具能力必须进行能力验证并获得批准。

5.4对影响特殊特性的工艺参数应在“操作指导作书”中进行规定并定期检查,记录存档。

5.5文件的保存
5.5.1所有5.2条中涉及到的记录自建立之日起必须保存5年。

5.5.2培训记录由综合部负责保管。

5.5.3生产现场的点检记录和自检记录由生产部负责保管。

5.7对从事与存档责任件有关的工作人员的培训应包括理论培训和现场培训两部分:
a.产品责任和特殊特性的概念;
b.特殊零件在生产过程中的特殊要求;
c.特殊特性出现偏差时的后果;
d.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方法;
e.应用于特殊特性加工的操作要求以及量检具使用要求。

以上培训应保存详细的培训记录,包括培训内容、受训人员名单、考试及考试成绩记录等。

综合部应根据上述培训情况,保存顶岗的人员素质矩阵图,以用于有临时缺勤时顶岗。

5.8涉及安全/政府法规事项的返工零件的控制,产品返工时,如果其中的返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