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的干馏 苯 教案设计

煤的干馏 苯 教案设计

【填写学案】苯的结构简式
【媒体演示】苯与硝酸的反应实验及反应原理
【填写学案】
2.苯的取代反应
反应方程式
【拓展延伸】阅读自学课本73页迁移应用
写出甲苯与硝酸的反应方程式
【引导小结】小组合作总结:苯的化学性质:取代,加成,氧化(可燃烧)。
【阅读讨论】苯的用途
【练习巩固】
1.下列关于苯的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高,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学校:姓名:
职称:电话:电子邮件:
通讯地址:
请提供1分子式,预测其结构饱和吗?
【多媒体播放】苯的凯库勒式结构发现史
【小组合作预测】根据苯的凯库勒式结构,预测其可能具有的性质。并设计成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探究实验三】分组实验:记录现象、验证假说
实验1.苯与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
实验2.苯与溴水的反应
【小组讨论】自己的假说是否正确?
【寻根溯源】苯的正确结构---课本73页图3-2-17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化学
2,课时: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什么是煤的干馏?
2.猜谜语:“有人说我笨,其实并不笨;脱去竹笠换草帽,化工生产逞英豪”,猜一字。
3.苯由C、H两种元素组成,其中C%=92.3%,它的蒸气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的39倍,试计算其分子式。
A、苯是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B、常温下苯是一种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液体
C、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硝酸发生取代反应
D、苯不具有典型的双键所应具有的加成反应,故不可能发生加成反应
2.下列可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混合物是()
A.苯和水B.苯和溴C.苯和植物油D.水和酒精
3.能够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单、双键交替排布的事实是()。
4.根据苯的分子式,判断其是否饱和?对于它的性质,你的预测和课本有何区别?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掌握苯的主要性质;
2.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结构─性质─用途”关系的认识;
3.了解煤的干馏
教育方面:
1.观察分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了解苯的物理性质;
2.围绕结构,通过假设、实验探究等,理解苯的化学性质。
3、教学重点与难点:
苯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探索苯的结构过程
4、教学媒体:实验、模具、投影、电脑动画。
四、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实验探究等。
本节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实验、苯分子结构假说的提出和验证串联起来,通过化学史教育和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打下基础。
发展方面:
1.苯的凯库勒式的发现过程是对学生进行“勤奋─机遇”关系教育的良好素材;
2.苯的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是对学生进行“内因─外因”辩证关系教育的典范;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背景
《石油和煤重要的烃》是鲁科版高一化学2(必修)第三章的第二节,讲授需四个课时。本教学设计是第四课时。在此之前,学习了烷烃、烯烃(分属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结构和性质,非常适合对苯的学习。
A.苯的一溴代物没有同分异构体
B.苯的间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
C.苯的对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
D.苯的邻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
【课后拓展】1、总结比较甲烷、乙烯、苯的结构和性质。
2、课本74页:练习与活动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实验、苯分子结构假说的提出和验证串联起来,通过化学史教育和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打下基础,同时渗透了真(科学求真)、善、美(科学家的高尚品质和高科技展现出的美)的教育以及辨证观点的教育。
2.煤的干馏的概念
3.干馏与分馏的区别
【过渡引入】写出课前预习中谜语的谜底
【探究实验一】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1.观察一瓶苯的样品
实验2.苯与水混合静置
实验3.苯与碘水混合静置
【总结】
二、苯的物理性质
【探究实验二】学生分组实验:苯在空气中燃烧
【填写】:
三、苯的化学性质
1.燃烧: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对比甲烷、乙烯燃烧现象原因:
2、学情分析
学生已基本掌握烃的结构与化学性质间的相互联系,熟悉了加成和取代两种典型的有机反应。同时学生已较初步确立学习有机化学的思维方式,即“结构”决定“性质”。大多数的学生具备通过阅读课本的实验说明,独立完成实验以及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因此,掌握本节化学知识并不困难。但是,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强,尤其缺乏大胆质疑的意识。
苯是这一章的一个转折点,由链烃转向环烃的学习。教学过程中采用低起点、小坡度、密台阶的方式。从兴趣入手,正面向学生展示教学思路,突出主线,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老师起到主导的作用。通过学生实验,进行性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
【阅读课本】70页解决以下问题:
一、煤的干馏
1.煤的物质组成和元素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