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化的特征和定义。
信息化是指以信息、知识为主要资源、以计算机、数学为支撑、以信息处理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过程。
观点一:信息化是一种过程,是指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引起的知识信息的生产率的提高过程,其本质就是知识化。
观点二:信息化就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普遍地采用信息技术。
观点三:信息化是指经济发展从以物质和能源为基础向以信息、知识为基础的转变过程。
观点四:信息化是指从事信息处理的部门以及各部门的信息活动(包括信息的生产、传输、交换和利用)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相对扩大,并最终超过农业、工业、服务业的过程。
观点五:信息化是指信息产业高度发达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地位的动态过程,它体现了由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向信息产品起主导作用的根本性转变。
观点六: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比较充分的信息资源共享,以解决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信息化的内涵和特征:“四化”“四性”
1.智能化 1.综合性
2.电子化 2.竞争性
3.全球化 3.渗透性
4.非群体化 4.开放性
2.数字鸿沟的概念。
“在所有的国家,总有一些人拥有社会提供的最好的信息技术。
他们有最强大的计算机、最好的电话服务、最快的网络服务,也受到了这方面的最好的教育。
另外有一部分人,他们出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入最新的或最好的计算机、最可靠的电话服务或最快最方便的网络服务。
这两部分人之间的差别,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
”
由于信息技术的资源分配不均,以及其所造成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的不平等,导致国与国之间、族群与族群、甚至个人与个人间产生“拥有(Have)”与“未拥有(Have-Not)”信息技术资源的情形逐渐增加。
数字鸿沟是因地理区隔、族群、经济状况、性别,以及技术、知识及能力在使用因特网等信息技术资源应用上差异所造成的差距。
3.简述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一)对思维方式的影响思维主体:个人,人脑---群体,人-机
思维客体:现实世界---虚拟
思维中介:工业文明---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
(二)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资源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自然资源的日益枯
竭、工业污染的加剧、环境退化
技术进步---信息相关产业:生物技术、电子技术
---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对管理方式的影响电子化管理:通过网络,以电子方式来履行管理的职
能,建立专门的系统、电子数据库。
(四)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1.思想大大的交流、渗透并相互影响
2.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访友、购物、会议、娱乐等事情都可能通过网络进行
1.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是政府与各阶层、群体借助网络与社会计算,围绕城市生命体的经济、社会活动最优化开展的合作治理。
其核心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信息和知识资源,围绕城市生命体的经济、社会活动最优化进行合作治理。
活动说:把电子政务归结为政府的活动,即政府与公民、企业间运行在互联网上、以数字程序进行的活动。
应用说:世行把它定义为“政府对具有改变其与公民、企业和其他政府部门关系能力的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
能力说:电子政务是指政府与公民、企业和其他政府机构以电子方式互动的能力。
转变说: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政府性质发生某种根本性的转变。
过程说:电子政务是公众与政府通过利用互联网,实现高效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过程。
描述流程来定义:李广乾博士认为,电子政务是政府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架构和流程优化重组,从而全方位向社会提供优质管理和服务。
强调功能来定义:电子政务是将政府的信息发布、管理、服务、沟通功能向互联网上迁移的系统解决方案。
2.电子与政务的关系。
3.简述电子政务成熟度评价的四个基本维度。
四个基本维度:
业务重组
流程再造
资源共享
组织虚拟
4.传统政务与电子政务的区别。
对比项目传统政务电子政务
政务办理方式面对面跨越地理限制
政务办理时间严格时间限制每周7天,每天24小时
政府组织结构金字塔型垂直结构网络型扁平化结构
政府管理方式集中管理分权管理
政务生效标志公章等数字签名等
政务处理程序前后串行作业协同并行作业
政府工作重心以管理、审批为中心以服务、指导为中心
政府主要议事方式会议等网络讨论等
政府决策参与方式主要集中在政府内部政府内部与外部相统一
简述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的内涵、特性、原则和目标。
再造是对组织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衡量再造组织绩效的重要尺度上取得剧大的改善。
1.从理念上看, 政府再造是要用“企业化体制”来取代“官僚体制”, 但是这种体制更注重创新能力, 用奥斯本的话说是一种具有创新惯性和质量持续改进的“自我更新的机制,而不必靠外力驱使。
”
2.从组织层面看, 再造理论非常重视组织的DNA , 认为当今政府最基本的问题不是人的问题, 而是DNA 的问题。
组织的DNA 有体制目标、激励机制、责任机制、权力结构及组织文化。
改变DNA 就是要变革这些要素。
3.从战略层面上看, 政府再造是一种系统化的革命。
在这里,“再造”一词提到了“战略”的高度, 并且这种战略不是我们所说的制定计划, 而是要“利用关键的杠杆作用支点进行根本性变革, 使得变革的‘涟漪’波及整个组织”, 从而“将很少的资源积聚为巨大变革的动机。
”
4.从价值层面看, 再造理论重视绩效、竞标、服务、质量、顾客回应性等公共行政价值。
5.从操作层面分析, 再造理论非常重视各种杠杆工具在政府改革中的作用, 这些工具名称可谓五花八门, 如“竞标”、“绩效框架”、“公共选择制度”等。
再造表现出如下的特征: ---《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林登
1.在核心理念上, 再造主张创建一个“无缝隙”的政府, 这种政府以“公共需求”为核心,以顾客为导向, 以竞争为导向, 注重政府机构与顾客及供应商之间的同盟关系。
2.在变革方式上, 再造主张对政府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彻底的重新设计,扬弃任务分工与计划控制,这种设计寻求的是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改革与创新, 而不是稳定的渐进的改善。
3.在组织结构上, 再造主张建立一个无缝隙的扁平式组织结构。
4.在价值层面上, 再造重视成本、质量和服务, 为顾客提供无缝隙的产品和服务。
5.在操作层面上, 再造非常重视政府的流程管理, 再造认为对流程的再造是政府成功的关键。
核心目标就是要通过政府再造,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对公众负责任的和更有回应性的政府。
虽然各国的改革在广度、深度以及成效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涉及公共管理模式的根本性
变革,其表现形式都是对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否定,改革的目的都是要寻求替代官僚制组织的政府治理模式,并且都是以政府职能的市场化作为改革的基本取向。
政府职能的优化:重新界定政府职能,让政府从大量社会事务中解脱出来,将这些职能移转或归还给社会,由社会经济组织或第三部门承担,政府则制定法律和规章制度、监督及执行法律和法规。
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充分利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推行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
(1)政府业务委托外包(2)公私合伙 (3)公共服务社会化
分权:分散政府管理职能,缩小政府行政范围,实行分权与权力移转。
(效率更高、责任性更强、更具有创新精神)
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引进现代化管理技术来改造政府,建立“企业型的政府”。
如:战略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标杆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改革:(1)松绑管制、增强灵活性。
在人事录用、报酬、职位分类、培训等方面解除管制 (2)公共管理者的非终身制。
(3)绩效评估及灵活的报酬制度。
1.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定义
所谓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指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统一的标准和特定的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定性的对比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产出和效益所作出的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估。
一是从投入角度看,强调投入的节约性;
二是从产出的角度看,强调“快捷地生产或提供更多”,即提高电子政务的服务效率和服务供给能力;
三是从最终的结果看,强调“所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即注重电子政务的产出对用户产生的实际效果。
1.试从甬城智慧城管微博运作分析宁波电子政务创新应用情况(形象宣传、平台互动、信息服务、工作交流、危机处理等方面)。
如何进行?
遍布各处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组成“物联网”,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进行测量、监控和分析,随时随地进行全面感测;
“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全图,提供智慧的基础设施;
基于智慧的基础设施,使用政务微博协调城市里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达成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
宁波的智慧城管是市政府统领城市管理的主抓手,承担着三个方面的业务职能:一是集中采集,也就是说城市里面的问题都归它采集、发现;二是把这些问题及时的传递给相关的单位,找得到、找的对,提高效率,令必行,行必快;三是绩效考核,代表市政府实行跨部门的系统考核。
而@甬城智慧城管微博则是宁波智慧城管的中转枢纽之一。
Ctrl+鼠标左键【点击访问诺达名师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