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摘要随着我国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交通行业的广泛应用,切实加快交通运
输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交通信息化水平,促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是
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更好为公众服务的必然趋势。
因此,借助和应用现代信息处
理技术,不断推动交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我国交通行业才能适应交通建设、生
产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发展需求,更好的为公众服务。
关键词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必要性
一、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1.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
猛发展,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与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同等重要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信息化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带动作用明显,信息化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
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
国的共同选择。
国家各部门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把信息化作为创新发展的重大
战略举措,制定了信息化发展战略和规划,信息化将对增强国家、地区和行业竞
争力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信息化是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必然选择。
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建设
综合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为公众和社会提供及时、准确、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实现旅客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要求交通设施和环境进行全面运行监测和
感知,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和规范管理服务流程,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和安全保
障能力。
信息化既是促进和实现交通运输一体化、集约化、智能化、人本化主要
内容,也是要发展现代交通业的必然选择。
3.信息化是交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支撑。
交通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
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在数量和规模上达到一定的积累,就要更加注重提升质量
和服务。
实现交通“三个转变”,必须充分发挥发挥信息化集约效益和倍增效应,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整合交通运输资源,优化组织模式,提高
交通运输装备利用效率,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占用,推进交通运输发展向资源
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二、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公路管理信息化工作。
对建立全国公路数据库
的可行性进行了调研,同时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和开发。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自行研发的路面管理系统、桥梁管理系统逐步推广应用,为道路管理决策科学化和信
息化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目前,全国初步实现了公路基础数据资源的计算机管理,部分省份还初步建立了公路数据库,并实现了公路属性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的交互
查询,建立了不同比例的电子地图,基本满足了日常道路管理与养护工作的数据需求,为可视化、现代化、科学化的道路管理工作提供了支持平台。
信息化成为现代公路管理的重要工具。
这体现在以下几点:
1.公路管理信息化实现了以管理公路信息资源为工具,解决所管养公路基础数
据的信息化管理问题。
这样,公路管理部门能够准确、详细的掌握最基本的公路的
信息。
同时,这些信息应能同步在电子地图上进行显示,从而构建可视化的电子公路,使宏观决策、行业管理等工作更方便、快捷。
2.公路管理信息化实现了及时向公众提供信息的服务。
通过信息化建设,向社
会公众提供人性化的出行信息,如公路基本情况、堵塞、断交、封闭、施工等信息。
这项工作是新形势对公路管理部门的要求,更是体现全行业服务理念,树立行业社
会形象的重要措施。
3.公路管理信息化提高了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
公路管理工作的许多决策都
是以海量数据为基础。
如公路养护计划管理、超限运输路线安排等,应结合公路技
术状况、公路病害、交通量、公路基本情况等综合因素。
三、加快推进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级管理、分
步实施的原则,制定信息化建设管理、交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等级保护、公路路
况信息采集发布、信息化建设管理考核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全
过程的管理,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结合我省交通运输行业应用系统建设,
逐步构建一个职责明确、组织协调、科学高效、开放和谐的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
管理体系,达到交通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
2.加大资金投入。
交通运输各级各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财政资金支持,有
条件的地方要设立交通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在年度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
于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维护。
建立信息化资金补助制度,对符合交通运输信息化整
体架构和发展方向,具有示范作用的项目给予补助,对一些具有探索性、开创性
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给予扶持。
探索建立多元的信息化投资机制,分层次、多渠道
地筹措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资金,逐步形成行业和社会力量共同推进交通运输信
息化建设的局面。
3.统一规范标准,不断完善信息应用系统。
首先,要以规范运管业务为基础推进
软硬件建设。
在机构调整的基础上整合业务需求,以优化组织机构为前提,优化业
务设置,使各项工作流程适应计算机处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数据采集、存储、传
输等各方面的业务操作,并不断提高软硬件建设的针对性,加快软硬件更新升级,以
不断适应运管行业发展的需要。
其次,要提高整个系统的标准化建设水平。
以完善
的代码标准、数据标准、接口标准为基础,以严格的项目管理体制为保证,按照统
一组织管理的原则,统一数据采集的口径,规范业务流程,实现数据一致、信息共享、综合利用的目的,提高数据信息共享度和有效使用率,实现数据及软件平台的标准化。
4.重视信息化培训和人才培养。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
和使用机制,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健全信息化
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学习、继续教育制度,鼓励他们不断提升业务知识和技术技能,提高队伍素质。
转变引才理念,科学规划人员结构,合理引进人才,创新用
才方式,由"引才”向“引智”转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取技术咨询、科研攻关、短期聘用、合用管理等方式,与信息管理、应用和开发高端人才建立合作关系,
最大限度利用他们的智力资源为交通运输发展服务,逐步建立一支素质高、专业强、层次合理,既熟悉交通专业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的交通信息化人才队伍,为
实现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5.信息化建设中要注意保障信息、数据的安全。
在建设信息网络系统时,应
同步建立安全保密体系,坚持内网外网分离,利用数据备份与恢复、身份认证、实
时检测与监控、访问控制、病毒防护等手段确保信息网络的安全,并通过定期培训、教育等方式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保密和安全防护意识,杜绝安全隐患,保证公路信
息网络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
总之,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以为社会提供“安全、便捷、舒适、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环境为宗旨。
因此,必须进一步解决客观现实存在的问题,充分调动社
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规范、引导和推进交通信息化发展,全面提高交通持续综合竞争力,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