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高地水库供水给城市,如按水源和供水方式考虑,应属于哪类给水系统?地表水重力供水系统2.给水系统中投资最大的是哪一部分,试行分析。
输配水系统投资最大,因为输配水系统包括泵站、输水管渠、管网、调节构筑物等,投资较大。
3.给水系统是否必须包括取水构筑物、水处理构筑物、泵站、输水管和管网、调节构筑物等,哪种情况下可省去其中一部分设施?高位水库可省去一级泵站,大城市通常不用水塔。
4.工业给水有哪些系统,各适用于何种情况?工业给水系统包括循环给水系统和复用给水系统,前者指使用过的水经适当处理后再行回用,如循环冷却水,后者指按照各车间对水质的要求,将水顺序重复利用,如重复用水。
5.水量平衡图起什么作用?起到重复利用水和循环利用水,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6.给水系统需由(C)组成,这些组成部分是构成给水系统的基本组成,缺一不可,但可强化或简化。
A.取水系统、水处理系统和泵站B.水处理系统、输配水系统和管井C.取水系统、水处理系统和输配水系统D.输配水系统、取水系统和消毒设施7.输配水系统通常由(B)组成。
该子系统在给水系统中所占的投资比例最大,且布局分散。
A.取水构筑物、输水管、配水管网和调节构筑物B.泵站、输水管渠、配水管网和调节构筑物C.水处理构筑物、泵站、输水管和配水管网D.取水构筑物、水处理构筑物、输水管和配水管网8.取水系统一般由(A)等组成。
A.取水构筑物、水泵及泵房B.给水水源、取水构筑物C.给水水源、取水泵房D.取水头部、水泵及泵房9.给水系统根据(B)可分为重力、压力和混合给水系统。
A.建筑规模B.供水方式C.供水地形D.水源种类10.给水系统根据用户的使用目的,可分为(C、D)等。
A.市政给水系统B.场地给水系统C.工业给水系统D.生活给水系统11.输配水系统的调节构筑物中,只能起到水量调节作用的是(A)。
A.水池B.高位水箱C.水塔D.高地水池12.给水系统中,(B)常被称为厂内调节构筑物。
A.水塔B.清水池C.水池D.配水池13.给水系统中,常与取水构筑物合建的是(A)。
A.一级泵房B.加压泵房C.二级泵房D.调节泵房14.输水管渠根据其输水方式不同,可分为(C)输水。
A.暗管与渠道B.原水与清水C.重力与压力D.明渠与暗渠15.配水管网根据其结构不同,可分为(C)管网。
A.生活与生产B.生产与消防C.树状与环状D.重力与压力16.给水系统按水源种类不同,可分为(B)给水系统。
A.江河水与潜水B.地下水与地表水C.单水源与多水源D.原水与再生水17.给水系统根据其组成、各组成之间联系的不同,可分为(B)。
A.统一给水与分区给水系统B.统一给水与分地区给水系统C.统一给水与分压给水系统D.统一给水与分质给水系统18.下列给水系统中,(A)是按供水方式不同的分类。
A.自流系统B.直流系统C.循环系统D.复用系统19.“多水源配水管网”的含义,是指统一管网与(C)相连。
A.多个水源地B.多个供水泵站C.多个水处理厂D.多个配水厂20.给水工程的设计建造受多种因素影响。
在给水系统布置时,主要根据(B)确定系统布局。
A.社会经济B.建设规划C.用户要求D.当地地形21.城市给水系统的水处理工艺的确定应根据(A)。
A.用户要求和原水水质B.当地地形和水源种类C.城市规模和建设规划D.施工条件和运行管理22.统一给水系统的供水水质必须符合现行的(A)。
A.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B.工业生产用水水质标准C.消防用水水质标准D.市政用水水质标准23.给水工程设计应在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
近期设计年限宜采用()年,远期规划年限宜采用()年。
BA.1~5,5~10B.5~10,10~20C.10~15,15~25D.15~20,20~3024.设计城市给水系统时应考虑哪些用水量?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消防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未预计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25.居住区生活用水量定额是按哪些条件制定的?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按城市人口、每人每日平均生活用水量和城市给水普及率等因素制定。
通常住房条件较好、给水排水设备较完善、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的大城市,生活用水量定额也较高。
26.影响生活用水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城市规模、城市位置和气候、水资源情况、生活习惯等。
27. 日变化系数Kd和时变化系数Kh的意义。
它们的大小对设计流量有何影响?在一年中,最高日用水量与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K d(K d:1.1~1.5)。
最高日内,最高一小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K h(K h:1.3~1.6)。
设计流量包括取水构筑物、一级泵站、水厂、二级泵站和管网设计流量。
管网设计流量按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设计。
K d值和K h值越高管网设计流量越大。
取水构筑物、一级泵站及水厂的设计流量按最高日用水量(Q d)进行设计。
K d值越高取水构筑物、一级泵站及水厂的设计流量越大。
二级泵站设计流量按最高日用水量设计。
二级泵站(分级供水)每小时供水量可以不等于用户每小时的用水量,其差值由水塔和高位水池来调节。
清水池可调节一级泵站(均匀供水)和二级泵站(分级供水)之间的供水量的差额。
27.通常采用(C)以确定给水系统中各类设施的规模。
A.用水量定额B.用水量变化C.最高日用水量D.日变化系数28.各种用水量的基本计算方法,是将该种用水定额与其用水单位数相乘。
当将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一并计算时,应采用(C)。
A.居民生活用水定额B.公共建筑用水定额B.C.综合生活用水定额 D.城市综合用水定额29.给水工程设计,时变化系数宜采用1.3~1.6,当(A)时,应采用下限。
A.城市规模大B.用户用水不连续C.用户作息规律性强D.城市规模小30.反映用水量变化情况的时变化系数,是指(C)。
A.最高日用水量与设计年限内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B.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C.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与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D.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31.最高日用水量即设计用水量,应根据(B)等进行计算和预测。
A.设计年限B.用水定额C.用水种类D.用水单位数32.已知:综合生活用水量Q1,工业企业生产、生活用水量Q2,市政用水量Q3,消防用水量Q4;则最高日用水量Q d的计算式应为(B)。
A. Q d=Q1+Q2+Q3+Q4B. Q d=(1.15~1.25)(Q1+Q2+Q3+Q4)C. Q d=Q1+Q2+Q3D. Q d=(1.15~1.25)(Q1+Q2+Q3)33.最高日用水量作为设计用水量,其含义是指(A)。
A.设计年限内最高一日的用水量B.设计当年最高一日的用水量C.一年内最高一日的用水量D.各种用水日最高用水量之和34.城市给水系统的设计供水量必须满足设计用水量,即以(A)作为设计供水量。
A.最高日城市综合用水量B.城市综合用水量C.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D.综合生活用水量3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是指(D)在总用水量中所占的百分数。
A.新鲜用水量B.循环用水量C.复用用水量D.重复用水量36.某城镇现有人口8万人,设计年限内预期发展到10万人。
用水普及率以90%计,取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150L/(人·d),通过调查和实测,工业企业和公共建筑用水量为Q=14500m3/d,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取总用水量的20%,则最高日设计用水量为(B)m3/d。
A.28000 B.33600 C.30800 D.36400(1)居民生活用水量计算: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取150L/(人·d),用水普及率以90%计,则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量为:100000×0.9×0.15=13500 m3/d 。
(2)工业企业和公共建筑总用水量为14500 m3/d 。
(3)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取总用水量的20%,则该城最高日用水量=1.2×(13500+14500)=33600 m3/d 。
37.如何确定有水塔和无水塔时的清水池调节容积?有水塔时,清水池容积由一、二级泵站供水量曲线确定。
无水塔时,由一级泵站供水量和用水量曲线确定。
38.取用地表水源时,取水口、水处理构筑物、泵站和管网等按什么流量设计?最高日平均时流量39.已知用水量曲线时,怎样定出二级泵站工作线?无水塔时,工作线等于用水量。
有水塔时,尽量接近用水量曲线,分三级供水。
40.清水池和水塔起什么作用?哪些情况下应设置水塔?调节泵站供水量和用水量流量差值。
小城市用水量不均匀时,可以设置水塔,工业用水按生产要求可以设置水塔。
41.有水塔和无水塔的管网,二级泵站的计算流量有何差别?没有水塔时,流量按最高日最高时计算;有水塔时,按用水量变化曲线拟合。
42.无水塔和网前水塔时,二级泵站的扬程如何计算?H p =Z c +H c +h s +h c +h n43. 某城最高日用水量120 000 m 3/d ,取水泵房全天连续工作,送水泵房分两级供水(当日20时至次日6时为2.72%,次日6时至20时为5.20%)。
求水厂清水池调节容积?一级泵站的每小时的供水量占最高日用水量百分数/%为1/24=4.167%,清水池调节容积=(4.167%-2.72%)×10/24×120000=724 m 3 或清水池调节容积=(5.20-4.17%)×14/24×120000=723 m 344. 某城市最高日需水量为150 000 m 3/d ,时变化系数为1.30,水厂自用水为5%,管网内设有调节水池,最高时向管网供水900 m 3/h ,则一级泵房和二级泵房的设计流量分别为多少?(单位:m 3/h ) 一级泵房设计流量31 1.0515********.5 m /h 24d Q Q T α⨯=== 二级泵房的设计流量32 1.301500009009007225 m /h 24h d K Q Q T ⨯=-=-= 45. 某配水管网水压控制点地面标高36 m ,服务水头20 m ,拟建水塔,水塔至控制点管道水头损失约8 m ,且水塔处地面标高为36 m ,则水塔高度为多少米?水塔高度H t =H c +h n -(Z t Z c )=20+8-(36-36)=28 m46. 配水管网的水压控制点,是指(A 、B )。
A .距水源配水点最远点B .配水区内地势最高点C .最大用水户所在地点D .服务水头最难于保证点47. 某给水系统,自潜水层由管井取水,输送至配水厂清水池。
井群至配水厂间输水管水头损失计算,应按(D )计算。
A .井群干扰时产水量B .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C .井群无干扰时产水量D .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48. 某给水系统,自潜水层由管井取水,输送至配水厂清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