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8-06-19T15:11:47.62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4期作者:崔健杨浓
[导读]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地发展,与此同时,与机电设备有关的一些行业也在不断地“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

(沈阳飞驰电气设备安装有限公司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地发展,与此同时,与机电设备有关的一些行业也在不断地“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

不可否认的是,机电设备是一些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容忽略的一部分。

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模式更是重中之重。

要想进一步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使之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就要对当前的机电设备条件进行改善,不断完善当前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存在的各种类型的缺陷,不断改进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不同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发展趋势
1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现状
1.1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过程
1.1.1第一阶段
19世纪初,随着蒸汽机的出现,工厂车间渐渐出现了车床,也就出现了设备的维修问题。

但是很长时间之后,才有了单独维修人员的出现。

这个阶段,企业的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都不是很高,维修人员也不是很专业,设备的维修管理一般属于事后维修制。

事后维修的弊端在于停机时间长,影响生产。

1.1.2第二阶段
40年代,计划性的维修模式出现,也形成了一检查、计划修理、验收、核算成本为内容的一整套工作体制。

并且提出了设备定期预防性检修的观点。

计划性维修和预防性维修的出现是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一大进步。

1.1.3第三阶段
60年代后期,提出了需要对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的观点。

1.2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现状及不足之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产设备越来越现代化,实际操作也越来越复杂,同时,投入到生产设备上的资金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套专业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目前,虽然有了对设备的整个活动周期进行监管的理论,企业管理人员也已经认识到了建立健全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但是无论是管理组织的健全、设备的维护保养、事故的处理还是设备管理人员的配备,都没有达到专业的水平。

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制约生产。

2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的具体措施
2.1将管理的方式进行改进
设备管理工作人员,要将设备工作的一生作为管理对象,从设备的规划,设计,安装,使用,维护,报废等全过程中进行管理工作。

在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过程中,要对电气设备的故障的原因,故障产生点以及故障发生后对企业的工作影响进行相应的分析与研究,并且将所得结果仔细的记录下来。

为了更好地维护电气设备。

同时,应当设立一个维护系统,把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四个阶段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实现一个全面的有效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系统。

将每回对机电设备的维护与检修工作的时间与维护时出现的故障进行记录,并在一定时间后,根据记录进行数据统计,然后根据的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维护,检修工作周期的修改以及维护方式的更新。

特别要对电气设备的具薄弱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然后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或者实施一些安全的措施,延长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机电设备的性能。

设置日常维护规范,包括常规检查,维修,保养,员工轮流检查分配等。

2.2建立科学合理的机电设备检修管理制度
我们应该制定一个管理计划,对于维修的机电设备,我们要了解机电设备的每一个构件,以便于我们能有效的制定一个完善的机电设备维护计划,依据机电设备的相关使用说明以及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问题,制定最完善的检修计划。

通过分析制定的检修计划,总结出最有效的一套机电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管理系统。

并在此基础上,对机电设备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理解,制定出每月度,每季度和年度维护检修计划,维修计划制定是不断改变的,要做到对每份检修计划的档案记录进行深层次分析与总结,以达到与机电设备相同步。

对于特殊的机电设备的维护,可以将定期检修与现场检修两种形式相结合。

定期检修是确保机电设备正常工作的有效方法,可以做到对机电设备进行故障预测,以确保公司正常工作;现场维护即工作人员在现场进行维护机电设备,但是现场维护太被动,因此,将两种方式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2.3严格制定机电设备维修与更新的周期
对机电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管理,可以有效地防止机电生产设备因为故障而无法正常生产的情况发生。

而对机电设备的选择、存放、安装、调试等都要进行严格的调查和跟踪,如果发现有问题,一定要及时地停止安装机械和电气设备,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这样的方法能够促使员工加强对机电设备质量的管理控制。

同时,对于新安装的机械和电气设备要及时的进行严格地安装与调试,使机电设备能够完全按照生产的需要生产。

为了适应机电设备发展的趋势,我们需要对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工作进行不断地改进,大力发展培养技术过硬的生产工作人员,由此才能跟上市场需求发展的步伐,保证机电设备永远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3对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3.1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体系的完善
我们要抛弃过去的维修方法,不要等到机电设备出现问题后再进行维修工作,而是要进行预防维修。

所谓的预防维修是指在问题没有出现之前,对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对此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

预防维修是一种主动的维修方法。

这种预防措施是在发生问题之前进行的,它减少了我们投入的成本,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使之不会因为出现问题而造成损失。

它打破了机电设备事后维修存在的缺陷,更好地延长了机电设备的使用年限,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使得我们的投入更少,回报更大,这种方法值得我们推荐,只有对问题的“防大于治”,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3.2不断更新机电设备维修管理观念
与机电设备有关的产业是不断发展的,它的发展自然离不开机电设备的更新和机电设备维修观念的变革。

只有不断地随着经济发展变
化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观念,才能使我们的维修工作更加有效。

一些旧的维修管理观念只能使企业发展受到阻碍,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

一个企业的管理观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只有不断地更新机电管理维修观念,让管理观念与现有技术相适应才能跟上时代的进步。

设备的更新固然重要,但设备的维修工作同样不可忽视。

只有对机电设备的维修有个系统的管理观念,当问题出现时及时地处理,逐渐完善机电设备,做到稳定中求发展。

3.3产业人员的专业化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设备,而无论是设备的操作还是设备的维修都离不开专业人员。

要想煤矿产业持续稳定地发展,那么专业人员素质问题便是不可规避的核心问题。

一个企业得以发展与它的人员的专业性密切相关。

只有工作人员够专业,才能充分发挥机电设备的作用,使这些设备更好地为我们服务,进而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的发展。

这些都要求企业人员掌握专业知识,熟练地操作各种设备,对机电设备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不断地进行研制新的设备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进而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人员的专业化是保障企业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才能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会造成浪费,从而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

4结束语
总之,生产中,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不会只是辅助工作。

随着生产设备的日益更新,它会对生产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这就要求设备维修管理人员不断提高专业的水平,建立专业化的维修管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已经意识并逐步推广预测性维修,这使得设备管理与维修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应用空间,以保障连续性生产工作。

参考文献:
[1]贾福,徐晟.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减少机电事故的发生[J].管理科学,2016.
[2]叶本瑞.机电设备安装常见问题及改善[J].现代商贸工业,2016(5).
[3]徐鹏程.浅议机电设备安全管理[J].商业现代化,20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