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韩国历任总统的结局

韩国历任总统的结局

韩国历任总统的结局韩国自1948年8月建国以来,在60几年的历史中,共有10位政治家先后荣登总统宝座,分别为李承晚、尹普善、朴正熙、崔圭夏、全斗焕、卢泰愚、金泳三、金大中、卢武铉及李明博。

但是,每任总统最终都以不愉快的黯然结局告别政坛,轻者曾被弹劾、遭政变,或流亡海外;重者则锒铛入狱,甚至遇刺身亡或跳崖自杀;在韩国历任总统中,很少有人能在政权末期或是卸任后平平安安过日子的,这是韩国特有的政权末期的现象。

下面来历数韩国所有历任总统的政治生涯及结局。

李承晚:因恋栈而操纵总统竞选投票,引发全国范围的学生抗议,最终被迫下台。

1965年7月19日,李承晚客死他乡(美国夏威夷)。

李承晚:号雩南,原名李承龙,1875年3月26日生,韩国首任、首届至第3届( 1948.08-1960.04 ) 总统。

原籍汉城,到父亲那一代因家产荡尽移居平山郡陵内洞(今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黄海北道)。

其父李敬善是游手好闲的文人,整天研究家谱,他自称是朝鲜王朝皇族的后裔,五口之家的生活全靠其母金氏维持,十分贫寒。

父亲常给他讲起祖先的事迹,向他灌输长大后出人头地的思想。

李承晚生长的年代,是东西方列强蜂拥而至加深对朝鲜侵略的时期。

腐败的朝廷中亲日派和亲俄派明争暗斗,人民生活困苦,救亡运动逐渐高涨。

在这种风雨飘摇的时代,李承晚的父母仍希望他走封建的仕官之途。

他从13岁起参加科举考试,直到20岁科举废止未能及第。

1896年,李承晚参加了“协成会”,为《协成会报》撰稿,《协成会报》因抨击朝廷的政策而被关闭后,他和其他成员又创办了《每日新闻》,李承晚仍参与撰稿;后来“协成会”并入徐载弼组织的“独立协会”,他就成了“独立协会”的骨干,他就为“独立协会”创办的《独立新闻》撰文,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在这期间,他曾一度担任政府谘询机构中枢院议员。

1898年底,他和别的“独立协会”成员一起被捕,判徒刑七年,在狱中,李承晚编撰了韩国历史上第一部《韩英词典》。

1898年因“有阴谋废除王位和推翻政府的嫌疑”被捕,并被判死刑;1899年减为终身监禁,在他坐牢时,美国传教士利用特殊身份常去看他,给他送圣经和书籍,李承晚感激备至,狱中成了虔诚的基督徒,以后政治上逐渐成为亲美派。

李承晚在监狱里写成《独立精神》一书,1906年在美国出版,后来多次再版发行,这本书曾被李承晚的追随者吹捧为“民族的圣经”。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加紧推行吞并朝鲜的计划,1904年9月,李承晚特赦获释。

11月,他经皇帝的侍从武官闵泳焕介绍,带着高宗的密信去美国,乞求美国帮助摆脱日本的威胁。

1905年,日俄朴茨茅斯和会在美举行。

李承晚作为夏威夷侨民代表向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请愿。

这些要求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理睬。

事后,李承晚便留在美国,开始了长期的侨居生活。

1905—1910年,李承晚上了乔治·华盛顿大学、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在普林斯顿大学,以论文《在美影响下的永久中立论》成为第一个在美国荣膺博士头衔的韩国人,博士的桂冠抬高了他的身价。

他广泛结识美国各方面人士,同当时的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即后来的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有较多的交往。

1910年,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912年李承晚曾短暂回国,以传教的名义鼓吹独立思想,被日本殖民当局驱逐出境,1912年再次去美国进行抗日独立活动,此后30年为朝鲜独立奔走呼号,但未得到国际上的支持。

1914年在夏威夷主办《韩国太平洋》报。

1917年在火奴鲁鲁建立基督教学校和独立军官学校。

1918年12月,旅美朝侨代表会议准备委派李承晚等人参加巴黎和会,向列强呼吁朝鲜独立,美国拒发签证,未能去成。

1919年2月16日,李承晚等人私自向美国总统威尔逊递交“委任统治请愿书”,乞求列强把朝鲜放在国际联盟的“保护”下,实行委任统治,遭到侨民们的强烈反对。

同时1919年,朝鲜境内爆发了声势浩大的“3·1”反日运动。

“3·1”运动失败后,韩国的民族主义者在中国上海成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远在美国的李承晚被缺席选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总统,随即李承晚代表临时政府赴法国向巴黎和会递交韩国独立请愿书。

1920年12月,李承晚到上海宣誓就任临时总统,后被聚集在中国的年青一代以国务总理李东辉为代表的朝鲜民族主义者赶下台,1921年辞去总统职务,到美国设立临时政府欧美委员部,1925年3月临时政府议政院又决定弹劾李承晚,1925年4月以行政院第一号命令废除了“欧美委员部”。

1933年在纽约同奥地利维也纳实业家端那的第三个女儿弗兰西斯卡·端娜(Francesca Donner)结婚。

1935年李承晚到夏威夷,为恢复他的“同志会”和教会筹资。

追随他的人已越来越少,后来竟无力开办学校。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他以反日活动为由,在华盛顿设立“韩国委员会”。

1940年,李承晚写了《日本内幕记》,指出日本有在太平洋对美发起攻击的可能。

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珍珠港。

李承晚确认这是取得美国和临时政府信任的极好机会。

他力促美国承认临时政府,请求美国给临时政府提供经济、军事援助。

但是直到日本投降,他的乞求外交一无所获。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1945年10月16日,在美国的支持下,70岁的李承晚赶在金九、金奎植等临时政府要人之前回到汉城。

美国为他提供了军用飞机。

驻韩美军象“凯旋的英雄”一样欢迎他,使他成了显赫一时的人物。

1945年10月23日,李承晚组织了以极右派为核心的“独立促成中央协议会”,自任总裁。

1945年12月底,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关于对朝鲜实行托管的决议一发表,“反托管”运动立即遍及韩国各地。

李承晚发表谈话,要清除共产主义者,称美国是“解放的恩人”,不要对之产生误解,并且利用“反托管”运动迅速扩大“独立促成中央协议会”。

1946年2月,美军政厅“民主议院”成立,李承晚任议长。

他在美军政厅支持下,同韩国民主党相勾结,镇压左派势力,迫使共产党转入地下,又回过头来削弱金九、金奎植为首的民族革命势力。

1948年5月10日,美军政厅在已无人能与之抗衡的情况下,强迫在韩国进行了单独选举,随后李承晚当上了制宪国会议长,同年8月成立大韩民国政府,李承晚出任大韩民国政府第一任、第一届总统,彻底破坏了南北统一。

1952年、1956年和1960年连任总统。

李承晚在1948至1960年当政的12年期间,对内实行反共反人民的独裁统治,对外推行卖国的外交路线。

他在给美国友人的信中曾露骨地说:“我是为美国及韩国的利益而奋斗”。

他在上台之前,就把云山金矿和一些重要的纺织厂的专利权许给美国人。

在上台之后,他更变本加厉,与美国签订“军事协定”、“财产与财政协定”、“经济援助协定”、“互相防卫条约”等名目繁多的协定。

李承晚把美国在其军政厅时期所攫取的“权益”全部予以合法化,明文规定“美国政府应该获得它所关心的在韩财产及附属物”。

那些军事条约不仅为美国提供了在韩国修筑军事基地和驻军的权利,还拱手交出军队的指挥权和训练权。

李承晚对美国是如此谄媚,而对共产党和人民则极其惨无人道,他实行独裁统治,清洗国民议会,宣布反对他的进步党为非法,并以叛国罪名处死进步党领袖,他执掌市长、乡长和警察局长的任命权。

1948年,他残酷镇压了反对南方单独选举的济州岛人民“4·3起义”和“10·19”丽水、顺天军队起义。

同年12月1日颁布“国家保安法”,把镇压共产党的方针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1949年5月制造了“南朝鲜劳动党议会党团事件”,把国会副议长金若水为首的少壮派一网打尽。

他肆无忌惮地逮捕、关押和杀害共产党员及其影响下的人民,调动军队围剿游击队。

在李承晚的独裁统治下,连他的政敌也常常被扣上“容共”的罪名,金九被其指使的现役军人杀害,同他竞选总统的几人中,申翼熙在“游说途中暴死”,曹奉岩被借口进步党事件而处死,赵炳玉在美国治病中突然死去,副总统张勉则遭枪击。

李承晚是靠韩国民主党上台的。

他一上台,就由自己的亲信组成新内阁,一脚踢开了民主党。

他为了对付占国会多数的韩国民主党,1948年11月曾组织“大韩国民党”,1951年底重新组织了“自由党”。

他觉得连任没有把握,1952年提出由国会选举总统制改为国民直接选举制的“修改宪法草案”。

当此案未能通过,即发布戒严令,出动警察和特务,逮捕扣留国会议员,扣上“参与国际共产党阴谋”的罪名,迫使国会通过他的宪法修改草案。

1952年8月,李承晚当上第二届总统。

1954年2月,废除总统任期不再受8年的上限限制,在1956年任第三届总统。

1960年3月15日总统“选举”,妄图第四次连任总统,遭到韩国人民和在野党人士的坚决反对,韩国学生举行大示威时伤亡甚众,因而群众纷纷要求李承晚下野,国民议会一致投票支持这一要求,之后马山市数千群众举行示威游行,接着反对李承晚独裁统治的大示威席卷韩国各地,愤怒的群众用绳索拖着李承晚的头像,游行示威,李承晚遂下令镇压。

4月19日,被激怒了的首尔市民包围了国会和电台,烧毁李承晚的自由党总部,同军警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李承晚终于1960年在4月27日被迫辞职(下台),同年5月29日离开首尔流亡到美国夏威夷。

1965年7月19日在夏威夷逝世(去世)。

李承晚流亡海外客死他乡(美国夏威夷)后,当时韩国政府遵照其遗属意见,同意遗属私下为其举行规格较低的家族葬。

在韩国历任总统中,李承晚是第1个去世的前总统。

李承晚首届至第3届总统执政期间称为韩国的“第一共和国”。

尹普善:1960年8月13日当选后正式出任韩国第2任、第4届总统;1961年5月16日,朴正熙发动5.16军事政变,推翻了尹普善政权,迫使他下野,尹普善被迫下野,尹普善黯然下台,至此尹普善政权被朴正熙推翻,仅执政了9个多月,尹普善即成为韩国历史上任期第二短的(第4任、第10届总统崔圭夏执政了8个多月)总统;对于尹普善来说,总统一职也不是自己选择的,也不是自己放弃的,且他是韩国历史上任期第二短的总统;1965年6月尹普善带领各反对党同朴正熙政权展开绝食斗争,且宣布辞去国会议员职务;1972年尹普善组建的“国民党”作为非法党派强行被解散。

尹普善: (1897年8月26日-1990年7月18日),号海苇,1897年8月26日出生于韩国忠清南道牙山市。

韩国第2任、第4届总统(任期1960.8-1961.5年);1990年7月18日尹普善逝世,享年94岁。

主要著作有《救国路上的荆棘》。

1913年到日本读书,后又到中国上海从事独立运动。

三年后(1916年)他又到英国留学六年。

尹普善于1932年归国。

1945年8月15日朝鲜光复,并于同年尹普善创建和加入韩民党,开始了从政生涯。

1945年军政厅和农商局顾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