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币防伪基础知识

人民币防伪基础知识

人民币防伪基础知识发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名称:元、角、分货币符号:¥(RMB)辅币单位:角、分。

1元等于10角、一角等于10分。

流通面额:0.1、0.2、0.5、1、2、5、10、20、50、100元(纸币)1、2、5、10、50、100分(硬币)第一章发行和流通情况根据不同时期新版人民币印制、发行时间的先后顺序分类,目前可以将人民币分为第一套、第二套、第三套、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

面额有1、5、10、20、50、200、500、1000、5000、100和500元12种。

于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

第二套人民币: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

1957年12月1日又发行了1、2、5分三种金属硬币,使我国进入了纸币硬币混合流通的时代。

苏联代印的3元、5元、10元券(1953年版)于1964年4月15日停止使用。

到1999年1月1日,第二套人民币除纸币、硬分币外全部停止使用。

第三套人民币:从1962年4月20日开始发行,1980年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又陆续发行了四种金属硬币,至2000年7月1日第三套人民币和1980年版四种金属硬币停止使用。

第四套人民币:从1987年4月27日起开始发行,1992年6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又发行1角、5角、1元三种金属硬币。

面额有0.1、0.2、0.5、1、2、5、10、50和100元九种。

50、100元分80年版和90年版。

第五套人民币1999年版:1999年10月1日起开始发行,目前已发行了100、50、20、10元券纸币和1元、5角、1角金属硬币。

2005年版:2005年8月31日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2005年版5、10、20、50、1100面额纸币和不锈钢材质的1角硬币。

世界各国货币都有自已的简写符号,人民币的简写符号为“¥”。

人民币国际货币符号为CNY。

有国际经济往来中,人民币简写为“RMB”。

第二章人民币分类从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根据不同时期政治、经济、科技、流通市场的需要,先后研制、发行了各种面额、不同图案、不同材质、不同功能、不同防伪技术、不同需求的主、辅币,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人民币进行分类。

按照人民币的承印载体不同,可划分为三类:人民币纸币、塑料币和金属硬币。

(一)纸币:以钞票为载体,通过胶印、凹印、凸印等多种印刷方式印制的货币称为纸币。

人民币自诞生之日起就以纸币为主。

直到现在仍然是流通货币的主体。

这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规律。

因为纸币重量轻、易携带、成本低、易更换,便于采取各种防伪措施,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二)塑料币:以涂有不透明遮盖物的塑料膜为基材,通过胶印、凹印、凸印等多种印刷方式印制的货币称为塑料币。

目前,已有很多国家发行了塑料流通纪念币。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0年11月28日发行了一张“迎接新世纪”纪念钞,这是我国首次采用塑料基材印制流通纪念钞。

(三)金属硬币:金属硬币是以铝、镍、铜及其合金为基材,通过金属铸造或印花机轧制而成带有面值的硬币。

中国人民银行于1957年12月1日起首次发行了金属硬币,到现在已发行了四套金属流通硬币。

中国人民银行自1984年10月1日起开始发行普通流通纪念币,1979年开始发行了贵金属金银纪念币,它标志着现代贵金属纪念币作为有收藏价值的人民币,越来越得到中国人民银行的高度重视。

第三章人民币的三大防伪工艺技术人民币的防伪技术贯穿于货币(纸币)制造的全过程,主要有纸张生产、制版印刷、油墨使用三大防伪工艺。

(一)纸张生产2造钞用的纸张一般采用棉、木、麻等天然的原材料制作,不使用增白剂,无荧光反应,而民用纸张大都使用了增白剂,所以有荧光反应。

货币的纸张生产中应用的技术主要有水印、安全线、彩色纤维、荧光纤维等,以上这些技术都是在纸张生产中同时进行应用。

水印技术:在造纸过程中,通过金属丝网技术,造成滤过的纸浆厚度、密度的不一致而形成的图案。

水印是在造纸的过程中同时形成的,用手触摸,感觉纸张厚薄不一样,它是世界公认比较有效的防伪措施。

水印在防假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是重要的、很有效的大众防伪技术。

伪造的水印是造纸工艺结束后再加上去的,一般都在纸张的表面。

常见的有印刷的假水印,是用无色的漆或白油墨一面或两面印在纸张表面,迎光透视图像呆板,没有层次感;或是在纸张表面盖章,等油被纸张吸收后形成的伪水印图案;也有事先做好的夹在两张纸张中的假水印。

人民币水印的图案有人物肖像、花卉、几何图形等。

固定水印:固定在钞票的某一位置的水印。

满版水印:无规则地分布在钞票上,位置不固定、数量也不固定。

特征: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灰度清晰。

识别方法:透视法:迎光透视,水印图象逼真,特征明显;笔拓法:适应固定水印。

安全线:在造纸过程中,制作一条直线的标志,一般为宽1毫米,厚度在0.01毫米下的金属线、塑料线、涤纶薄膜,在造纸过程中把它放在纸张的固定位置上,是钞纸结构的组成部分。

安全线有开窗式和封闭式两种。

防伪技术:安全线上作微缩文字;彩色安全线;萤光安全线。

彩色纤维和荧光纤维:在造纸过程中,除主要原料外,还加一些染上颜色的纤维,有的通过一定的比例,加到纸张里,有的加在固定位置上。

荧光纤维在紫外灯下才能看到。

(二)制版印刷凹版印制技术:系直接印刷法,从正面看,油墨有明显的突出感,是钞票区别于其他票证的重要特征,也是防假反假的一种重要手段。

与之相对应的是凸印技术,从反面看油墨有突出感。

3手工雕刻凹印:是国际上通用的防伪措施。

特点:墨层厚,手感强。

雕刻凹版由于是点线排列,疏密程度,景物的深浅都有明显的特征,其特征与假钞进行对比较容易区别,主要应用于人物主景等。

机器雕刻凹印:主要应用于花边等有规则的几何图案。

接线技术:即在一条线上,分段一次印上几种颜色,且颜色间的衔接是较自然的过渡,颜色间没有明确的界线。

微缩文字印制:即在印钞过程中,将微缩文字印在钞券的某一部位,以防伪造的一种手段。

隐形图案或文字:即在印钞过程中,通过图案和油墨的变化,形成一种新的隐形图案或文字。

平版(胶印)技术:钞票上主图景的背景部位均匀分布的细线称为地纹线。

地纹线有直线、斜线、波纹线,它的特点是:线条很细,而且均匀一致,并且有彩虹印刷的效果。

所谓的彩虹印刷也叫隔色印刷,它是在胶印过程中,采用一些特别的工艺而印刷出来的。

具体做法是把均匀连续的地纹线分成几个不同的部位,在不同部位上采用不同的颜色的油墨,使印出来的地纹线具有同天上彩虹一样的色彩效果。

彩虹印刷是目前国际印钞业较为流行的一种防伪印钞技术,且较难伪造,因一般胶印机没有这种彩虹印刷工艺。

对印技术:对印技术是在印钞时采用一些特殊技术,使正背面图案一次印刷形成,使特定部位的图案正背面完全一致。

而一般的印刷机不管多么精密,由于采用正背面图案分次印刷,因而不可能印出这样的效果,这就成了钞票防伪的一个特征。

平版凹印接线技术:特点是一条完整的线,印上几种不同的颜色时,不产生重叠、缺口的现象。

目前的人民币都用这个技术。

防彩复技术:在制版方面:采用不同方向的细线条进行排色,复印时不能将这细线复印成细线结构,而是呈点状结构。

在油墨方面:通过特种油墨或复印机分色不出的油墨,使复印出来后出现色差。

(三)安全油墨:41、荧光油墨:只有在紫外光照射下,才能发出明亮的荧光的油墨。

可分为有色荧光油墨和无色荧光油墨两种。

2、有色荧光油墨:就是油墨印在钞票上后能直接看到它有颜色、图案,在紫外光源下更加明亮。

3、无色荧光油墨:本身无颜色,其使用纯粹是为防假,在紫外光源下才能看到。

一般作为暗记,用文字或圆形等形式印在钞票上。

4、磁性油墨:即在油墨中加入磁性物质,运用历史较久,但目前因磁性材料便宜,易得到、易于造假。

5、光变油墨:利用比较特殊的光可变材料,印在纸张上,用眼观察时,不同的角度看见的是不同的颜色。

其检验不需借助任何仪器,很容易掌握,而且不易伪造。

第四章人民币假钞的识别方法及注意事项(一)钞票真伪的识别通常采用直观对比和仪器检测相结合的方法。

直观对比法可概括为“真币对照法、手感触摸法、水印观察法”三种方法。

现以识别新版100元券为例,“真币对照法、水印观察法”,即观看钞票外观颜色、固定人像水印、安全线、胶印缩微文字、红蓝纤维、隐性面额数字、光变面额数字、对印图案、横竖双号码。

“手指触摸法”即用手触摸凹印人像、行名、面额数字及盲文标记等,有明显的凹凸感。

而且采用特殊工艺加工的钞票专用纸张,纸质挺括,与假钞使用的民用纸张有明显区别。

假钞印刷质量低劣,与真钞区别明显,只要采用正确的识别方法,完全可以辨别真伪。

仪器检测法就是借助一些简单工具和专用仪器进行钞票真伪识别的方法,如可借助5-10倍的放大镜来观察钞票线条的清晰度、胶印、凹印、缩微文字等;用荧光检测仪检测钞票,观察正面有无黄色荧光面额数字“100”,背面人民大会堂上方椭圆形图案中有无桔红色荧光线纹,纸张中有无随机分布的黄、蓝两色荧光纤维;用磁性检测仪检测黑色横号码有无磁性。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钞票真伪识别过程中,不能只凭一点或几点可疑就草率判别真伪,还要考虑到钞票流通中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进行综合分析。

5(二)注意事项:钞票在流通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钞票会出现磨损,甚至会受到一些化学物质等的污染,从而造成钞票真伪难辨。

新版券在流通过程中同样也会遇到此类问题,如流通时间过长,钞票磨损严重,钞票凹印的凹凸感会不明显;如钞票遇到酸、碱有机溶剂、油污等污染,会造成正面光变面额数字“100”失去光变效果,钞票的有色、无色荧光标记和纸张中的无色荧光纤维的荧光反应减弱;如果钞票被洗衣粉等浸泡后,钞票纸会有荧光反应等。

同时上述因素还有可能造成机器的误判。

所以我们除了要继续做好爱护人民币及人民币防伪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爱护人民币和防伪意识以外,还应加大旧票及残损票的回收工作。

第五章提高柜面员工的防、反假人民币的意识(一)近年来,不法分子伪造、变造人民币的犯罪活动日益猖獗,不仅版别多,而且数量大,特别是机制假币,危害极大。

200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的实施及200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货币的发行、流通、回收以及假币的收缴、鉴定全面进入了法制化轨道。

作为商业银行的员工,要在“国务院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领导和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认真学习和执行《条例》和《办法》的规定,为稳定货币的正常流通,维护人民币信誉和金融秩序,要与伪造、变造人民币的破坏活动进行不懈的斗争。

(二)人民币反假的宣传工作,必须遵循“内紧外松、适度宣传”的原则。

银行的内部员工,应认清反假形势。

(三)增强出纳干部、员工的反假意识,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反假工作骨干队伍。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误收假币事件的发生,杜绝伪造、变造的人民币对外支付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