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6PD缺乏症常用药用药要点
1、为不可选用的药物
2、谨慎使用的药物
3、一定条件下可用的药物
注意事项
G6PD缺乏症患者用药须十分谨慎:
禁用:磺胺嘧啶、SMZ、SMZ—TMP、磺胺吡啶、磺胺乙酰、呋喃旦啶、呋喃唑酮(痢特灵)、伯氨喹、帕马喹、戊胺喹、硝咪唑、TNT、消心痛、心痛定、乙酰苯胺、苯肼、噻唑砜、甲苯胺蓝、萘啶酸、呋喃西林、蚕豆(胡豆)、珍珠粉、美蓝、奈(不接触臭丸)。
慎用:链霉素、氯霉素、磺胺异恶唑、SMM、磺胺脒、SML、SMPZ、TMP、秋水仙碱、氯奎、奎宁、异烟肼、乙胺嘧啶、保泰松、丙磺舒、阿斯匹林、醋氨酚(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泰诺、泰诺林、必理通、散列痛)、消炎痛、非那西汀、尼美舒利、双氯芬酸、布洛芬、氨基比林(安乃近、安痛定)、安替比林、苯妥英钠、左旋多巴、安坦、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安他唑林、苯海拉明、VitC(维C银翘片、水溶性维生素)、VitK3、VitK4、百乐君、对氨苯甲酸、吡苄明、各种退热止痛药(何济公、小儿退热散)、薄荷(感冒灵颗粒、感冒清热颗粒、保济丸)、樟脑、川莲、牛黄(牛黄解毒丸、牛磺酸颗粒、小儿咽扁颗粒、小儿速效感冒灵、小儿清热宁颗粒)、腊梅花、熊胆(清开灵)、开口茶、七里散、婴儿素、穿琥宁、炎琥宁、氨茶碱。
可用的药物:
双黄连、鱼腥草、柴胡针、小柴胡颗粒、藿香正气丸、抗病毒口服液、小儿咳喘灵、小儿化痰止咳颗粒、细辛脑、思密达、小儿速泻停、654—2、北豆根。
患有G6PD缺乏症的小儿发热常规可以使用以下退热方法:
1、物理降温法:
1)多喝温开水、青菜水和水果汁。
不要给小孩喝冷的水,因为发烧时经常伴随
有胃肠道症状和咳嗽,喝冷水会加重这些伴随症状,要喝温水。
2) 温水擦浴:解开患儿衣服,如室温在22℃以上可脱去所有衣服。
用小毛巾在温水(32-34℃)中浸透,给患儿进行擦浴,持续擦洗前额、枕部、颈部、腋窝、腹股沟部等大血管流经处及四肢20min左右。
3)温水浴:水温约比病儿体温低3~4度,每次洗浴应5~10分钟。
4) 冷湿敷法:将毛巾浸湿在冰水或冷水中后拧成半干,将毛巾放在病孩头上,待毛巾变暖后更换,两块小毛巾可交替使用。
高热时还可以放在额部、腋下、大腿根部。
这个方法尽量少用,用酒精擦身更不能用。
临床观察与护理
1 生命体征的观察溶血是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入院后应严密进行生命体征观察和T、P、R测定,防止因贫血缺氧引起重要器官的损伤。
患儿出现嗜睡、昏迷、抽搐、头痛、呕吐、气急、呼吸不规则、脉搏细弱或尿少、尿闭,均提示合并有脑水肿、急性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镇静、强心、利尿等处理,维护重要脏器的生理功能。
2 贫血的观察应协助医生,密切观察贫血的进展和速度,做好血红蛋白的测定与记录,及时补充损失的红细胞,纠正贫血。
3 尿的观察主要观察血红蛋白尿的排除状况。
大量溶血时,尿呈浓茶或酱油色。
随着溶血的终止,尿逐渐由浓变淡而恢复正常。
观察尿的颜色,可预示溶血的程度和转归。
同时应做好尿量的记录。
若出现尿少或尿闭,预示有可能出现溶血尿毒症。
故入院后给予碱化尿液等处理,防止酸性血红蛋白阻塞肾小管,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4 输血观察与护理危象的主要处理是紧急输血。
入院后应积极做好输血准备,及时交叉配血和血型鉴定。
输血前查对受血与供血是否一致,防止错输或血液污染。
在输血过程中根据年龄、贫血程度,严格控制滴速和血量,防止输血过快而诱发急性心力衰竭。
在输血过程中,除防止血液污染,还应积极地做好输血反应的应急抢救准备。
如出现高热、寒颤、皮疹、心累、气急或哮喘发作,临床症状进一步加重,过敏性休克表现,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医生,进行进一步处理。
5 饮食及一般护理本组病例提示,溶血危象发生主要与进食蚕豆,蚕豆制品或某些药物有关。
入院后立即终止进食蚕豆或蚕豆制品,给予与溶血无关的饮食。
严格卧床休息、避免活动,病房要保持安静,对于极度烦躁的患儿给予镇静治疗。
对于发热的患儿,应进行物理降温,避免药物降温,尤其是解热镇痛药物的应用,防止解热药物引起再次溶血发生,而使病情加重。
6 心理护理由于起病突然,可在无任何前驱症状下大量溶血、贫血,年长儿及其家属易引起恐慌。
应向患儿及其家属讲明发病原因。
避免诱发因素,通过输血一般愈后较好。
7 出院指导出院后,尤其在发病季节,应尽量避免接触蚕豆或其花粉、蚕豆制品及某些药物,如磺胺炎、呋喃类,或苯、砷、萘等均易引起溶血的化学物品。
诊治原则:G6PD缺乏症在无诱因不发病时,与正常人一样,无需特殊处理。
防治的关键在于预防,严格遵照以下健康处方,预防发作。
其次是对妊娠晚期孕妇或新生儿服用小剂量苯巴比妥,可有效减低新生儿核黄疸的发生。
输血是本病急性发作时最有效的疗法,其次是纠正酸中毒、处理肾衰。
轻中度溶血患者一般用补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