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复习资料(加粗的是老师划的重点)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复习资料(加粗的是老师划的重点)

“绿地”包括三层含义:①由树木花草等植物生长所形成的绿色地块,如森林、花园、草地等植物生长占大部的地块;②人工栽植或自然植被条件优越的地段,如城市公园、自然风景保护区等;③农业、林业生产用地。

城市绿地: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的一个大类,是城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包括两部分:(1)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的土地,如公园绿地绿化(2)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如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

城市绿地系统:以绿色植被为特征,要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阳光充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工自然环境,是城市居民进行室外游憩、交往和交通集散的城市空间系统,是由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地组成的绿色有机整体。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1)在充分认识城市自然条件、地貌特点、自然植被及地方性园林植物特点等的基础上2)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和城市自身情况确定的标准3)将各级各类绿地按合理的规模、位置及空间结构形式进行布置,形成完整的系统4)以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1)以生态学的观念,从城市整体空间体系的角度出发,重新认识城市绿地,使城市绿地系统充分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的生态功能。

(2)结合城市其他组成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

(3)结合当地特点,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进行。

(4)城市绿地均衡分布,有合理的服务半径,满足全体市民的休闲需要。

(5)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期实施,保证各阶段绿化的效果和质量。

(6)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经营管理中,除要充分发挥其环境、社会效益外,还可结合生产、创造经济价值。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内容:1)确定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及原则2)研究城市绿地地建设的发展速度及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3)合理布局各类绿地,确定其性质、位置、范围和面积等,形成合理系统。

4)提吃各类绿地调整改造意见,进行树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提出分期建设及实施措施及计划5)编制城市绿地系统的图纸及文件6)对重点公园绿地提出规划设计方案,提出重点地段绿地设计任务书以备详细规划使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1)广度上的拓展,从城市规拓展到区域规划的范畴。

2)研究深度上的拓展,从土地和植物拓展到水文、大气、微生物、能源和城市废弃物处理等。

3)新技术的运用,红外遥感,GIS。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地形地貌、城市水体、气候条件、地质灾害;社会因素:城市性质、城市规划、城市土地利用条件、城市文化。

1903年,世界上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斯。

三大绿地指标: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

绿地率:城市各类绿地总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中每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共绿地的面积。

城市绿的的三大功能:生态功能:1)保护城市环境(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改善城市气候;降低城市噪声)2)减灾防灾(防火防震;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御放射性污染,有利备战放空)3)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使用功能:1)日常休息娱乐活动2)观光及旅游3)修养基地4)文化宣传及科普教育美化功能:1)丰富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2)美化城市3)衬托建筑,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4)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城市用地:1)城乡用地2)城市建设用地3)人均绿地4)人均公园绿地5)绿地新国标关于绿地的修改能容是:将“生产绿地”剥离,增加“广场”的内涵绿地分为5大类:1)公园绿地2)生产绿地3)防护绿地4)附属绿地5)其他绿地公园绿地:1)综合公园2)社区公园3)专类公园4)带状公园5)街旁绿地附属绿地:1)居住区绿地2)公共设施绿地3)工业绿地4)仓储绿地5)对外交通绿地6)道路绿地7)市政设施绿地8)。

特殊绿地公园绿地特点:城市绿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向全体市民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景观、生态、教育和减灾等功能。

公园绿地的分类:1)综合公园2)社会公园3)专类公园4)带状公园5)街头绿地综合公园特点:自然条件良好、风景优美、植物种类丰富、设施较完备、规模较大、质量较好,满足人们游览休息和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

综合性公园分为:1)全市性公园:面积10-100hm2,服务半径2-3km,乘车30min可达,位置便捷2)区域性公园:面积5-10hm2,服务半径1-1.5km,步行15min可达社区公园特点: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备适合日常休闲的内容和设施。

居住区公园:面积2-5hm2,服务半径0.5-1km,步行5-10min可达。

小区游园:服务半径0.3-0.5km儿童公园:单独设置,为少年儿童开展科普、文体活动提供设施,具安全性、趣味性和知识性,选址要尽量靠近居住区。

动物园:集中饲养保护野生动物,供参观游览,进行文化教育和科普宣传,与居民区保持一定距离。

防护绿地:为了满足城市对卫生、隔离和安全的要求设置的绿地,可对自然灾害和城市危害起到一定的防护或减弱作用。

防护林:阻隔强风及粉尘砂土,主导风向垂直布置。

卫生隔离带:防止有害气体、气味和噪声污染。

安全防护林:防止火灾、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等。

城市绿地指标:能体现城市绿色环境数量及质量的量化指标,包括计量单元的选择和指标高低的确定。

城市绿地指标的作用:(1)通过绿地指标,衡量城市绿化水平的高低,环境的好坏以及居民生活质量的优劣。

(2)依靠绿地指标,将城市绿地量化获得的数据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各阶段调整用地的依据,也可用于评价规划方案的经济性与合理性。

(3)通过绿地指标可计算出各类绿地的规模,估算城建投资计划,保证绿地能按规划实施。

(4)指标的制定有利于在统计及研究工作中统一制定口径,为科学研究积累可靠数据。

园林绿地规划布局的原则:1)系统化原则2)整体性原则3)连续性原则4)均衡性原则5)生态性6)特色性原则7)以人为本原则8)可持续发展原则理想的城市园林体系:三级绿化系统1)市内小型绿化系统2)市内绿化网3)市外绿化网城市绿地的布局形式8种基本模式:点状、环状、网状、放射状、放射环状、带状、指状。

我国的城市绿地规划系统,形式上可归为4种:块状绿地布局、带状绿地布局、楔形绿地布局、混合式绿地布局。

生物多样性:1)基因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3)生态系统多样性城市绿化树种规划的原则:1)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入外来树种。

2)选择抗性强的植物3)根据具体立地条件选择适宜该环境的树种4)在保证树木本能存活的前提下,选择有观赏价值的树种。

5)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

6)以植物群落为基本单元进行树种的选择和搭配。

树种规划的步骤:1)调查研究2)选择骨干树种3)制定主要的树种比例4)为城市重点地段推荐具有合理配置结构的种植参考模式。

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

根据树龄大小,其保护级别分为三级:500年以上为国家一级保护古树,300-499年为国家二级保护古树,100-299年为国家三级保护古树。

名树:不受时间的限制,只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均可称为名木:一是树种稀有珍贵、国家给与重点保护的;二是历史上、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中外历代名人所种植的;三是外国元首栽植或外国元首赠送的“友谊树”;四是具有某种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与纪念意义的树木。

城市公园的功能和作用:1)生态功能2)游憩功能3)美化功能4)防灾功能5)经济功能城市公园的选址原则:1)应选用各种现有公园、苗圃等绿地或现有林地、树丛等加以扩建、充实、提高或者改造;2)要充分选择河、湖所在地,利用河流两岸、湖泊的外围创造带状、环状的公园绿地;3)选择名胜古迹、革命遗址等地;4)选择名胜古迹、革命遗址等地;5)充分利用街头小块用地,开辟多种小型公园。

综合公园指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规模较大的绿地。

社区公园是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为居住区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

城市公园的总体布局:1)规则式公园,以建筑或建筑式空间布局作为主要风景题材,具有明显的轴线,各种园林要素大多对称布置。

2)自然式公园,无明显的对称轴线,各种要素自然布置。

3)混合式,把规则式和自然式各自的特点融为一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布局的形式。

城市公园的功能分区:1)文化娱乐区2)观赏游览区3)安静休息区4)体育活动区5)儿童活动区6)园务管理区7)服务设施区城市公园的景区设计:1)按季相特征划分的景区;2)按景区环境的感受效果划分的景区;3)按复合的空间组织的景区;4)按不用的造园材料和地形为主体构成的景区。

公园地形设计的影响因素:1)公园与城市的关系2)地形的现状条件3公园的主要功能4)观景空间的塑造5)园林工程技术上的要求6)植物种植的要求公园地形的类型、功能及设计:1)平地2)坡地:缓坡、陡坡;3)山地:材料、游览使用方式;4)水体:形式、使用功能、状态。

公园道路的功能与类型:主干道:4-6m,纵坡8%,横坡1%-4%;次干道:2-4m,纵坡18%以下,横坡1%-4%;游览步道:1-2m,纵坡18%以下,横坡1%-4%;专用道公园道路的布局形式:1)园路的回环性(疏密湿度、因景筑路);多样性和装饰性公园植物配置的原则:1)全面规划,重点突出,远期和近期相结合;2)突出公园的植物特色,注重植物品种的搭配;3)注意植物基调及各景区主配调的规划;4)植物规划充分满足使用功能要求;5)四季景观和专类园的设计是植物造景的突出点;6)注意植物的生长条件,创造适宜的植物生长环境;公园植物景观布局:1)选择基调树种,形成公园植物景观的基调;2)结合各功能区及景区特点,选择不同植物,突出各区特色;3)利用植物的形态和季相变化,结合组景,创造出不同气氛的空间。

影响城市公园空间规模的因素:1)游憩需要2)吸引力3)责任模式综合公园的功能分区:1)文化娱乐区2)安静游览区3)儿童活动区4)公园管理区5)服务设施综合公园出入口类型:主要出入口、次要出入口、专用出入口、无障碍出入口综合公园出入口的设计原则:1)艺术性首先服从功能要求;2)服从全园整体风格的要求;3)设计中明确设计目的。

综合公园道路的分类:主要道路(5~7m)次要道路(2.5~3.5m)游憩道路(0.9~1.2m)公园广场的性质:1)交流集散场地2)游憩活动广场3)生产管理场地综合公园地形设计/水体表现形式:集中和分散/类型和名称:水源、水道、水口、水尾。

/水体景观的建筑与构筑物:岛、堤、桥、汀步、水岸。

水源的选择:生活用水。

和景观用水。

/排水设计:污水系统、雨水系统、绿地雨水系统广场道路雨水系统。

居住区建筑布置形式:1)周边式(优点:利于节约用地,提高居住建筑密度,形成完整院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