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价格形成

价格形成


二、现阶段我国价格形成的特点
1、价格形成方式的多样性。 2、价格决策主体的多元性。 3、价格形成的市场性与计划性结合。 首先,市场调节价格与政府定价相辅相成。
其次,政府定价中,中央有关主管部门定价 与各级地方有关主管部门定价相结合的形成。 再次,政府定价的产品实行统一固定价与指 导价相结合的形式。 4、价格形成依据的非统一性。
货币流通次数
二、成本与价格
(一)成本的涵义及其类别
成本也就是生产或经营一定商品所耗 费的物质费用、工资等货币支出。就成本 的性质而言,它不过是商品价值的物化形 态,是商品价值的主要部分(C+V)的货 币表现。在现实再生产过和中,生产部门 企业所支出的物质费用和劳动报酬称为生 产成本;流通部门所支出的经营费用和劳 动报酬之和称为商业成本。
时由于供过于求,价格必然下降;反之,当价
格为1时,买者乐意,需求量为6单位,而卖者 则不能接受供给量为0。此时因供不应求,价格 上涨。只有当价格为4时,买卖双方均感适中时, 供给与需求方才平衡,所以当价格趋向于4时, 供求才大体趋向于一致,此时价格水平4即为供 求平衡价格。
4、供求规律
(1)商品供求调节价格变动; (2)价格变动引起供求变化; (3)商品的供求变化与价格变化以相反
类别:
1、从行业划分,有工业成本、商业成本、农业 成本、建筑业成本等;
2、从成本的内部关系来看,有计划成本、报告 成本、试制成本、正式生产成本,正常成本、 非正常成本、个别成本、社会成本;
3、从企业管理角度,则有总成本、平均成本、 边际成本、边际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短期成本、长期成本等。
三、市场供求与价格
(一)供求与供求规律
1、供给。是指在一定价格水平下市场所能白日 做梦的产品总量。现实市场下的商品供给要示 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其一,在一定价格水平下 有出售的意愿;其二,有产品的供应能力。
2、需求。是指在一定价格水平下市场对一定产 品有支付能力的需要量。经济学上的需求要求 同时具备两点:其一,上个月购买的意愿;其 二,具有货币支付能力 。两者抽一不可。
第三节 价格形成的基本要素
一、货币价值与价格 二、成本与价格 三、市场供求与价格 四、政府政策与价格 五、影响价格形成的其他要素
第三节 价格形成的基本要素
一、货币价值与价格
(一)金属货币流通下的货币与价格
•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本身具有真实
的价值,货币价值取决于生产它所耗费的社会 必要劳动,而不是随意发行的价值符号。
(五)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形成的基础
所以垄断价格并不直接等于日常的市场价 格,而是这一段市场价格摆动的重心。在垄 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价格虽然占主导地位, 但它并没有完全代替生产价格。所以生产价 格在一定程度上仍是垄断价格所无法替代的。 即使是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价格也并 非完全失去其作用条件,只要存在着一定竞 争,以平均利润率为基础的生产价格就必然 发挥其影响价格形成的作用。
动而引起的需求量变动(即增量);P表示 价格;△P表示价格的变动数。
由于需示量与价格一般呈反方向变化,故Ea为负数,实际中为计算方 便一般取其绝对值即|Ea|。弧弹性公式为:
Ea(弧弹性)(Q1
Q QQ0表示期需求量;Q1表示计算期需 求量;P1表示计算期价格。
(三)成本是价格形成的最低经济界限
成本作为商品价值的主要部分(C+V)的货 币形态是价格形成的第一经济界限或最低经济 界限。商品价格只有不低于成本,企业在经营 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费用支出才能 得到补偿使 生产过程才能不断地进行下去。如果企业的个 别成本低于或高于市场确认的社会成本水平, 商品价格水平则会高于或低于企业的个别成本。 价格与成本的差额即为盈利。企业或亏损的程 度取决于其个别成本与市场价格差额的大小不 一。总之,成本是价格形成的最低经济界限。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下的价格形成
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下的价格形成基础 二、现阶段我国价格形成的特点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下的价格形成
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下的价格形成基础 其一,价格直接以价值为基础形成,这也称按
工资盈利率定价; 其二,价格以成本为基础形成,这也称按成本
利润率定价。成本是价值构成中的主要部分, 以成本为基础形成价格能使价格接近价值,克 服价格过分背离价值产生的弊病。 其三、价格以生产价格为基础形成。 其四、价格以双渠价格为基础形成,这也称复 合利润率定价。
通常,需求与价格的运动呈反方向运动,即价 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反之价格越低,需求量 越大。从价格角度看,需求量的大小主要决定 性于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和相 关产品的价格四个方面,即通常所称的需求函 数。用数学语言表达即:
q=f(p,y,pr,w) 式中,q表示某种商品的需求量;p表示价格;y
影响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较多,通 常主要有以下方面
其一,商品本身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程 度;
其二,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其三,商品使用寿命周期的长短; 其四,商品用途的广度。
•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对价格的影响
取决于金属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化。
(二)纸币流通条件下的货币与价格
在纸币流通情况下,由于纸币本身没有价值, 它是国家强制发行的价值符号。纸币所代表队 的价值只限于它象征代表的金属货币的价值量。
金属货币流通规律是:
商品价格总额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理由:
第一,从实践意义上看,竞争的不完全性 决定了生产价格实现的不完全。现代市场 经济发展过程表明,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 作用,现实中的市场竞争总是存在不完全 性的。因而,利润平均化和生产价格本身 客观上只能是某种近似的或发展趋势的大 致概括。况且,现阶段以至今后相当一段 时期,竞争沿远不能达到较为充分的程度。
(3)价格的高低取决于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价格变动与价值量 的大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少,价格 变动与价值量的变动成同方向运动;
(4)从价格变动的长期平均趋势看,价值与价 格是趋向于一致的。
价格与价值并不是同一事物,两者亦存在非统一性,这种非统一 性主要表现于:
价格形成
第一节 价格形成基础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下的价格形成 第三节 价格形成的基本要素
第三章 价格形成
第一节 价格形成基础的历史演变
一、价格的产生
价格不是一个永恒的范畴,而是商品经济的 特有的历史范畴。货币与价格的产生经历了一 定的历史过程。起初,产品之间的交换只是偶 然的、个别的交换行为,所采取的交换形式是 物物交换形式,即交换品的价值量分别由许多 不同的商品表现在被交换品的实物数量上。而 后是扩大价值形式,即交换品的价值量是由许 多不同的商品单独表现。
它在生产过程正常进行的情形下,从 较长期的平均意义上看大体等于平均价值, 即由中等条件的价值来决定。而在生产非 正常的情形下,市场价值可以由优等或劣 等条件价值来决定成为市场价格摆的重心。
(四)资本主义成熟阶段价格形成的基 础
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使各部门和利润 率趋向平均化,于是价值便转化成为生产 价格,并成为市场价格摆动的重心。正如 马克思指出:“但只有不同部门的资本的 竞争,才能形成那种使不同部门之间的利 润平均化的生产方式发展到更高的水平。” 这一阶段市场价格的摆动重心是生产价格, 即生产价格是资本主义成熟阶段价格形成 的基础。
(1)需求的价格弹性。所谓需求弹性是 指需求量变动时应价格变动做出反应的敏 感程度。因价格变动而引起相应变动。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 种
一种是点弱性系数,另一种是弧弹性系数。 则:
Ea代表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则: Ea(点弹性)=△Q∕Q÷△P∕P 式中,Q表示需求量;△Q表示因价格变
第二,从理论意义上,生产价格与市场价 格的确定,并不是直接地成对应或等同关 系,而是两者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内在必然 联系。生产价格这一价值转化形态的存在 不过是作为市场价格上下波动的引力中心, 而价格这种相对价值表现形式通过其频繁 的波动展示出这种引力中民的客观存在。
第三、生产价格作为价格波动的引力中心, 是通过市场价值形式的确定及其变化具体 体现的。市场价值也就是通过社会市场供 求调节所确定的社会价值。
二、价格形成基础历史的演变
(一)物物交换阶段交换比例形成的基础 这种交换具有如下特点: (1)没有形成市场,没有第三方参加竞争; (2)没有货币与价格,只有交换双方物品的直接
比较; (3)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复杂性程度、强度等没有
多少差别; (4)用以交换的产品是交易双方需要的物品,否
则,交换不能成立。
(二)定价成本的确定
所谓定价成本亦称诗人成本,它是以 财务成本为基础,进行一定的分析、 汇总和适当调整而确定,作为价格形 成和价格制定的主要依据。定价成本 包括社会成本与个别成本两种基本形 态。
1、社会成本
也称部门平均成本,即同一部门、不 同企业生产或经营同种商品的平均成本。 在部门内部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企业,由 于技术条件、劳动熟练程度和管理水平等 到方面的差异,使得生产同一商品的个别 劳动耗费是各不相同的。按价值规律的客 观要求,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生产过程中 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即由社 会价值决定。
(二)简单商品生产阶段价格形成的基 础
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货 币和价格的产生,同种商品有多个生产者 和多个购买者,并有同一的市场上进行交 换。这一阶段商品价格就是围绕着由单位 产品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平均价值来 摆动的。
(三)资本主义初期价格形成的基础
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初期,生产和流通的规 模迅速扩大。一方面,生产方法的革新,部门 内竞争的压力,迫使生产者不断扩大生产;另 一方面,市场规模日趋扩大,市场所需要产品 的品种和数量及其变化已愈来愈难以为生产者 所掌握。此时,一个部门产品问题所投入的劳 动时间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成为极其突出的问 题。在资本主义初期,部门必要劳动时间对于 商品价值的确定,具有主要的决定性影响,并 成为市场价格摆动的重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