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三复习第一轮第1单元第1讲 地球与地图
高三复习第一轮第1单元第1讲 地球与地图
(2)甲位于乙地的西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 ①同在北半球,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 ②同在南半球,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 ③位于不同半球需要讨论,方法同上。 (3) 若两地同在赤道上,沿赤道航行,选择劣弧(经度和小于180°)。 (4) 若两地同在晨昏线上,则沿晨昏线劣弧航行。
考点5
①南北方向的判定:根据纬度差异,确定南北方向(南北方向是绝对的)
A、如果两个比较地点都是北纬度,数值大的在北面,数值小的在南面。 B、如果两个比较地点都是南纬度,数值小的在北面,数值大的在南面。 C、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向四周均为正南方;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向四周 均为正北方。
②东西方向的判定:根据经度差异,确定东西方向(东西方向是相对的)。理论上 讲地球上没有最东的地点,也没有最西地点。 判断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经
2. 两地经度和不等于180°,则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与经线圈斜交; 最短航程不过两极点,而是向两极地区(或上空)靠拢,具体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1)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
①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最后向西南; ②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最后向西北;
③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上。
(2)在学习大洲、大洋及世界区域地理时,可加上南北纬30°、40° 、60° 等纬线及20°E(非洲中分线)、30°E 50°E 60°E、120°E、60°W(南美 洲中分线)、120°W等经线,在读图中掌握这些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大洲、大洋,重 要的地形区、气候区、河流、湖泊、工农业区和城市等。 (3)在学习中国地理和区域地理(选修二)时,再加上90°E、100°E、 110°E、120°E经线和25°N、30°N、35°N、40°N纬线,进一步丰富在中国穿过 的地理事物。除重要的地形区、气候区、河流、湖泊、矿产基地外,还有工业区、 农业区、城市、港口、交通线、旅游点等。 (4)要经常在地图上顺着相关的经、纬线对世界和中国的大好河山畅游,以 达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效果。
两地的南北距离,再根据勾股定理计算两地的实际距离。
考点6
根据经纬网比较面积大小和比例尺大小
1. 在经纬网地图上,根据经纬线组成的网格可大致判断区域面积的大小 在经纬线都是直线的经纬网图上,经度间跨纬度数相同的网络,其纬度越高,
表示的实际范围就越小;纬度越低,表示的实际范围就越大。在纬度大致相同的情
主干知识体系
(精选自衡水重点中学多年高三教研组长课本笔录! )
形状:
地球 大小:
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赤道半径比两极半径 多21千米) 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 米,赤道周长40000千米
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地轴:地球从上,地球绕转的轴 地 球 和 地 球 仪 两极: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 表面相交的两点 北极点:指向北极星附近 南极点:与北极点相反的点
纬线与纬度 南纬(S)、北纬(N)
东经度的度数越向东越大;西经度的 北纬的度数越向北越大,北极点为 分布 度数越向西越大;东、西经180°线 90°N;南纬的度数越向南越大,南 规律 是同一条经线 极点为90°S 度 的 划 分 图示
经线与经度 主要经线 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经线和 和纬线 160°E经线 划分 20°W-0°-160°E为东半球 半球 160°E-180°-20°W为西半球
几条特殊纬线:
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度界线 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
经度
定义:本初子午线为0°,是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该点所在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间的夹角 划分: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 西经 分布规律:东经的度数越向东越大,西经的度数越向西越大
同一纬线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两地的经度差乘以111千米,再乘以该纬度的余
弦函数(cosα ,α 代表该地纬线度数),因为地表任意纬线的长度等于赤道长度乘 以该纬度的余弦函数。 60°纬线上的距离为赤道的一半。 4. 经纬度均不相同的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这类题一般可根据两地的经度差计算两地的东西距离,根据两地的纬度差计算
大的为南纬。在俯视图上纬线为一组同心圆,若圆心为北极点,各纬线均表示北纬,
且距北极点越近数值越大。
2. 确定经线与经度 在侧视图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在俯视图上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 射状的一组线段;在圆柱投影图上经线是与各纬线垂直的线段。不论在哪种经纬网
上,东经度数值随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数值随地球自转方向减小。
况下,区域所跨的经度越多,表示的范围就越大;区域所跨的经度越少,表示的范 围就越小。 2. 在同一幅地图上,图幅相同的情况下,纬度越低,比例尺越小;纬度越高, 比例尺越大。
考点7
如何利用经纬网准确定位
平时需要做到以下工作 (1)选取几条重要经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
180°经线、20°W、160°E),在脑海中初步形成网络状经纬网。
根据经纬度计算两点间的距离
1. 同一条经线上两点间的距离 同一条经线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两点间的纬度差乘以111千米。
因为每一条经线长约2万千米,每一条经线呈半圆状,为180°,故1°的距离
约为20000÷180°≈111(千米)。 2. 赤道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赤道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两点间的经度差乘以111千米。 因为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是一个纬线圈,为360°,故赤道上经度每相差 1°,距离约为40000÷360°≈111(千米)。 3. 除赤道外的同一纬线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 也叫子午线 ①指示南北方向 ②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经线 特点:
③所有的经线不平行(两经线间距离,赤道上最大,向两极递减),
都相交于南北两极 ④形状均为半圆形;两条正相对的经线(两经度和为180°)可组成 一个经线圈,且平分地球 20°W与160°E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读方向,一般步骤为: (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距北极点近的地方为北方,从北极点看各
个方向都为南方;距南极近的地方为南方,从南极点看各个方向都为北方。
(2)根据南北极点,在图的边缘画出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所 箭尾所指方向即为西。 如下图中A在B的西北,C在D的东南。 指方向即为东,
第一单元 地球 日界线 地图
第一讲 地球和地球仪
最新考纲导航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经线、本初子午线、经 度;赤道、纬线、纬度;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2. 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 划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高考探秘
1. 以假想区域或我国、世界某一特定区域经纬网图为切入点, 考查经纬度的判读、距离计算、时间计算、方向判定及相关区域特 征。 2. 考核形式上,选择题仍是首选题型;信息提供方式要多关 注重大时事新闻发生的时间及地点(所在地经纬度位置)。 3. 从能力要求上看,注重考查双基知识,对读图能力、提取 信息以及计算能力有较高要求。
考点4
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
球面上任意两点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大圆的劣弧。常见的大圆:经线圈、晨 昏线、赤道等。
1. 若两地经度和等于180°,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最短航程过极点, 具体又分为三种情况: (1)同位于北半球,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 (2)同位于南半球,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 (3)两地位于不同半球,这时需要讨论,要看过北极点的为劣弧,还是过南极 点的为劣弧,确定后,再讨论。
过地心 两点经度数相加等于180°,但东、西经 纬度数相同,但南、北纬不同 对称点 不同
考点2
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的方法
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中学生常见的经 纬网图有三种形式: 侧视图、俯视图和圆柱投影图
1. 确定纬线与纬度 在侧视图和圆柱投影图上,纬线为直线。纬度数值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
考点深入研究
(精选自衡水重点中学特级教师备课教案本)
考点1
概念 线 的 特 点
经线、经度和纬线、纬度的区别
经线与经度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纬线与纬度 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 一个圆,且都平行 指示东西方向 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小
形状 半个圆,且都不平行 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长度 都相等(约2万千米)
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其纬度数相等,且南、北纬相反;两点所在经线一定构
成经线圈,经度之和等于180°,东、西经相反。如120°E,40°N地心对称点的坐 标:60°W,40°S。
考点3
确定方向
1. 在网格状经纬网上判断方向 (1) 位于同一条纬线或同一条经线上两点的方位 ①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关系。 ②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关系。 (2)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的方位
地 球 仪
纬线 (见下页,点击此处到达) 纬度
经线
(见次下页,点击此处到达) 经度 定义: 经纬网 意义: 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 网络就成了经纬网 在地球上定位置、定方向、算距离
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①指示东西方向 特点: ②除极点外,每条纬线都自成圆圈(纬线圈)
经线与经度 概念 划分 经线标注的度数
纬线与纬度 纬线标注的度数
从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向东、 从赤道(即0°纬线)向南向北各分 向西各分180度 90度 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 某地点到球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 间的夹角(面面夹角) 角(线面夹角)
实质 度 的 划 分 图示
经线与经度 代号 东经(E)、西经(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