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案例分析题
案例1 :上课铃响了,王老师拿着课本轻快地走上讲台,开始上课。
当课上到十分钟左右时,两位学生突然打了起来。
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王老师只好将课停下来,要求他们到外面去打。
两位学生收起了“手”。
改用“口”。
开始互相辱骂对方。
王老师说自己是科任任老师,此类事情请他们找班主任解决。
那个似乎受了委屈的学生对王老师的话不以为然。
出口说道:“你这是什么老师?”这下王老师生气了,喝道:“给我出去!”。
可是学生就是不动,王老师便动手去拉学生,学生死死地拉着课桌,坚决不出去。
王老师非常愤怒,说:“好,你不出去我就不上课!”于是,王老师走出了教室。
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王老师的主要错误有:(ABCD)
A.他推卸了教师管理学生的应尽之责;
B.他缺乏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而将赶学生出教室;
C.他违反了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的原则而对学生呵斥;
D.他没有运用合理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仅仅是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
E.他重智育轻德育,只教书不育人。
案例2:某中学的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都要管理的事情太多,经常感到分身乏术,真希望有个助手能够帮助自己。
有一天,于老师突然想到,能不能让学生来代替自己,行使班主任的取权呢?于是决定试一试。
经过认真考虑,于老师决定选择平时在班上威信较高的班干部郑莉莉作为第一个试验对象。
一天课后,于老师找到郑莉莉同学作了一次长谈,说明了自己的设想,也谈了老师对她的期望,第二天,在班会会议上,于老师向全班同学宣布了自己的计划:下一周,由郑莉莉同学当班上的“兼职班主任”,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任课老师,班上的一切工作由“郑老师主持”。
让学生“兼职班主任”说明了于老师:(ABCD)
A.信任学生
B.为了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
C.为了减轻老师的负担
D.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班级工作的积极性
E.工作具有开拓精神
案例3:某初中学生马超,学习成绩不好,也不好好遵守学校纪律,是学校出名的“双差生”。
一天,他在玩足球时,故意将学校一盏价值800多元的吊灯打坏。
学校在查明情况后,根据学校的纪律管理条例,对马超进行了处理。
下列处理正确的是:
A.给与纪律警告处分;
B.照价赔偿损坏的吊灯;
C.罚款300元;
D.通知家长到校写保证书,保证马超今后不犯类似的错误;
案例4: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 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
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
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
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
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
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下面对吴老师的做法评析正确的是:(BC)
A.吴老师是好心办了坏事情,不应受到批评;
B.吴老师的做法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C.吴老师的做法违反了《教师法》;
D.吴老师的做法作为教师,履行对学生的管理职责,无可非议。
学生出走,原因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