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策略与技巧

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策略与技巧

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策略与技巧摘要:在英语学习中“听”处于基础的、重要的地位。

如何帮助学生排除听力障碍,掌握听力策略、技巧,是我们中学教师着力探讨的问题之一。

本文笔者根据十几年的英语听力教学实践和吸取其他同行在听力教学方面的经验,从教师教学策略、学生学习策略、培养听力技巧方面,总结出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策略与技巧。

关键词:英语听力听力理解能力策略技巧英语听力,就是听懂英语为本族语的人说话的能力,它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取语言信息及获得言语感受的主要途径,更是学生“自然习得语言的重要途径。

”( J.Harmer,1998)或 "掌握英语教学的必由之路"(李庭芗, 1983 )。

听力理解能力是领会语言语义的一项重要能力,听者要对听到的语音信号进行复杂加工,整个过程是一个非常积极、非常活跃的动态过程,是背景知识、语境和语言知识相互撞击、相互作用,对听力材料不断进行吸收,最终形成理解的过程。

里弗斯研究得出,“听”占整个言语交际活动的 45% 以上,因此,听力是中学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北京的申奥成功,教育部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特别是在中、高考试题中听力理解分值的增加,听力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所以,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的教学质量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笔者根据十几年的英语听力教学实践和吸取其他同行在听力教学方面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策略与技巧。

一、教师教学策略(一)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营造英语听力环境“在课堂上,学生听教师和其他同学讲英语是提高英语听力的主要途径”。

(杭宝桐, 2000 )因此,用英语教英语已逐渐成为中学英语教师的共识。

不仅使用英语课堂用语来组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还要在讲解词汇、语法结构、语篇时使用英语,课堂上师生交流、对答、讨论以及对学生的评介等要尽可能地用英语,营造英语听力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英语听力理解水平。

当然,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根据学生实际,用学过的语言进行活用,使其具有可接受性。

如,下面几个单词的解释:island----the land that there is water around.cousin----the daughter or son of your uncle or aunt.queue----people stand in line one by one, in England people call this line queue.再如,教材中的不少简单易学的教学用语也须常用:a.Take off “e” and write “ing”.b.Double the final letter and write “ing”.c.Add ”ing”而类似Good ,Not bad ,Well done,Congratulations等则应常挂嘴边。

(二)运用三段导学模式,提高听力课堂效果关于听力的教学,Mary Underwood提出了三段导学(three stages of teaching)模式:听前阶段(pre-listening),听时阶段(while-listening),听后阶段(post-listening)。

1、听前阶段/准备阶段训练学生在拿到听力练习题目后,放听力录音之前,应先浏览一下内容,从中捕捉一些信息。

同时,根据所听材料的难度,教师应给学生适当的提示帮助,包括相关背景知识介绍,提示关键性词语,问几个带启发性的问题及浅易的热身训练等;这可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语言环境,使之产生合乎逻辑的联想,激发其“听”的欲望。

这个阶段虽是准备阶段,却是很重要的阶段。

2、听时阶段/训练阶段这个阶段是听力训练的实质性阶段,教师应该训练学生一些听力技巧(关于这点笔者将在后面进一步论述)。

3、听后阶段/深化阶段这是听力训练的巩固阶段。

教师通过让学生进一步回答、讨论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关于判断说话人的意图,说话人对问题的态度等),来使学生对听过的内容形成更系统、更完整的概念,并适当地在“听”的基础上,把“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结合起来,形成综合运用能力。

另外,很多听力材料,都是很好的诵读材料,在听之后,可把材料给学生,作为平时的朗读材料。

(三)听说读写融合训练,四项技能并进语言教学的综合性原则不仅强调教学方法的综合,而且强调语言技能的综合。

该原则认为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要全面发展。

即使是单项技能课,教师也要体现语言技能综合性原则(李晓, 2002 )。

因此,我们在以提高听力技能为住的听力课上,也要根据实际,将它与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侧重,又全面发展。

听说结合:我们既可以要求学生听后口头回答问题,进行复述或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也可以先师生对话,谈论与听力材料内容有关语言方面和背景方面的话题,然后再让学生听。

听读结合:对于那些来自生活真实语言的不太长的阅读文章,可以采取先听后读,要求学生主要以听觉而不是视觉来吸取语言知识,听后可让学生回答一些主旨大意之类的题目,待学生阅读材料之后再讨论疑难问题。

另外,加强朗读训练,对提高辨音能力和形成语感,提高听力作用很大。

听写结合:听写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渐发展听音意会能力,增强对语言的敏感性,提高记忆力,从而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笔直通常采用的训练方式有听课文的句子、段落,改写或缩写了的课文,听课文原文填词;讲评书面表达后的参考范文,也可以用来听写。

此外,也可投学生之所好,把流行歌曲的歌词制成 cloze 练习,让学生边听边填空。

(四)精听泛听结合,广泛接触“声源”精听就是在高度集中精力的情况下尽量把所听到的语言材料完全听懂,注意的焦点是语言材料本身,要求学生能够记住细微的语言现象。

它的基本训练方法是听写、复述完成句子,或听后回答问题等。

听之前向学生讲明要求,听时注意哪几点,以便更好地达到预期效果。

泛听是指广泛地听各种不同类型、风格和不同来源渠道的声音材料。

泛听注意的焦点是整段话语的大意,能听懂中心思想即可。

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听英语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英美人士的录音材料,熟悉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的场合发音,在长期的、大量的听英语的活动中,逐步提高听的能力。

例如本校经常利用学校播音系统播放英语歌曲,美国之音特别英语节目 , 名人演讲录音,step by step 等作为英语校本课程让学生自由收听。

此外,还组织学生视听英语新闻、英语电影等。

实践证明,精泛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二、学生主要学习策略(一)掌握语言知识,过好语音关、词汇关、语法关听力是听和理解能力的总和。

语言知识是听力理解的必备条件。

没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基础,要听懂是困难的。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

学生自己发音不标准,就会造成近音词之间的混淆。

学生辩音能力不强就不能正确辨别语流中的语音变化。

如同化、强弱读、连读、失去爆破等。

语音基础的优劣直接影响听力水平的高低。

因此起始阶段训练学生音素和单词时,1)要注意听辨发音相似的易混淆的因素、字母、单词、数词等。

例如:[Ι][ⅰ:],[Λ][α:],[е][æ],[s][z],[n][l]等音素。

bit/beat, cut/cart, bed/bad, light/night, cause/course 等词以及数词18/80 , 8:30 / 8:13 ,1990/1919 等的读音区别。

2)掌握音素和单词在语流中的变化。

常见的变化有四种:①音的省略,指元音音素[Ι]或[æ]在非重读音和重读中的省略。

②音的连读,指在短语或句子中相邻的两个词,当前一个词是辅音结尾,后一个词是元音开始时,需要连读。

③音的不完全爆破,指爆破音[p],[b],[t],[d],[k],[g]后跟破擦音、摩擦音、鼻音或舌侧音时,或者两个爆破音相邻时,前面的爆破音不完全爆破,而在口腔中形成阻碍,既停顿一下发出下一个音。

④音的同化,指相邻的两个音受另一个音的影响而发出第三个音。

因此,学好音标,过好音标关,从一开始打好语音基础、掌握朗读技巧,对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因素很多,在众多因素中,究竟哪些因素对学生听力理解影响最大呢?调查结果是:词汇是列第一位的因素。

说明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对词汇有很大的依赖性(吕长竑, 2001 )。

因此,过好词汇关对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不仅仅要辨音,同时又要领悟语流中出现的生词,否则就难辨其意。

语法知识也同样如此,它是帮助我们正确理解有声材料的必要条件,为我们正确判断动作发生的时间、动作的执行者或承受者等情况提供必要的依据。

如果语法知识不牢固,就会直接影响听力理解的效果。

(二)加强阅读积累,丰富语言文化阅读和听力同属于接受性和理解性的语言实践过程,两者有很大的共性。

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都有同样的认识过程,依赖各种认知效应及所具备的背景知识,对语篇进行语义分析和构建。

提高阅读能力有助于提高听力理解能力(蒋小青, 2003 ),因此,除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外,学生应尽可能多地阅读英语读物,尤其是与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有关的材料,如,《阅读英国》、《阅读美国》等,只有进行广泛的阅读,从而拓宽词汇量,形成语感,丰富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提高猜测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语法结构的熟练程度,为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扫除障碍。

三、培养学生听力理解的技巧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听力技巧的训练。

掌握听力技巧有助于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所谓听力技巧,包括语音技巧和理解技巧。

语音技巧包括连读、弱读、句子重音、意群划分等。

而理解技巧是指对所听内容的检预测、取舍等技巧。

听的时候要求学生做到:( 1 )放松心情,且注意力高度集中,保持精神适度的紧张兴奋。

情绪不佳及精神过分紧张都容易导致失分。

( 2 )在时间运用上应有超前意识。

在听完一题后,应快速扫视下一题的问题及选项,确定考查的内容,推测听力材料的可能意向,做到先有思想准备,便于在听音时集中主要精力及时间捕捉问题所涉及的有关信息。

如果某一句没听明白,不要停留太长时间,应马上放弃,以免影响后面的内容。

( 3 )抓住主要事实,确定重点。

一般说来,听力测试主要是获取何时,哪里,谁,什么,为什么, 如何等具体的事实,因此应教会学生集中精力抓住有关这方面的主要信息。

( 4 )做好速记,把握细节。

在听力材料较长,干预项也较多的情况下,学会边听边做笔记尤为重要。

学生应该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来速记,将诸如年、月、日、星期、钟点、年龄、价码等数字和关键词尽量记下,并做好必要的换算,对于人命和地名可记下首字母、汉字或代号,这些对于提高正确率大有帮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