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的表面形态PPT课件

地球的表面形态PPT课件


C.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大洋板块被挤压上升形成岛弧链
D.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深海沟,大陆板块被顶托形 成岛弧
9
四.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 类型
褶皱
断层比较项目成 Nhomakorabea因
水平挤压,使水平的 岩层发生弯曲
受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 或张力,使岩层发生断裂错 开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陡崖,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
地球表面形态
1
一、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 能量来源 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太阳辐射能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地震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对地表形 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 对地表进行破坏,把物质
态的影响 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 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
B
(1)在六大板块中,图中反映的板块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2)比较K、L、M、N四地洋底地壳的地质年龄(
)D
A.L N
B.L N
C.L K
D.M N
8
2:关于太平洋西部深海沟、岛弧链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张裂,形成深海沟
D
B.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张裂,形成深海沟

使地表趋向于平缓
①二者同时存在,同时对地表形态变化起作用 相互关系 ②在一定时间、一定的地点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
③一般地说,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2
二.内力作用的分类
基本形 式 水平运 动
垂直运 动
示意图
岩层的 运动方 向 平行于 地表
垂直于 地表
岩层变 化
岩层发 生水平 位移和 弯曲变 形
侵 蚀 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
蚀 漠”“石漠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 (例:雅丹地貌)
湿润、半湿润地区 (例:长江三峡、 黄土高原地表的千 沟万壑、瀑布) 19
外力作 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流 水 侵 蚀
溶 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 溶洞、石林、峰林等 喀斯特地貌,一般地 表崎岖,地表水易渗 漏
岩层发 生大规 模的隆 起和凹 陷
对地表 的影响
形成绵 长的断 裂带和 巨大的 褶皱山 脉
引起地 势的起 伏变化 和海陆 变迁
例证 相互关系
喜马拉 雅山、东 非大裂 谷、大西 洋
意大利 那不勒 斯海岸 的变动、 台湾海 峡的形 成
二者同时存 在,相互作 用,相互影 响,在一定 时间和空间
有主次之分 。从全球范 围看,以水 平运动为主, 以垂直运动 为辅
两条断 层之间 的岩块 相对于 两边下 降
11
地质构造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1)褶皱的应用:找矿、找水、过程建设
12
(2)断层的应用: ①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
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 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 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向斜构造在地形 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 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雨 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②利用断层找水。 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13
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岩层的新老关系是由老到
新,读图完成10~11题。
D
10.图中,P处属于( )
A.断层 B.海岭 C.背斜
11.图中,M处于属于( )
D
A.冲积平原
B.冲积扇
D.向斜
C.“U”形谷
D.谷地
14
.读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看:A、B、C、D分别 属于哪类构造?
3
三、板块构造学说
1、基本观点 2、板块与地壳活动 3、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 4、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4
若横线为赤道,1处为非洲板块,说出其他数码代表的板块的名称
5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边界类型 示意图 生长边界
明显地形
实例
海岭大陆裂谷 东非大裂谷红海
6
三、板块构造学说
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7
下图是反映岩石圈板块分布情况的地球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
形成地形 或背斜成谷,向斜成 谷,地垒常形成块状山地,地

堑常形成狭长的凹陷谷地,
基本形态及 判 别
10
地质构造类型 褶皱
比较项目
断层
判断方法
基本形态 及判别
形成褶曲的波状 形态
岩层断裂错开
背 斜 向 斜地 垒地 堑
中心部 分岩层 较老, 两翼较 新
中心部 分岩层 较新, 两翼较 老
两条断 层之间 的岩块 相对于 两边上 升
(1)D (2)C 17
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回答。
D (1)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 )
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 (2)图中甲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应 为( )
C A.页岩 B.板岩 C.石灰岩 D.花岗岩 18
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分布地区
1.不同的外力作用因其作用过程和强度不同,对 地貌的形态和分布影响很大,如下表所示:
16
下图是八达岭长城照片, 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 岗岩侵入体上。读图, 回答(1)~(2)题。
(1)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⑤ (2)八达岭地区花岗石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外力作 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 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 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 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 的球状风化)

风力 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 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茹、风 蚀城堡等

作 流 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
用 水 侵 “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
(2)在断层线两侧画箭头,示意岩层错动升降的方 向。
(3)C处成山、D处成谷,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4)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选
择C断面,还是D断面?为什么?
15
答案:(1)A处为地垒;B处为地堑;C处为向斜; D处为背斜。 (2)略 (3)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层疏松,容易被侵蚀成 谷地,而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 蚀,反而成为山岭。 (4)D断面。背斜岩层上拱,对地面物体起到支撑 作用,可防止地面塌陷,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 而且背斜可防止积水在隧道汇积,保证隧道的通 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