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草原就是我的家_小学音乐教案_模板走进草原走近自然人教版《音乐》一年级2册第五单元跳起舞《草原就是我的家》设计理念在整个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
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的美,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唱、演、跳、等音乐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创编舞蹈动作,重视学生个性的张扬及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打破学科界限,将音乐与舞蹈、绘画等姊妹艺术及地理、历史等学科有机结合,让学生全面了解蒙古族的多元文化,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目标一、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掌握蒙古舞的基本动作。
三、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创造性的参与音乐活动的表演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一、让学生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二、能小组合作进行舞蹈、绘画和打击乐的编创活动。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一)律动(简单的蒙古动作),刚才我们做的什么动作?你知道我国哪个民族最喜欢骑马?蒙古族有一个特点就是离不开马,他们的劳动生活离不开马,行路离不开马,连吃住娱乐都离不开马。
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马背上的民族”那蒙古族生活在哪呢?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出示课件,简介蒙古族的风土人情(背景音乐)。
1、蒙古的地域、大草原2、蒙古族的风俗3、蒙古人民丰富的生活(善骑马,射箭,摔跤,更能歌善舞)。
(看,这是我们祖国国土的版图,象一只美丽的大公鸡,图中红色的地方,就是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就主要分布在这里。
内蒙古有美丽的草原,珍珠般的湖泊,草原上驰骋着勇敢的蒙古人,那里牛羊、马匹、骆驼成群,水草肥美,天高云白,一座座蒙古包就象天上的星星洒落在草原上,奔腾的马群给草原也带来了生机。
蒙古人的生活多姿多彩,他们喜欢骑马、射箭、摔交更喜欢唱歌跳舞,每到节日他们穿上盛装唱歌跳舞来赞美草原、赞美家乡。
(三)舞蹈导入,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跳一段蒙古舞蹈:1、老师自跳,学生拍手伴奏2、师教几个动作和学生一起跳起来(讲解蒙古族几个动作的要领如:硬腕、硬肩、骑马的动作)3、师生一起跳起来二、新课教学(一)、听、蒙古族小朋友骑着小红马向我们走来了(完整聆听歌曲)。
(二)(你听到蒙古小朋友都唱了些什么)读歌词(可用动作提示)(三)请同学们跟音乐小声唱一遍。
(四)你们唱的真好听,老师还想再听一遍(五)如果你们也骑上小马奔驰在草原上,心情会怎样?现在让我们也来试试。
(处理歌曲情绪)(六)下面一起跟琴来唱(纠正错误解决难点)直到唱好(七)这么好听的歌,我看有的同学都忍不住跳起来了,让我们边跳边唱(跟伴奏)三、编创与表现(一)课件出示三个蒙古包(让我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什么)红色--请你们跳起欢快的舞蹈,听清要求:[1] [2] 下一页小学音乐第二册(人音版)《理发师》课题: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教学内容:1、用理发店内的声音进行节奏练习。
2、学会歌曲《理发师》,并能用愉快的声音演唱。
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理发师》的学习,感受歌曲愉快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声音进行演唱。
2、用理发店内的声音进行节奏训练,渗透音乐要素。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劳动是快乐的。
并能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快乐。
重、难点:1、歌曲《理发师》愉快情绪的体验,并能用愉快的、正确的声音进行演唱。
2、在音乐活动中进行歌曲的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用事先录好的在理发店内的声音为切口,请生聆听在哪里?都有哪些声音?并请生边做动作边模仿。
2、师用歌曲音乐做背景,请生随着音乐学做理发师。
(先全班进行同一种节奏,然后分声部进行。
)3、教师出示理发过程影片,请生看看理发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并请生随着音乐进行理发。
二、新歌教学:1、教师语言导出新歌,请生听听歌曲的内容讲了个什么故事?并用语言描述一下,同时请生按节奏念歌词。
2、请生找出歌词中的声音,教师与学生分歌词与声音进行歌词对讲。
(请生边念边用动作表演声音。
师:我做理发师,你们来当剪刀和摩丝好吗?)3、请生复听音乐,并请生随音乐表演声音部分的动作。
4、分小组与男女进行歌词与声音的对唱。
5、请生复听音乐,随音乐轻轻的演唱,教师纠正演唱不正确的地方。
(33 33 | 44 44 |3 1 |3 1|)6、请生随琴有感情的进行演唱。
三、音乐剧表演:1、教师请一生上来当理发师,一生当顾客。
其他同学演唱歌曲。
2、两组同学进行表演,再请一些同学进行节奏伴奏。
(边看影片边唱歌边进行动作表演。
老师请来了真正的理发师,我们和他们来一次比赛,看谁最出色,好吗?)四、小结本课: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当了一回理发师,大家玩得开心吗?确实,我们的理发师傅为我们带来了美丽,带来了快乐,他们真了不起!让我们再一次用歌声来向他们表示感谢。
第一课童年教学目标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唱《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切地体现本课《童年》的主题及“音乐与人”的亲密联系。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初步能唱准,具有一定的音准能力。
教学内容聆听《童年的回忆》教学基本要求聆听《我们多么幸福》教学基本要求编创与活动表演《摇啊摇》表演《小酒窝》教材分析.钢琴曲《童年的回忆》这首通俗钢琴曲音乐清新潇洒,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作者为法国的图森。
经钢琴演奏家理查·克莱德曼的演奏,这首乐曲和其他同类的乐曲(如《水边的阿第丽娜》)同时流传世界各地,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
乐曲为三段体结构。
当乐段末尾的旋律停留在主和弦三音( )时,A段欢快的旋律又骤然响起,乐曲进入再现部,最后在琶音和弦的衬托下,再度奏出B段的抒情动机结束全曲,主和弦的三音使童年的回忆绵绵不断。
.合唱曲《我们多么幸福》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描绘了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表达了他们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及远大理想。
歌曲由主歌和副歌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旋律常作跳进,“ ”节奏多次出现,增强了弱拍上的力度,给人以爽朗明快的感觉,儿童们的天真神态跃然于歌声之中。
副歌为两部合唱,旋律以级进为主,优美流畅。
“哈哈”的旋律音调使笑声既生动真实而又不失其音乐性,在欢笑声中,人们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灿烂的笑脸。
歌曲最后,以歌曲中惟一的上行四度跳进达到高音区形成了歌曲的高点,表现了孩子们幸福、激动的心情。
这首歌曲在1980年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中获一等奖。
曲作者—郑律成(1918-1976) 生于朝鲜南部,自幼喜爱唱歌。
当时朝鲜处于日本侵略者统治之下,1933年随亲人来中国参加朝鲜革命组织,同时坚持学习音乐。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37年到延安学习工作。
1950年入中国籍。
作有300多首不同类型的作品,其中歌曲《延安颂》、《八路军进行曲》(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等均是知名之作。
.歌曲《摇啊摇》这是一首流传于上海地区的民间童谣。
2/4拍,D宫调式。
全曲平稳优美,有韵律感和动感,词曲结合朗朗上口。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一只馒头一块糕”歌词用上海方言,非常口语化,好像妈妈在哄宝宝睡觉时的语言和歌唱,具有摇篮曲的特点。
第一乐句前两小节旋律相同,音调的起伏富有荡漾的小船或睡在摇篮中小宝宝的情境。
第3小节的四度跳进,在情绪上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从而把喜悦的心情释放出来。
第二乐句在前句和后句中曲调和节奏运用了宽与紧缩的变化,五度和七度的音程大跳,展现了宝宝和外婆之间的亲热情景。
歌曲的末句采用了换尾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旋律趋于平静,表现了宝宝沉浸在甜美的睡梦之中。
4.歌曲《小酒窝》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
2/4拍,五声羽调式。
曲调富有浓郁的民歌风格,旋律欢快、活泼,歌词生动,富有童趣,抒发了在温馨家庭中孩子甜美生活的欢乐心情。
第二乐句在第一乐句上进行了上移五度的旋律模进,并分别运用了富有弹性的顿音演唱效果,欢快的情绪,即刻在我们面前浮现出一个长有小酒窝、甜美欢笑的可爱儿童的形象。
第三乐句出现了八分休止符和带装饰音的相间的间奏,在形象与情绪上更显天真活泼,“爸爸也喝”、“妈妈也喝”真实地表达了孩子对父母给予自己的爱而掩饰不住内心喜悦心情的流露。
歌曲的结束句重复了第四乐句,在尾音上以高八度出现,使全曲在舒心欢笑的歌声中结束。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音。
3、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1、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2、唱一唱。
三、提出本学期要求1、分组2、宣布平时成绩记载项目(采用竞赛法)3、常规教育四、新歌教学1、导入:听《劳动最光荣》,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听《共产儿童团歌》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听《摇啊摇》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2、出示童谣学生朗读3、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4、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5、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6、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
用‘LU’哼唱。
7、放录音,学生轻声唱歌词,让学生发现最后一句唱2边。
8、再跟唱一边,找一找难唱处,重点练唱: 3 5 1 6 │5 5 │摇到外婆桥跟琴模唱,要唱得连贯流畅,像小船在河中匀速前进,5拍时值唱足。
9、连唱边唱边用动作表演(即兴表演)10、跟唱歌谱五、编创与活动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学生评价4、出示:3 6 5 │3 6 5│3 5 1 6 │5 5 │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在长音处用)5、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6、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
7、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六、小结,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二、聆听《童年的回忆》1、导入:师:小朋友们,在小的时候,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呢?让学生交流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放背景音乐)2、初听音乐边听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
3、学生随音乐模仿小兔跳。
再随音乐模仿乌龟爬。
师:说说谁的行走速度快?谁的行走速度慢?板书:快慢从人的一般行走的速度与乌龟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