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整理第二版
何谓水逆证,其产生病机是什么,如何治疗
水逆是水邪停蓄于膀胱,气不化津,以致口渴引饮,饮入即吐的一种症状,是蓄水
重证的表现。其病机为水蓄膀胱,气化不利,水邪至下向上逆于胃,胃失和降,随
入随吐,故出现水入即吐。治法:通阳化气行水,兼以解表。方药:五苓散。方用
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
实证腹满的特征、病机是什么 实证腹满的特征如论中225条所言“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其病机为有形之邪积
平旦 :清晨
日晡所 :指申时前,即15-18时左右;下午3-5点,傍晚时分
周时 :指一日一夜,即24小时
伤寒的涵义
①广义: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言凡感受外邪如风、寒、暑、湿、燥、火引起发热 的疾病②狭义:单纯指感受六淫邪气中的“寒”邪而发的外感热病
简述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证的主要脉证、病机和治法
太阳中风 主症:①发热—风邪犯表,卫阳浮盛,抗邪于外②汗出—卫阳不固,营阴失护,弱 而不守③恶风寒—邪扰卫阳,卫阳失其温煦④鼻鸣—肺合皮毛,开窍于鼻,皮毛受 邪,肺窍不利⑤干呕—胃为卫之源,表气失和,卫病干胃,胃气上逆。病机:风邪 束表,营卫不和,卫强营弱。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要桂枝汤) 太阳伤寒 主症:①头痛、发热、恶风—寒邪伤于肌表②身疼体痛骨节疼痛—寒凝经脉,经气 不利③无汗—寒性收引,卫气合而不开,汗孔闭塞④喘—肺合皮毛,表闭则肺气不 宣。 病机: 寒邪外束,卫阳郁遏,营阳涩滞。 治法:开腠发汗,固肺平喘(方要麻黄汤)
郑声 :语言重复,声音低微,见于虚证
自利 :指自发性下利,非误治所致
脾家实 :实,此处指正气充实,非邪实,即脾阳恢复之义
胃家实 :胃肠燥热亢盛。胃家,泛胃肠而言;实,是指病证的性质,即邪气盛
但欲寐 :精神萎靡,呈似睡非睡状态
下厥上竭 :因阳气虚于下而厥逆,故称下厥;因阴血出于上而耗竭,故称上竭
气上撞心 :心,泛指心胸部位。气上撞心,即病人自觉有气上冲心胸部位
桂枝去芍药汤中为何去掉芍药 桂枝去芍药汤用于太阳病误下,胸阳不振的证治<脉促胸满>,方中芍药抑阳助阴非
胸阳被遏所宜,故去之,更利于桂枝汤通阳.桂枝加芍药汤<新加汤用于荣虚身痛的证 治,身疼痛,脉沉迟>倍用芍药乃取其苦泄之力以除血痹,通脾络,止腹痛用于太阳误 下,邪陷太阳的证治. . 简述小青龙汤的病机,主症,治法,方药组成? .①病机: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②治法:发汗解表,宣化水饮③主症:发热示伤寒表不 解.干呕而咳示心下有水气,水饮阻中胃气上逆则干呕.水饮凌肺,肺失宣降则咳,或 渴(内停正津不布),或利(水饮下趋大肠),或噎(水气上逆于咽喉),或小便不利. 少腹满(水停膀胱,失于气化),或喘(影响肺气肃降)④方要:小青龙汤-----麻黄 合桂枝发汗解表,又麻黄平喘利水,桂枝通阳化饮.干姜.细辛.五味子温肺敛肺,治疗 水寒射肺之要药.半夏降逆涤饮,芍药和营利水,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发汗解表宣化水 饮之功. 简述大陷胸汤的病机,主症,治法,方药组成? ①病机:太阳病误下,胃气因下而虚,邪热乘虚内陷与水结于胸脘②主症:动数变迟, 迟乃迟滞不利,是邪气内结,阻遏脉道德反映.膈内拒痛,心下因硬—水热互结使然. 短气乃邪结胸膈,肺气不利.烦躁心中懊恼—热结胸膈,扰乱心神.③治法;泄热逐水 破结④方要:大陷胸汤 大黄,芒硝泄热荡实,软坚散结.甘遂,攻逐水饮力猛效速,为 主药. 简述大青龙汤的病机,主症,治法,方药组成?
将息 :调理休息,服药后护理之法
结胸 :有形之邪结于胸膈心下,以胸脘部硬痛为主症的一种病症
筋惕肉瞤 :指筋肉动
旧微溏 :指病人平大便稀溏
口父咀 :指将药物成小块
脉浮缓 :脉象松驰宽缓
脉阴阳俱紧 :阴阳,此言尺.寸。脉阴阳俱紧,意为寸关尺三部脉呈脉紧象
面垢 :面部如蒙油垢。胃热熏蒸,循经上泛于面
面色缘缘正赤 :缘缘,持续不断之意。满面持续发红
附子汤 主治少阴病寒湿背恶寒,辨证要点是口中和,主症背恶寒。方中炮附子温经回阳, 去湿止痛,配人参温补元阳,扶正祛邪,配白术温补脾阳,化湿止痛,佐茯苓健脾 利湿,佐芍药通络止痛,共奏补阳化湿,温经止痛之功 试述四逆散证与四逆汤证的异同
两证均以四逆为主症,故两证所用主治之方均以“四逆”名之。但两者的病机却 不同。四逆散证之四逆乃阳郁气滞不达四肢所致,故称为“气郁致厥”。其证即无阳 虚阴盛之虚寒证,又无阳热内郁之热证,且四逆程度较轻,治以舒畅气机,透达郁 阳之法。四逆汤证之四逆乃阳衰阴盛、四肢失煦使然,且四逆程度较重,故称“寒 厥”,多伴有下利清谷,欲吐不吐,恶寒蜷卧,脉沉微等症,治当回阳救逆 热痞证包括哪两个方证?两者有何异同
淅淅恶风 :形容恶风之状淅淅冷水洒身之感
翕翕发热 :形容热轻浅
下重 :即里急后重
水浆 :泛指饮料,水,果汁之类
清浆水 :酸浆水。(枳实栀子汤用浆水煎)
白饮 :白米饮,米汤
清酒 : 米酒。酿酒未曾蒸馏的自然澄清液。 (炙甘草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这两个方子要加清酒)
苦酒 :米醋
白粉 :米粉
须臾 :指很短的时
目瞑 :指闭目懒睁有畏光感
清便欲自可 :指大便尚属正常
叉手自冒心 :两手叉按压于心胸部位。冒,覆盖,按压之意
潮热 :是一种热型,指发热如潮水之起落,定时而发,或定时高
失溲 :指二便失禁
遂漏不止 :遂,因,于是。漏,渗泻不止。遂漏不止指不间的汗出
头项强痛 :颈项痛拘急,转动不柔顺貌言头痛而兼项痛
往来寒热 :即发热恶寒交替出现
伤寒 :伤寒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使之一切外感病的总称。狭义伤寒, 是之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直中 :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方式。凡直中者,病 情一般较重
胸胁苦满 :苦,用作动词。即病人苦于胸胁满闷不适
谵语 :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多声音高亢
合病 :二经或二经症状同时出现者
麻沸汤 :指滚沸的热水
客气 :即邪气,因从外来,故称客气
奔豚 :气上冲犹如豚之奔
藏结 :指由脏气虚,阴寒凝结,气血阻滞而形成的病证
瘛疭 :瘛指收缩,,松弛之意。瘛疭指手足抽搐
怵惕 :指恐惧不安状
喘冒 :即气喘而头昏目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郁冒
:心胸烦闷,头晕目眩
恍惚心乱 :指神志惑模糊,心中慌乱不安
霍乱 :又吐又泻挥霍撩乱
滞 阻结,如食积内停,燥实内结,虫积阻滞等,皆可导致腑气阻滞不通。证见腹 部持 续胀满,无有减轻之时,虽减也微不足道
抵当汤与抵当丸两者用药相同,如何区别使用
抵当汤与抵当丸两者用药相同,但用量与剂型却不同,故主治也不同。抵当汤用量
大而且为汤剂,故其药力峻猛,取效迅速,用于治疗蓄血之重证且病势较急者,临 床
①病机:太阳伤寒兼阳郁烦躁②治法:开表发汗,清热除烦③主症: ,脉浮紧,恶寒 发热,身疼痛,不汗出是典型的太阳伤寒证.烦躁乃寒邪郁闭过重,阳气不能宣泄,扰 于胸中使然.必须表里俱实者方可使用④方要:大青龙汤 倍用麻黄加生姜之麻黄汤 峻猛发汗,以散表寒.石膏辛甘大寒配麻黄解表以开阳热之郁闭,清透郁热除烦.重用 炙甘草,加大枣和中扶正,以资汗源,又防石膏过寒伤正中 五苓散、茯苓甘草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均可治水气病如 何区别? 五苓散主治太阳误下伤及三焦及膀胱阳气而成的太阳蓄水证,以脉浮、小便不利、 发热、消渴、脉浮数,水逆为主证,方中有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水,白术健脾散水, 桂枝温阳化气兼以解表。茯苓甘草汤主治胃阳虚停水证,以心下悸动,四肢不温, 短气不温为主症,方中茯苓健脾利水,生姜温胃散水,桂枝通阳化气,甘草补中调 药。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治心阳虚水逆证,以脐下悸动欲作奔豚为主症,方中重 用茯苓淡利水邪,桂枝配甘草温壮心阳,大枣补土缓冲。苓桂术甘汤主治脾阳虚停 水证,以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为主症。方中茯苓淡渗利水,养 心益脾,桂枝温阳降逆,化气行水,白术健脾散水,甘草补脾和中。真武汤主治太 阳误汗致少阳里虚,阳虚水冷证,以发热、头眩、身目闰动,心下悸、振振欲擗地 为主症,方中有炮附子辛热壮肾阳,白术燥湿健脾,生姜宣散佐附子助阳,茯苓淡 渗佐白术健脾,芍药活血脉,利小便 简述小结胸汤的病机,主症,治则,方药组成?
麻黄汤、麻杏甘石汤、小青龙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皆可治喘,其病机及症状特点 麻黄汤之喘因肺合皮毛,表闭肺气不宣所致,症见喘而无汗,头痛发热,身疼腰
痛骨节疼痛,恶风寒,苔白,脉浮紧,其病机是风寒束表,卫遏营滞,肺气失宣。 麻杏甘石汤是邪热迫肺,肺气不利,逆而作喘,证见喘、咳、汗出、无大热、口渴、 苔黄脉数。病机为邪热壅肺,肺失宣肃。小青龙汤因水饮内停引起肺气的肃降则喘, 证见喘、干呕、发热而咳、小便不利,小腹满。病机为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寒饮 犯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之喘乃风寒迫肺,肺气上逆,证见自汗出、发热恶寒、头 痛、苔白脉浮缓,病机是素有喘疾之人中风而诱发气逆作喘,或太阳病误下邪入肺 中,肺气不利作喘
口中合 :指口中不苦、不燥、不渴
消渴
:形容口渴太甚,急欲饮水,饮不解渴之状
水逆 :宿水内停,新水不能受纳,以致渴欲饮水,水入即吐
虚烦 :指无形热邪扰于胸膈而致的烦躁。虚,非正气虚,乃与有形实热相对而言,意指 热邪之无形
协热而利 :协,合也。热,指表热。协热而利,指表热不解而兼下利
酒家 :指嗜酒之人
赤石脂禹余粮汤、桂枝人参汤、葛根汤、葛根芩连汤、黄芩汤均治下利,如何区 别运用
赤石脂禹余粮汤涩肠固脱以止利,主治下焦不固,津液失约的久利不止,滑脱不 禁。桂枝人参汤温中解表,主治太阳病误下数次表证不解,反伤脾阳,脾气虚寒, 下利不止,心下痞硬之证。葛根汤解表止利,主治太阳表邪不解,内迫阳明下利, 属表里同病但以表证为主者。葛根芩连汤表里双解,清热止利,主治表证未解,挟 表热的热利,因邪热下迫大肠,表里皆热,暴注下迫,故大便粘秽,汗出而喘。黄 芩汤清热止利,主治少阳邪热内迫肠道,利下粘秽肛门灼热,腹痛里急后重者
寒格 :指下寒与上热相格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