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威海)寒假个人社会实践报告姓名:学号:班级:电话:实践地点:实践时间:网络发展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报告一、摘要21世纪的社会形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网络来塑造的。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网络普及率的持续提升,网络技术开始悄然渗入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全面地影响和改造着现实社会中人们的生活,上网已经作为一种时尚,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脑和网络也因此成为每个青少年的必修课。
随着智能手机的产生,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接触网络。
那么快速发展的网络对青少年究竟有什么影响呢?为了探究网络发展对青少年的影响,展开调查。
二、关键字网络发展,青少年,影响三、调查方法及过程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合计达到78.1%。
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1.5%。
而中学生群体在全体网民中占比最高,为23.8%。
如今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6.1小时,53.1%的网民认为自身依赖互联网,其中非常依赖的占12.5%,比较依赖的占40.6%。
而学历程度越高的网民对互联网的依赖比例越大。
小学及以下网民中有44.9%的人比较或非常依赖互联网,大学本科及以上的网民中这一比例达到63.9%。
从网络视频用户终端设备的使用情况来看,71.9%的用户选择用手机收看网络视频,手机成为网络视频的第一终端。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规定,青少年网民为年龄在25周岁以下的网民。
为了了解网络发展对青少年的影响,及时预防网络危害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遂对周围的青少年发放网络问卷,收集数据。
本次调查向附近青少年网民发放网络问卷,共完成74份问卷,其中男女比例为1:1。
调查对象已中学生与大学生为主,其中中学生约占28%,大学生约占70%。
其他相关情况如图1、图2、图3所示。
图1其中QQ 等社交软件超过80%的被调查者每天都在使用,79.73%的被调查者表示上网是会先打开此类软件。
54%被调查者认为对网络有依赖。
且青少年一般自己无法彻底掌控上网时间,超过一半曾有对沉浸于网络而感到懊悔。
四、影响方面科技,在任何时候都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当然也不例外。
正确使用会成为披荆斩棘的利剑,而过度依赖将成为万丈深渊。
(一)、积极方面 图2 图31.扩大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渠道。
网络已经成为一种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全世界各大图书馆的资料大多可以通过网络获得,还有不少高校的网络公开课,不仅快捷而且也省去了大量额外的花销。
当学习上遇到困难疑惑时,可以上网查到书本上没有的资料。
这些都为青少年的求知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
2.扩大交流渠道,丰富课余生活。
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每一名成员可以十分方便地与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伤害与尴尬,一方面可以缓解自身的压抑与孤单情绪,使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既可以通过与认识的同龄人的沟通,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交往和友谊,又可以认识新朋友,给青少年带来新的交往经历,促进自己的人际交往。
网络的互动性使青少年可以通过QQ等网上聊天工具或者贴吧和BBS等方式广交朋友,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发表观点见解,而网络的无边无际也会极大的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潜质和潜能有效地开发出来。
3.有利于青少年非线性思维方式的形成。
在网络中大量使用的超文本阅读方式是以网状形式来构筑和处理信息的,它是一种跳跃式的、综合的非线性思维方式。
从非线性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的同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并透过这种网状的联系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了传统线性思维所固有的较狭隘、死板的弊端,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发散性思维、拓展青少年的思路;有利于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用系统的眼光看待问题和积极利用现代化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
4.网络是青少年获取各种信息的新渠道。
互联网世界是一个信息极为丰富的大百科世界,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数量按几何级数不断增长,而且这些信息具有时效性、广泛性、多样性的特点,这就容易激发青少年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网络上包含着大量的信息,而且由于青少年的关注点十分广泛,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已经无法及时满足青少年这么多的兴趣点。
5.网络方便了青少年的生活。
随着网络的发展,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事情都可以在网上完成。
再加上智能手机的出现,能随时随地完成网上购物,交易水电费、电话费,观看视频等操作,各类手机应用软件更是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工作效率。
方便快捷的使用方式使得更多的青少年喜爱网络。
(二)、消极方面1.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青少年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体型将在这个期间定型。
青少年一旦投入电脑游戏或者网上聊天,总喜欢打持久战。
长时间面对计算机屏幕,导致青少年生理机能失调、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正常节律被破坏、视力下降、失眠、肌肉酸痛、大脑发育受损、激素水平失衡、免疫能力降低、紧张性头疼、焦虑、颈椎病、干眼病等肉体伤害等等。
同时,由于现在大多数“网吧”是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合用,很多成年人的不良习性也会伤害到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长时间生活在烟雾弥漫和酒气熏天的污浊空气中,会直接引发肺病。
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2.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有些网站为吸引顾客,往往在主页上张贴色情图片,使任何在上网的人有意无意地就能看到。
同时对于国际因特网来说,由于文化传统、社会价值和社会制度的不同,某些色情服务在一些国家是合法的。
这些合法的色情信息就可以无障碍地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这就使得部分道德判断力低的青少年大肆浏览这些网站。
而长期沉迷于黄色文件会使青少年变得早熟、行为轻率、对自己不负责任。
淫秽色情制品通过网络对青少年造成“精神污染”,这些网络“色情文化”严重摧残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将他们引入歧途。
3.网络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构成潜在威胁。
随着互联网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影响程度的不断加深,不同文化类型、意识形态之间的交汇、冲突与整合将越来越明显。
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这使得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西方。
长此以往,对于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国家的政治安定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巨大威胁。
同时,由于网络的世界是一个自由意识的乐园,有的只是信息交流,没有检查者,这种情况容易诱发无政府主义和极端民主化,一些青少年会滥用自己的自由而忽视社会道德伦理的存在。
再者,网络使用的是人机对话方式,这必将导致人情淡漠、疏远,如果长期缺乏沟通与接触,他们就容易产生紧张、孤寂和冷漠的心理,对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造成障碍。
4.沉迷网络游戏、网上聊天。
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上瘾不能自拔,不少学生荒废学业,逃课、旷课,欺骗老师和家长,几天几夜在网吧里度过找不着人。
计算机网络挤占了青少年读书和思考的时间,这就大大降低了青少年学习的认真态度。
因为网瘾、玩游戏不学习而导致成绩直线下降或一直没好过,最终辍学或没考上高中、大学。
同时,现在的青少年普遍缺乏与别人很好交流的能力,一旦在学习或生活上受挫折之后,便会对现实感到灰心失望。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他们会得到内心多种的需求,网络游戏可以使他们在一次一次的拼杀升级后得到自信心的最大满足和一定的成就感。
QQ和MSN等聊天工具使他们可以尽情的和陌生人谈天说地,变换身份,而无需任何的顾忌,也无需任何的责任感。
如此般恶性循环,使得网瘾越来越深,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5.诱发青少年犯罪。
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为青少年犯罪创造了条件,结合近年来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发生在网吧的口角斗殴、偷窃、抢劫等案件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未成年人因上网原因造成的违法犯罪已形成青少年犯罪的主流。
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主要有四种类型:传播色情、暴力、恐怖等网络违法信息;利用网络侵犯他人隐私权、名誉权、财产权等权利;非法破坏或者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基于网络的诱因实施盗窃、诈骗、抢劫、敲诈勒索、故意伤害、强奸、拐卖妇女等违法犯罪行为。
五、建议与对测在飞速发展我国科技化、信息化的今天,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和教育青少年,有效地控制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使网络朝着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方向发展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江泽民同志就曾提出提出“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十六字方针。
?1.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
控制青少年对网络的交往的迷恋程度,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网络交往和现实交往的关系,既通过网络扩大交际面,又重视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虚”“实”结合,从而使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充实,现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还应该积极发挥家长、学校、社会各层面的综合引导作用,形成贯穿各个层级、覆盖各个领域的强大合力,对青少年认识网络、使用网络进行正确引导,改变青少年上网主要倾向于网络游戏和聊天的不良习惯,把其兴趣转移到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上,从而培养高水平的网络爱好者。
一方面,家长作为青少年的启蒙老师和监护人,有义务和责任采取积极措施引导青少年上网行为,随着家庭电脑拥有量的提升,更多的青少年可以在家里使用互联网,因此家长在子女的上网行为的管理中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不能因为网络存在的负面影响而封闭青少年探索网络世界的脚步:也不能任其使用而不加限制。
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引导作用,加强正确的网络理念的培养,充分利用校内网络资源,为学生网民提供绿色上网环境。
2.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机制,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力度。
对网站内容,入网时间和身份证明等方面要细心检查,严格管理,阻止不健康的进口游戏泛滥,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执法部门要对青少年上网场所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的规定。
立法部门应不断完善关于网络管理和青少年上网和网吧经营方面的有关法律规定。
应加强网络警察队伍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提高打击犯罪的能力。
同时,加大网警的现代化装备投入。
还要为学生创造优良的网络环境,把电子游戏作为一项文化产业,组织开发具有我国文化特色、主题健康、情节生动、青少年喜欢的游戏产品。
3.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坚持互联网产品及内容的分层分类管理。
青少年正处于对社会和自身探索的阶段,强烈的好奇心也导致青少年对不健康的网络文化的追逐。
因此,应该加强对网络产品的审核和分级。
限制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使用带有暴力倾向的网络游戏,取缔带有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视频内容,关闭带有色情信息的网站。
同时,由于智能手机在青少年网民中的逐渐普及,需要强化对手机接入的互联网内容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