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7章物种保护的优先原则与生物多样性信息

第7章物种保护的优先原则与生物多样性信息


1)需要保护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先保护区包括热带
区域11个保护区、亚热带区域55个保 护区、温带区域14个保护区,草原和 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保护地点23个。
2)需要保护的野生动物 具有生物多样性国际意义且需要保护
的野生动物包括62种哺乳动物、43种 鸟类、6种爬行动物、3种两栖动物、 10种鱼类、2种昆虫和4种无脊椎动物 (包括海洋无脊椎动物)。
1)具有大量的物种和生态类型,即生 物多样性丰富。
2)特有现象明显,即特有种较多的地 区。
3)作为同一类型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
4)未受干扰或相对而言人类活动影响 较小的地区,该地区可作为环境变化 监测的基准。
5)生长具有特殊价值或重要意义的物 种,如“关键种”(即对生态系统的功 能或结构的保持具有关键作用的物种)、 特别重要的指示种或具有显著经济意 义的物种。
必须选择最有保护价值的物种首先进 行保护,这就涉及保护优先序的问题, 即如何使有限的资源用于最应该保护 的物种。
保护优先序的确定应具有科学依据, 而不是仅取决于人们的喜好。
物种生存现状及物种濒危等级是确定 保护优先序和实施保护计划的科学依 据。(经过基础研究)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赖于政府、民众 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保护优先区域分析的过程:第三优 先保护区要选择能对前两个保护区 多样性积分增补最大的区系,依次 类推,得到保护区优先序。
7.2 中国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的标准 与范围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1994)制定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优先保 护的标准,并确定了优先保护名录1和 名录2,根据名录,确定了以下保护内 容:
第7章 物种保护的优先原则 与生物多样性信息
主要内容
物种保护的优先原则 物种监测 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
在生态系统中,稀有濒危物种是最先 受到生存威胁的种类。
从整个生态系统安全考虑,濒危物种 的出现是生态系统受到威胁的标志。
因此,保护稀有濒危物种是保护生态 系统安全最基本的工作。
然而,人类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 金、人力和社会资源有限的。
7.1.1 分类多样性测度
从系统演化和分类学的角度提出的测 度物种多样性的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归 纳为表征方法(phenetic approach)、系统 发育方法(phylogenetic approach)和分类
学方法(taxonomic approach)3个类型。 。
7.1.2 特有性及关键区系分析
3.怎样利用保护区物种多样性的互 补性,达到尽量利用有限的保护区、 尽可能多地保护物种多样性?
4.如何选择、设计保护区,以利用 最少数量的保护区覆盖某一类的全部 物种?
衡量和选择优先保护区域最 常用也最直观的指标是物种丰富度
(species richness)。如热带雨林的 保护。
在考虑物种丰富度的基础上结 合区系成分的互补性提出的关键区 系分析方法(critical faunas analysis) 。
6)具有重要的生态学价值的地区,如 基本的迁徙路线、基本的繁殖地、基 本的觅食地或对其他生态系统有重要 意义的地区(例如重要水体或湿地的水 源区)。这些地区的丧失将对周围地区 或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
7.2.2 全球多样性意义和优先保护的 标准
关键区系分析方法被用来为保 护某一特定类群的全部物种,设计 保护区优先序和确定最低保护区组 合(the minimum set of areas)。
20世纪90年代,有人提出了分 类多样性(taxonomic diversity)的计 算方法,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互补性, 提出了一套更完善的保护优先区域的 分析方法,即分类多样性测度。
保护优先区域分析的原理与关键区系 分析有一定的相似,但利用分类多样 性指数取代特有性作为分析的依据。
保护优先区域分析的过程:首先根据 分类多样性指数数值累加计算出各地 区区系的多样性积分(diversity scores), 然后选定多样性积分最高的区系作为 第一优先保护区。
保护优先区域分析的过程:第二优先 保护区要选择能对第一优先保护区多 样性积分增补最大的区系,即具有最 高补充多样性积分(incremental diversity scores)的区系。
特有性:指哪些分类单元仅在该地区 范围内存在,在别的地方不存在,其 在该地区的丧失意味着该分类单元在 整个地球上的丧失。
7.1.2 特有性及关键区系分析
关键区系分析:该方法依据的是区系 成分互补的互补性原理。其分析步骤 如下 :
关键区系分析方法的操作步骤
根据已获得的某一类群全部物种的分 布资料,将所有分布地区区系按特有 性的高低排序,选定特有性最高的区 系作为第一优先保护区。
3)需要保护的野生植物 具有生物多样性国际意义且需要保护
的野生植物共有149种,其中菌类6种、 裸子植物17种、被子植物126种。
7.2.1 评价生物多样性重要程度和优 先保护地区的标准
到目前为止,中国尚没有一个较好的、 为多数人所接受的生物地理区划,仅 确定出有些地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 更为重要,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它 们被称为关键地区(critical areas)。这 些关键地区具有以下特征:
关键区系分析方法的操作步骤
将能对第一个保护区保护物种补充种 类最多的区系确定为第二优先保护区。
关键区系分析方法的操作步骤
将能对前两个保护区共同保护物种补 充种类最多的区系确定为第三优先保 护区,依次类推,得到保护区优先序。
7.1.3 保护优先区域分析
保护优先区域分析(priority area analysis for conservation)是以分类多 样性测度和互补性原理为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保护 优先序分析方法。
生物多样性知识的普及与教育则有赖 于信息资源和网络。
如: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程度的确定, 保护生物多样性策略、对策以及政府 方针的确定,必须建立在足够的信息 资源与科学检测的基础上。
7.1 物种保护的优先原则
制订物种保护的优先原则,需 考虑以下问题:
1.如何测定某一保护区的物种多 样性?
2.一些物种是否比其他物种更值得 保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