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艺术之我见
•
行为艺术的观众会无意识的把自己纳入表演中,所以 观众有权法律上和社会伦理上还没有明确的界定,它的 存在有无意义不是个别人说了算的,但是我想说的是, 行为艺术家都是勇士,他们敢于表现自己最内心的一 面
•
当代行为艺术已经深入到中国社会的每个角落。无论 你接受与否,它都将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并 成为 艺术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更好的规 范行为艺术,使其扬长避短,发挥行为艺术良好的示 范、 影响作用,摒弃发展中所要解决和完善的重点工 作。只有这样, 行为艺术才能在艺术市场中夯实基础、 站稳脚跟。同时,进一步加快行为艺术的营销化进程, 为行为艺术进入商 品市场铺平道路。只有这样,行为 艺术才能尽快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并在中国的市场 经济中不断壮大。非正常的、不道德的艺术表现形式, 才是行为艺术。
行为艺术之我所见
手工艺术学院A班 李颖
•
行为艺术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由个 人或群体行为构成的一门艺术。行为艺 术必须包含以下4项基本元素,除此之外 不受任何其他限制:时间,地点,行为 艺术者的身体,以及与观众的交流。该 艺术不同于绘画、雕塑等仅由单个事物 构成的艺术。
卢森堡行为艺术家Deborah de Robertis在参观巴黎的奥赛博物馆时 坐在古斯塔夫· 库尔贝(Gustave Courbet)1866年臭名昭著的绘画作 品《世界的起源》前进行行为艺术。
小野洋子 日本行为艺术《切片》
1964年,小野洋子在卡耐基诵厅第一次表演了她最为 出名的行为作品《切片》(CutPiece),随机挑选上 台的几位观众被要求用剪刀将她的衣服裁成碎片,直 至赤裸。《切片》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激浪艺术浪潮 里的代表作品之一,但洋子并不承认自己属于这一流 派,特别在其舵手乔治· 马西纳斯试图将这场地下艺 术运动等同于一场致力于价值观革命的社会运动,并 试图为其设立宗旨、谱出宣言时,洋子几乎不屑地说: “正是‘流派’、‘运动’、‘团体’这样的概念遏 止了新艺术的活力。我从不认为自己属于任何团体, 当有人想让我加入某场运动中时,我第一个念头就是 逃离。”激浪派曾被称作“音乐、戏剧、诗歌、艺术 中的新达达”,在它初现时的激进期,是以破坏传统 艺术的严肃性,直至解构作品的意义甚至象征意义为 目的的,它嘲笑以“训练”、“继承”和“技巧”为 基础的创作(即“生活者就是艺术家”),以及任何 形而上的艺术意图。
行为艺术需要我们的尊重和理解,行为艺术家们都是 思想和行动上的巨人。行为艺术和其他艺术是一样的, 都是需要被认可的,即使外界还有好多非议,但是艺术 是永远不会认输的,行为艺术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艺术,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行为艺术会上升到一种奇妙的境界。 行为艺术值得我们的尊重,行为艺术家都是思想者中的 巨人,我们应该支持他们。
•
美女艺术家的裸体行为艺术
出生于巴黎的英国美女艺术家 埃里卡· 西蒙(Erica Simone), 她赤身裸体在纽约街头进行各 种日常活动,然后使用远程遥 感器将自己这些裸体镜头拍摄 下来。这位25岁的姑娘在这组 摄影作品中,以各种裸体形象 出现在了城市的每个角落--一 丝不挂地搭乘地铁、在家门口 铲除积雪、在纽约街头买热 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