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MAPGIS绘图步骤1、扫描图件;2、建立工作目录;3、矢量化图;4、建立工程和文件;5、建立标准图框;6、图件位移;7、误差校正;8、造区配色9、图例和责任表10、打印、必要时包括图形裁剪、数据转换、图形缩放、系统库编辑、图例关联等No2 图形处理—输入编辑一、输入编辑步骤主要步骤1、将图件进行扫描将图件进行扫描成灰度、或彩色、或二值。
** 若为*.JPG图则要在Photoshop中将*JPG水平,然后存为*.tiff图。
2、建立相应的工作目录,即建立自已的工作文件夹。
如mapgis学习。
3、将扫描的图像(*.tiff图)拷入到工作文件夹中。
4、将系统库(相当于\mapgis65\slib文件夹)拷到或关系到工作文件夹中。
5、进行读图分析,看分几层。
如水系层(河流、水库、泉等),交通层(铁路、公路、小路、航空线等),断层层(各种断层),地层层(地层界线,地层区,地层注记等),矿产层(各种矿产符号及注解等)。
6、进行系统设置。
单击主菜单右下侧的按扭,弹出“MAPGIS环境设置”如下对话框:单击,将新建的工作文件夹设为工作目录。
单击,将新建的工作文件夹中的slib(色库)目录设为系统库目录。
系统临时目录可以不变化,保持原来的。
矢量字库目录对应CLIB。
7、装入光栅文件。
Mapgis65—图形处理—输入编辑——文件—打开工程或文件(或单击打开工程或文件快捷按钮)--弹出对话框—在文件类型中选“MAPGIS图像文件”,选中要装入的光栅文件—打开。
在工作区域中单击,按快捷工具更新窗口,也可单击右键,选“更新窗口”。
会发现图已装入。
8、编辑层名词典。
单击“图层”菜单—选最下面的,弹出“修改图层名称”对话框。
如右图。
分别选中相应的图层,如0,1,等等,在“当前层名”中输入相应的层名称。
在输入层名时,会有输不进的现象,此时,应拖动鼠标将“当前层名”文本框中从左到右进行选中,然后进行输入就可以了。
9、输入线操作输入线时的操作方法拖动操作:按下鼠标左键不松,拖动鼠标到适当位置后松开鼠标左键的过程。
移动操作:单击鼠标左键,然后松开,移动到适当位置后再按鼠标左键确认的过程。
(选中——确认)10、输入点单击工具栏中的(点工具栏最左侧),区分输入的是点注释(文字)还是点图元(小图形),并赋于不同的参数,进行点的输入。
二、常用命令结束或取消输入操作:单击右键。
自动封闭线:在输入封闭线时,在快封闭时按下Ctrl+鼠标右键。
F5:放大屏幕F6:以鼠标所在位置为中心移动屏幕F7:缩小屏幕F8:线矢量化时加点(在鼠标所在位置加点)F9:线矢量化时退点(一次退一个点)F11:改变线方向(即在数字化时,从线的一头转向另一头)F12:抓线头,抓线上线,靠近线等操作(MAPGIS特有,十分有用)单击(线工具栏最左侧),设置好输入线的参数,利用以上操作方法,进行线矢量化操作。
注意一定要不同性质的地物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并根据读图结果,分别赋于不同的图层中。
三、要点1.将图件进行扫描,成灰度、或彩色、或二值。
若为*.JPG图则要在Photoshop中将*JPG水平,然后存为*.tiff图。
2.建立相应的工作目录,即建立自已的工作文件夹。
将扫描的图像(*.tiff图)拷入到工作文件夹中。
3、进行系统设置。
单击主菜单右下侧的按扭,弹出“MAPGIS环境设置”如下对话框:单击,将新建的工作文件夹设为工作目录。
单击,将slib(色库)设为系统库目录。
系统临时目录可以不变化,保持原来的。
矢量字库目录对应CLIB。
4、装入光栅文件。
Mapgis65—图形处理—输入编辑——文件—打开工程或文件(或单击打开工程或文件快捷按钮)--弹出对话框—在文件类型中选“MAPGIS图像文件”,选中要装入的光栅文件—打开—完成一幅图件的线、点矢量化。
No3 线、点的输入及编辑操作一、几个术语根据第二讲的输入线、点的方法,进行输入线、点。
一定要注意,对于线的操作,要在“线编辑”中找相应的命令。
对于点的操作,要在“点编辑”中找相应的命令。
在线、点输入及编辑中,对于点编辑:输入点,删除点,移动点,拷贝点,修改文本,修改点参数,经常用到,被列于工具栏中。
对于线编辑:输入线,删除线,剪断线,线上删点,线上移点,修改线参数,经常用到,被列于工具栏中。
这些大家都要牢记。
对于“线编辑”,“点编辑”,“区编辑”下的各个功能命令,大家都要反复实践,建立感性认识。
完成一幅图件的线、点矢量化。
在工作区域中右键单击,弹出快捷菜单,选中“打开工具箱”,可调出“工具箱”工具栏,可选用更多的编辑工具。
再次打开快捷菜单,选中“关闭工具箱”,可使之关闭。
二、要点1、画图框如下,四角出,内部抓点画。
2、画完或画了一部分时,要保存,可有两种方式:其一退出时出现对话框,其二点点、线保存图标时出现对话框。
使点线文件新建的工作文件夹中起名。
No4 标准图框-投影变换投影变换,是将图形从一种坐标系下转化为另一种坐标系下,或从一种投影系统下转换为另一种投影系统下。
一、已知图的四个角的大地坐标,生成标准图框1、打开“实用服务”“投影变换”子模块,“系列标准图框—键盘生成矩形图框”或图标。
弹出对话框:2、先选“矩形分幅方法”为任意公里矩形分幅,然后将“图廓参数”和“图廓内网线参数”,“网线类型”,“比例尺”,“坐标系”,“起始带号”等参数输入。
(比例尺为1万,网间隔则设为1km;20万则设为20km;恰为1分米见方。
)3、输入生成图框的线、点参数。
4、输入TK,点“确定”,生成图框5、在“Mapgis投影变换系统中-无标题—文件—另存文件—选中“*.wt*、.wl*、.wp”—保存生成的图框。
No5 图形平移1、计算差值输入编辑—分别打开原图和TK—读出坐标—计算原图与TK差值。
2、平移原图打开原图点、线—其它—整图变换—键盘输入参数—图形变换(选中点、线、面和输入计算差值)—确定—1:1刷新—保存点线文件、工程—退出。
可查新坐标是否正确?No6 误差校正在图形的扫描输入或矢量化过程中,由于操作的误差、扫描设备的精度及图纸的变形等因素,使输入后的图形存在着局部或整体的变形。
为了消除图形的变形,达到图形的精度。
图形输入后必须进行误差校正。
(校正图形变形)我们主要讲矢量数据的误差校正。
按以下步骤进行:一、生成图框1、打开清绘好的图,将图框单独提出,存TK1.WL。
打开清绘好的图—进入—图层—关所有层—改层开关—0层双击—1:1、刷新(只剩下图框)—工作区—部份存文件—存部分线—拉图框—起文件名TK1.WL保存。
TK1.WL文件用于采集校正实际值点用。
2、打开标准图,将标准图框单独提出,存TK2.WL。
打开标准图—进入—将外框删去(只剩下图框内图框和中间坐标线)—工作区—部份存文件—存部分线—拉图框—起文件名TK2.WL保存。
TK2.WL文件用于采集校正理论值点用。
二、采集实际值、理论值1、采集实际值。
A、实用服务—误差校正—打开TK1.WL文件。
B、控制点—设置控制点参数—“采集数据值类型为实际值、5”—确定。
C、控制点—选择采集文件TK1.WL确定。
D、控制点—自动采集控制点。
可控制点—浏览控制点文本看控制点。
2、采集理论值。
A、实用服务—误差校正—打开TK2.WL文件。
B、控制点—设置控制点参数—“采集数据值类型为理论值、5或20”—确定。
C、控制点—选择采集文件TK2.WL确定。
D、控制点—自动采集控制点。
可控制点—浏览控制点文本看控制点。
文件—保存控制点—kzd.pnt—保存。
三、误差校正1、打开要校正的线、点文件。
文件—打开—文件(利用Ctrt+左键选中要校正的文件)—打开。
2、数据校正—线文件校正转换—选择要校正的线文件—确定。
3、将校正后的线文件存盘。
文件—另存文件—选中校正后的线文件(newlin.wl)确定—输入文件名(原文件+COR.WL)保存。
4、同样重复2、3两步骤,将点、区文件一一校正、存盘。
退出—问是否保存—保存。
这样,我们就进行了文件的校正,如果是同时进行有我个同类型文件(如有多个线文件),要进行校正一个,另存一个,否则有被冲掉的可能。
采集控制点时易出错和需注意的地方1、坐标网多处被剪断。
(出现在断点处采集了控制点)2、坐标网有重叠部分线。
(出现重叠处被多处采集控制点)3、装入控制点时不显示控制点⑴.如果没有装入线文件时,不显示。
⑵.控制点显示开关没有打开。
4、存校正后文件时,被点成兰色为要存的文件。
四、建工程看文件校正如何1、图形处理—输入编辑—新建工程—确定—确定—确定—左边框按右键添加项目(地质cor.wl、地质cor.wt、TK.wt、TK.wl)打开—确定—确定—1:1刷新—保存工程和所有点线文件。
2、删去原图中图框和坐标双击地质cor.wl—图层—关所有图层—图层—改变开关—改线—0层ON双击—确定1:1刷新—F7—删线—删去所有坐标线和图框—图层—开所有图层—退出内框—保存点线文件、工程。
No7 造区在线、点文件矢量化完成后,先检查,再造区。
要明白:区是由四周封闭的弧所围成的区域,弧是区的边界。
一、线是否有错误1、仔细检查是否有遗漏的线。
2、放大窗口检查线错误并进行靠近线处理。
3、检查是否有重叠线、自相交线、重叠坐标。
二、造区1、将矢量化图删去外框和坐标线,内框起名内.wl工作区—部分存文件—存部分线—下拉—起名内.wl。
2、内.wl与地质cor.wl合并起名字地质合cor.wl打开内.wl—工作区—添加文件—添加线文件—选中地质cor.wl—打开—1:1刷新—工作区—部分存文件—存部分线—下拉—起地质合cor.wl—确定。
3、修整造区线文件ZQ.wl (打开地质合cor.wl,使其只有选区线起ZQ.wl文件名)打开地质合cor.wl—将不参加造区的线删除,如外图框、部分不造区的水系,公路,交通线等—工作区—部分存文件—存部分线—F7缩小—左键拉矩形圈住所有线—出现对话框—起ZQ.wl文件名—保存—关闭。
4、制作区文件ZQ.WP打开ZQ.wl—其它—自动剪断线—其它—线转弧段—对话框—起名ZQ.WP—保存—关闭窗口—ZQ.WL已改变是否保存—否保存ZQ.WL。
5、打开ZQ.WP—装入ZQ.WL(工作区—装入线文件—ZQ.WL—打开)—其它—拓扑检查。
6、造区其它—拓扑重建—保留区文件—关闭窗口—ZQ.WL文件已经改变—否保存。
7、保存工程文件工程文件—打开—添加项目—选中ZQ.WP—打开—使ZQ.WP处于编辑—1:1刷新—将*.WP推到最上面—删去无用文件—每一区配色(输入区参数)。
三、怎样分区1、打开工具条,使*.wl、wt*打小勾、使之处于区编辑状态;2、将线参数确定好;3、将弧、坐标可见(设置—参数设置—坐标、弧段可见—确定);4、 ctrl+线(抓线);5、线提弧(区编辑—线工作区提取弧—点需提线的线);6、分区(分割区或点需提线的弧)7、充色No8 图例责任表添加1、将别的图件中的图例或责任表复制至本文件中;2、打开*.MPJ—添加图例或责任表—打开—使其处于编辑状态—1:1刷新;3、坐标处于可见状态(设置—参数设置—坐标可见—1:1刷新—检查两个小红点—确定哪个需要移动);使其坐标处于可见状态(设置—参数设置—坐标可见—1:1刷新—检查两个小红点—确定哪个需要移动);4、动责任表(其它—整图移动);No9 图缩放1、放大图打开需放大的图(5万放大至1万)—其它—整图变换—键盘输入参数—图形变换对话框—输入参数(将点线面及其参数变化打勾)—参数输入(位移参数X=0、Y=0、X比例5、Y 比例5、旋转角度0)—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