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檀
描写奴隶们的伐木生活,表达他们对不 劳而获的奴隶主的不满与揭露。
艺术手法
“赋”的运用 《伐檀》全诗3段,每一段的开头两句都是“直 言之”,直接地叙述,是采用赋的手法。 “坎坎”,象声词,仿佛是现场录音,绘声绘 色地描写了伐木场面。我们仿佛听到了砍木声,呼 号声,倒树声,折枝声,当然,我们也听到了叹息 声:多么繁重的劳动啊!不仅要砍下树,而且要把 树运到河的堤岸上,岸坡上,水边上,以便通过水 路运出去。这些艰苦的工作,全凭人力完成,这确 实是多么艰辛啊!
-2. 重章复沓的手法。
章法结构采用的是反复重沓的形式,既开拓了诗的意境, 充实了诗的内容,又加强了诗的音乐性和感染力,强化主题, 突出重点。
-3. 句式灵活多变。 本诗句式安排长短错落,参差灵活,舒卷自如,十分生 动灵活,富于感染力。
-4. 运用”赋“、”兴“的表现手法。
采用”赋“、”兴“的手法,情感真挚,使读者仿佛置 身其中,触景生情,感情强烈。
劳动生活 伐檀 伐辐 伐轮 (繁重、艰辛) 借景起兴 河水 清涟 (反衬) 不稼不穑 伐檀 愤怒责问 不狩不猎 取三百廛、 亿、囷
胡?
县貆、特、 (不劳而获) 鹑反语讽刺不素餐兮 (剥削者本质)
魏风· 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 庭有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 ……
归纳诗歌形式特点
(章法和语句)
四言为主 重章叠唱 使用双声、叠韵、叠字 语气词“兮”的大量运用,增加诗歌的形象性、生
动性,达到传神的境地。
“坎坎”是伐木声,檀树的木质很坚硬,古人用以造车,因
而伐木的劳动强度就很大,很艰辛。奴隶们把树砍倒了, 然后把它们堆放到河岸边,为的是利用水力把这些树木运 走。“干”是岸。“寘”就是堆放的意思。“清”和“涟” 都是形容河水的,“涟”指风吹水面,纹如连锁。这时, 在河岸边,奴隶们想到自己每天都从事着沉重的劳动,但 却过着缺食少衣的生活,而那些奴隶主们,从不知稼穑之 艰,狩猎之苦,却坐在家里吃着美餐佳肴,过着养尊处优 的生活。于是,不平之气陡然而起,他们向奴隶主提出了 尖锐的责问:你自己不种地,为什么拿的粮食特别多?你自 己不打猎,为什么你的院子里挂满了野兽皮?“廛”同缠, 作“束”解。三百缠即三百束,极言数量之多,不一定是 确数。“县”同悬。“貆”,兽名,代指野兽类。“彼君 子兮,不素餐兮!”这句就是直接的指责了:这些“君子” 们,你们不是白白地吃饭吗?“素餐”犹言白吃饭,不劳而 食。第二、三章文字上稍作了变动,一方面为的是反复咏 唱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加深了所要表现的主题。
通假字
廛,通“缠”,束。
县,通“悬”,挂著。
亿,通“繶”
古今异义
彼君子兮 古义:地位高的人。 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不素餐兮 古义:白吃饭。
今义:素的饭食。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 坎坎:伐木声。 • 置:放。前一“之”,代 “檀”,后一“之”,结构 助词,的。 • “置之于河之干兮”,省介 词
诗人思想感情
《伐檀》是一首伐木者之歌。 表达了对剥削者辛辣的嘲讽, 发泄了强烈的不满。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 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 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
《毛诗传》:坎坎,伐檀声。寘,置也。干,厓也。风行水 成文曰涟。伐檀以俟世用,若俟河水清且涟。种之曰稼。敛 之曰穑。一夫之居曰廛。貆,兽名。素,空也。 《毛诗正义》曰:言君子之人不得进仕,坎坎然身自斩伐檀 木,置之於河之厓,欲以为轮辐之用。此伐檀之人既不见用, 必待明君乃仕,若待河水澄清,且有波涟猗然也。君子不进, 由在位贪鄙,故责在位之人云:汝不亲稼种,不亲敛穑,何 为取禾三百夫之田穀兮?不自冬狩,不自夜猎,何为视汝之 庭则有所悬者是貆兽兮?汝何为无功而妄受此也?彼伐檀之 君子,终不肯而空餐兮,汝何为无功而受禄,使贤者不进也?
做车辐丁当砍木头, 砍来放在河埠头。 河水清清纹儿直溜溜。 栽秧割稻你闲瞅, 凭什么千捆万捆你来收? 别人打猎你抄手, 凭什么满院挂野兽? 那些个大人先生啊, 可不是无功把禄受?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 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 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诗歌朗读的节奏根据什么确定?
按照语法结构来确定
如:坎坎||伐檀兮 (状+中) 按照内容表达来确定 如:彼||君子兮 (把“彼”声音延长,有利于突出讽刺、 嘲弄的意味)
内容
《毛诗序》:《伐檀》,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 子不得进仕尔。
《毛诗正义》曰:在位贪鄙者,经三章皆次四句是也。君子不 得进仕者,首章三句是也。经、序倒者,序见由在位贪鄙,令 君子不得仕,如其次以述之;经先言君子不仕,乃责在位之贪 鄙,故章卒二句皆言君子不素飧,以责小人之贪,是终始相结 也。此言在位,则刺臣。明是君贪而臣效之,虽责臣,亦所以 刺君也。
丁丁当当来把檀树砍, 砍下檀树放河边。 河水清清纹儿象连环。 栽秧割稻你不管, 凭什么千捆万捆往家搬? 上山打猎你不沾, 凭什么你家满院挂猪獾? 那些个大人先生啊, 可不是白白吃闲饭?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 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 兮,不素食兮! 《毛诗传》:辐,檀辐也。侧犹厓也。直,直波也。万万 曰亿。兽三岁曰特。 《诗集传》:赋也。辐,车也。伐木以为辐也。直,波文 之直也。十万曰亿。盖言禾秉之数也。兽三岁曰特。
先秦诗三首
魏风· 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 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 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 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 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 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 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 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 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 素飧兮!
《毛诗传》:檀可以为轮。漘,厓也。小风水成文转如轮也。 熟食曰飧。 《诗集传》:赋也。轮,车轮也。伐木以为轮也。沦,小风 水成文,转如轮也。囷,圆仓也。鹑,鹌属。熟食曰飧。
做车轮儿砍树响丁当, 砍来放在大河旁。 河水清清圈儿连得长。 栽秧割稻你不忙, 凭什么千捆万捆下了仓? 上山打猎你不帮, 凭什么你家鹌鹑挂成行? 那些个大人先生啊, 可不是白白受供养!
《伐檀》是一首十分杰出的现实主义诗歌, 其艺术性主要表现在几下几点: -1. 对比手法的应用。 运用对比手法,来反映剥削者与被剥削者 的区别,一些人辛勤劳动却食不裹腹,另一 些人不种不猎却过著优越的生活,结尾句则 以讽刺口吻,昭示出了那些高高在上、自命 不凡的”君子“的原形,揭露了他们寄生虫 的本质。
《诗集传》:赋也。坎坎,用力之声。檀,木可为车者。寘, 与置同。干,厓也。涟,风行水成文也。猗,与兮同。语词 也。书“断断猗”,大学作“兮”。庄子亦云“而我犹为人 猗”是也。种之曰稼,敛之曰穑。胡,何也。一夫所居曰廛。 狩,亦猎也。貆,貉类。素,空。餐,食也。
○诗人言有人于此用力伐檀,将以为车而行陆也。今乃寘之 河干,则河水淸涟,而无所用。虽欲自食其力,而不可得矣。 然其志则自以为不耕则不可以得禾,不猎则不可以得兽,是 以甘心穷饿而不悔也。诗人述其事而叹之,以为是眞能不空 食者。后世若徐穉之流,非其力不食,其厉志盖如此。
艺术手法
然而,艰辛的劳动没有给奴隶们带来任何好 处,血汗换来的劳动成果全被奴隶主老爷霸占, 这是多么不公道啊!我们似乎从“坎坎”的伐木 声中又听到了奴隶们愤恨不平的心跳声。 从全诗来看,“赋”表现在各段对于某一事 物进行铺陈,如伐木运木场面,“尔庭县貆”情 形,以及责问与讽刺等,都是从各个不同侧面不 同层次进行铺陈。一是“直言”,一是“铺陈”, 是赋的两个最主要的特点。
艺术手法
“兴”的运用 “河水清且涟猗”,这句表现上写清清的河水, 凉风吹过,卷起一层涟漪,实际上是暗示了奴隶们内 心的不平,这水面的涟漪正是他们心中的涟漪的写照, 因而有下面一连串的责问与讽刺。写水是为了写心, 写心先写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兴”的作用主要靠联想来实现。在特定的环境 下,两种本来不相及的事物,通过联想,由此及彼。 这里的“河水”与“伐木者”本来是不相及的两种事 物,但在“伐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我们自然而然 地联想到“伐木者”的忿恚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