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伐檀(《诗经·魏风》) 优秀教案

伐檀(《诗经·魏风》) 优秀教案

魏风·伐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把握诗的内容和形式。

(2)整体感悟诗的意境。

(3)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关预习,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反复诵读、圈点批注、分组讨论并自主探究中,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鉴赏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学习魏风·伐檀,加深对当时统治者不劳而获罪恶行径与当时奴隶们愤懑心情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把握诗的内容和形式。

(2)整体感悟诗的意境。

2.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1.导入课程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诗相信同学们都听过,这句诗出自《诗经》,我们今天学习《诗经》中的另外一篇诗歌《伐檀》。

2.老师范读,指导诵读
让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以及情感的流露和感情的变化。

第一次诵读的时候,借助黑板帮助学生排除字、词音义的障碍,这些字词在课前已布置学生利用工具书做了考查,所以叫一位学生上台注一下加点字的音,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

3.作品简介及解题
尤其介绍一下《诗经》,因为同学们知识能力有限,所以作品简介这部分,主要由我来讲,同学们直接接受的方式授课。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程于春秋时期,共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常用赋、比、兴手法。

然后以在分别介绍什么是风,什么是雅,什么是颂,什么是赋、什么是比、什么是兴。

解题:魏:是地名。

风:是音乐曲调。

伐檀:即砍伐檀树。

4.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和我的适当点拨,让学生初步了解整首诗的大致意思。

5.分析诗句,把握诗人情感,归纳主题
(1)这个环节我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让同学们自由诵读此诗,同时提问,这首诗共分为几个章节,每个章节具体讲的是什么事情。

参考答案,一共是三个章节,三个章节讲的内容差不多,现在以第一章节内容为例,分析作者的情感。

(2)第一章节,主要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句:劳动情形。

第二句:借景起兴。

第三句和第四句是议论质问。

最后一句反语讽刺。

然后让同学们试着归纳本作品的主题。

参考答案:作者以反讽的语言表达了对劳动者深刻的同情,对统治者不劳而获的讽刺。

6.分析艺术手法
首先让同学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找出本诗歌的艺术特点,我再通过点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们自己试着归纳本首诗歌的艺术特征。

(1)字数上,参差不齐,但以四言居多。

(2)内容、结构、句式上,三章基本相同。

这种手法叫做重章叠句。

诗歌用重章叠句的手法,一方面突出了劳动得繁重,一方面表现了剥削得严重。

(3)反语的修辞。

(4)比兴手法的使用。

这个艺术特点可以结合上面环节中作品简介来讲解。

7.小结
《伐檀》是诗经中表达对劳动者深刻同情,讽刺统治者不劳而获的经典之作。

诗歌回环往复,充满韵律感,成为了《诗经》中的经典名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