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实验专题综合练习

高中化学实验专题综合练习

高三化学校本作业实验专题综合练习班级座号姓名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变色硅胶干燥剂含有CoCl2,干燥剂呈蓝色时,表示不具有吸水干燥功能B.“硝基苯制备”实验中,将温度计插入水浴,但水银球不能与烧杯底部和烧杯壁接触C.“中和滴定”实验中,容量瓶和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和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干燥或润洗后方可使用D.除去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解析:A.错误,无水CoCl2呈蓝色,具有吸水性;B.正确,烧杯底部温度高。

C.正确,滴定管和移液管需考虑残留水的稀释影响。

D.正确,利用SO2的还原性,用KMnO4酸性溶液除去。

答案:A2.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A.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B.取少量溶液X,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氨水,再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C.室温下向铝和铁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成分反应后静置、过滤,可除去铁粉中少量;铝粉D.已知I3-I2+I-,向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紫色,说明KI3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解析:本题属于常规实验与基本实验考查范畴。

A.饱和FeCl3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并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可制取Fe(OH)3胶体。

滴加过量氨水,就会产生Fe(OH)3沉淀。

B.溶液X中应先滴KSCN 溶液,不呈红色,再滴入适量新制氨水,溶液变红,才能说明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铝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水溶性的偏铝酸钠。

D.溶解平衡I3-I2+I-中,加入适量CCl4,有利于溶解平衡I3-I2+I-向右移动,I2溶解在CCl4中显紫色。

答案:C3.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B.用量筒量取20 mL0.5000 mol·L-1 H2SO4溶液于烧杯中,加水80mL,配制成0.1000 mol·L-1H2SO4溶液C.实验室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D.实验室用图3所示装置除去Cl2中的少量HCl解析:本题属于基础实验与基本实验操作的考查范畴。

A.pH试纸用水湿润后将冲稀待测溶液。

-1 H2SO4溶液与水混合,混合溶液的体积不是两者的简单之和。

C.收集试管带塞子将无法收集到氨气。

D.根据溶解平衡原理,Cl2在饱和食盐水溶解度很小,而HCl极易溶解。

本题以pH试纸试用、常见气体制取、溶液配制、除杂中的实验操作为素材,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悉程度和实验原理的应用能力,试图引导中学化学教学关注化学实验操作的真实性。

答案:D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解析:Fe粉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物是Fe3+,但过量的铁会继续和Fe3+反应,将其还原成Fe2+,即溶液中不存在Fe3+,所以滴入KSCN 溶液不可能显红色,A不正确;AgI的溶度积常数小于AgCl的溶度积常数,所以Agl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不可能产生AgCl沉淀,B 不正确;Al箔插入稀HNO3中,首先硝酸会和Al箔表面的氧化膜反应,然后再和单质铝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硝酸被还原生成NO气体单质铝表面的氧化膜是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的,所以C也不正确;氨水在溶液中会电离出氢氧根离子而显碱性,当遇到红色石蕊试纸时会显蓝色,因此只有选项D正确。

答案:D5.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实验I: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浓H2SO4B.实验II: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但紫红色保持不变C.实验III: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D.实验IV: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有丁达尔现象解析:单质溴能与NaOH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会逐渐消失,A不正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浓硫酸首先将蔗糖脱水生成单质碳,然后单质碳被浓硫酸氧化而被还原成SO2,SO2具有还原性可是酸性KMnO4溶液褪色,所以B不正确;在加热时稀硝酸与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硝酸被还原成NO,NO与空气被氧化生成NO2,NO2是红棕色气体,C不正确;装置Ⅳ属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而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D 正确。

答案:D6.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解析: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除了so42-以外,还可以是SO32-、CO32-、以及Ag+等,因此选项A不正确;CCl4的密度大于水的,而单质碘易溶在有机溶剂中,溶液显紫色说明有单质碘生成,所以只能是原溶液中的I-被氯水氧化成单质碘的,即选项B 正确;因为在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时,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滤去黄光,而在实验中并没有通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所以不能排除K+,选项C不正确;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如果铵盐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且不加热时,产生的氨气不会挥发出来,红色石蕊试纸就不会变蓝色,所以选项D也不正确。

答案:B7.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解析:在酸性溶液中NO3-具有氧化性,被Fe2+还原成NO气体,NO气体在管口遇空气氧化成NO2;没有加碱中和酸,不能说明是否水解;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时有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所以不一定是乙烯。

答案:D8.MnO2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粗MnO2的提纯是工业生产的重要环节。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将粗MnO2(含有较多的MnO 和MnCO3)样品转化为纯MnO2实验,其流程如下:(1)第①步加稀H2SO4时,粗MnO2样品中的(写化学式)转化为可溶性物质。

(2)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O2+Cl2↑+。

+ClO(3)第③步蒸发操作必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已知蒸发得到的固体中有NaClO3和NaOH,则一定还有含有(写化学式)。

(4)若粗MnO2样品的质量为12.69g,第①步反应后,经过滤得到8.7g MnO2,并收集到0.224LCO2(标准状况下),则在第②步反应中至少需要mol NaClO3解析:本题通过MnO 2的提纯综合考察了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产物的判断及有关计算。

(1)MnO 2不溶于硫酸,所以加稀硫酸时样品中的MnO 和MnCO 3分别和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MnSO 4,所以答案是粗MnO 2样品中的MnO 和MnCO 3转化为可溶性物质;(2)MnSO 4要转化为MnO 2,需失去电子,故需要加入NaClO 3做氧化剂,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可以配平,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MnSO 4+2NaClO 3+4H 2O=5MnO 2+Cl 2↑+Na 2SO 4+4H 2SO 4, 因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5Mn 2++2ClO 3-+4H 2O=5MnO 2+Cl 2↑+8H +;(3)第③属于蒸发,所以所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Cl 2通入热的NaOH 溶液中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氯气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NaClO 3属于氧化产物,因此一定有还原产物NaCl ;(4)由题意知样品中的MnO 和MnCO 3质量为12.69g -8.7 g =3.99g 。

由方程式H 2SO 4+MnCO 3=MnSO 4+H 2O +CO 2↑可知MnCO 3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质量为115g/mol×0.01mol =1.15g ,所以MnO 的质量为3.99g -1.15g =2.84g ,其物质的量为mol 04.071g/mol2.84g ,因此与稀硫酸反应时共生成MnSO 4的物质的量为0.05mol ,根据方程式5MnSO4+2NaClO3+4H2O=5MnO2+Cl2↑+Na2SO4+4H2SO4,可计算出需要NaClO3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答案:(1)MnO和MnCO3;(2)5Mn2++2ClO3-+4H2O=5MnO2+Cl2↑+8H+;(3)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NaCl;(4)0.02mol。

9.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实验操作和现象:(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C中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_______,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___________性。

(3)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

①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______;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

②进行实验,B中现象: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

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__________。

(5)合并(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试验。

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时可以氧化单质铜,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方程式为2H2SO4(浓)+Cu△CuSO4+2H2O+2SO2↑;(2)SO2溶于水显酸性,而在酸性条件下NO3-具有氧化性可将SO2氧化成硫酸,从而生成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这说明SO2具有还原性;而NO3-被还原成NO气体,由于试剂瓶中的空气将NO氧化成NO2,因此会出现浅棕色气体,方程式为2NO+O2=2NO2;(3)见解析(2)(4)①要排除空气参与反应,可在反应之前先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由于铜和浓硫酸反应放热,因此产生的白雾中含有硫酸,为防止硫酸干扰后面的反应,需要饱和的NaHSO3溶液除去二氧化硫中混有的硫酸杂质;②甲仅仅是排除了空气,但并没有除去二氧化硫中混有的硫酸,因此会产生大量沉淀,方程式为SO42-+Ba2+=BaSO4↓;而乙虽然排除了二氧化硫中混有的硫酸,但没有排尽空气,由于在溶液中空气可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所以也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方程式为2Ba2++2SO2+O2+2H2O=2BaSO4+4H+。

但由于白雾的量要远多于装置中氧气的量,所以产生的沉淀少。

(5)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得出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

答案:(1)2H2SO4(浓)+Cu△CuSO4+2H2O+2SO2↑;(2)BaSO4还原(3)2NO+O2=2NO2;(4)①通N2一段时间,排除装置的空气饱和的NaHSO3溶液②甲:SO42-+Ba2+=BaSO4↓;乙:2Ba2++2SO2+O2+2H2O=2BaSO4+4H+;白雾的量要远多于装置中氧气的量(5)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3沉淀10.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