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所属系部:汽车学院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技术专业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专业限选课程
1前言
1.1课程定位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限选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关键能力的必修课程。

前导课程:《汽车材料》、《机械基础》、和《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等专业基础课和《汽车电路和电子系统检测诊断与修复》、《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测诊断与修复》、《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诊断与修复》、《汽车传动系统检测诊断与修复》、《汽车行驶、转向和制动系统检测诊断与修复》、《汽车车身控制系统检测诊断与修复》等职业技术核心课程。

平行课程:《汽车舒适系统检测诊断与修复》、《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诊断与修复》等职业技术核心课程以及订单培养课程。

后续课程:《专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及《毕业答辩及毕业教育》等课程。

1.2课程设计基本思路
本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汽车主要使用性能及检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理解有关政策、法规和使用性能检测的内容;了解汽车合理使用的基本途径、国家(或行业)的相关政策与法规;正确分析汽车检测结果,并能根据检测结果提出处理的技术方案。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汽车使用性能检测和检测结果分析、判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该课程的总学时建议为64课时,4学分。

2课程目标
2.1总目标
汽车合理使用和性能检测是汽车从业人员的所掌握的技能之一,能对汽车的各总成进行性能检测,并能分析汽车各总成、零部件的结构、及使用条件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与创新设计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作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所必需的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基本操作技能。

学生能够在理论上进行分析,在实践上具有基本的维修、检测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与创新设计意识。

2.2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影响汽车使用性能的各种因素,找出合理使用汽车的基本途径。

2. 掌握国家或行业颁布的有关汽车维修质量及汽车检测管理的一些相关政策和法规知识。

3. 掌握汽车使用性能检测的内容、目标及意义。

4. 了解汽车性能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

5. 掌握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及检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3能力培养目标
1. 能正确使用常用检测仪器、仪表和设备。

2. 掌握检测结果分析,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正确处理的技术方案。

3. 能合理使用汽车。

4. 掌握汽车使用性能检测的相关法规要求。

2.4 思想教育目标
培养具有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3课程内容及要求
3.1 课业计划
表1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及实施建议
表2 学时分配建议(64学时)
3.2课程教学模式
本课程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通过融入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在课题(或案例)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做到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提高职业素质。

3.3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授课时就告诉学生本次课的任务内容、要求,设计应该涵盖的知识点,以此为基础展开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与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2)案例教学法
由新闻或网上经常报道的“使用不当造成的车辆事故”一事引入汽车使用问题,讲述时结合具体情景,分析使用不当原因,从而使学生更加有效掌握如何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车辆。

(3)小组讨论法
分析影响汽车使用性能结构因素时,向学生提出问题,结合课标的要求展示。

安排学生每4人一组,下发学习方案和学习材料。

通过小组合作探索、交流,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认识,相互借鉴,达成共识。

以此调动学生积极性。

4课程实施建议
4.1 组织实施
本课程采用案例剖析进行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进行考核的方法,结合分组讨论和小组负责人负责制的形式进行教学和管理。

4.2 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1)选用教材:宋保林主编《汽车合理使用与性能检测》
(2)维修资料:《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汽车性能检测相关国家标准
(3)参考教材:陈焕江主编《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汽车性能与使用技术》
4.3教学基本条件
主讲教师:2位。

实训指导教师:1位。

实训要求:汽车性能检测设备。

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室。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本门课程的理论讲授建议采用课件、录像、图片等教学多媒体手段,将电子教案、课件、教学录象、专业图书、维修资料、音像等集中管理使用,并不断更新,开拓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

实训部分是利用整车教学,利用底盘测功机、制动检验台、尾气分析仪等仪器对整车性能检测。

5课程考核及标准
5.1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与期末笔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为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考核方案中加大了过程考核的比重,具体比例是:过程考核占40%,期末笔试60%。

5.2考核评价总表
表3 考核评价总表
6课程管理
6.1课程教学团队
(1)团队负责人:
(2)主讲教师:
6.2责任
课程教学团队负责课程的整体建设、内容的调整、课程的持续发展,并负责协调课程的授课过程,监督课程的实施。

7其它说明
本课程标准由汽车学院汽车运用技术教研室开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