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编制:燕伟东审核:陆纯江苏标龙集团华北分公司编制日期:2016年 1月 5日目录前言 (13)第一章:土方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防治 (14)1、基坑开挖造成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14)1.1挖方边坡塌方 (14)1.2基坑槽底超挖 (16)1.3基坑浸水 (17)1.4流砂 (19)1.5填方边坡塌方 (21)1.6填方出现橡皮土 (25)1.7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27)第二章: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28)1、结构自防水 (28)1.1、防水砼蜂窝、麻面、孔洞渗漏水 (28)1.2、防水砼施工缝渗漏水 (29)1.3、防水砼裂缝渗漏水: (30)1.4、预埋件部位渗漏水: (30)1.5、管道穿墙或穿地部位渗漏水 (31)1.6、水泥砂浆防水层局部阴湿与渗漏水 (32)1.7、水泥砂浆防水层空鼓、裂缝、渗漏水: (32)1.8、水泥砂浆防水层的预埋件部位漏水: (33)1.9、水泥砂浆防水层管道穿过部位渗漏水 (34)1.10、水泥砂浆防水层的门窗部位漏水 (35)1.11、水泥砂浆防水层阴阳角漏水 (35)1.12、水泥砂浆防水层表面起砂 (36)2、措施防水 (37)2.1、卷材防水层空鼓 (37)2.2、埋入式止水带变形缝渗漏水 (37)2.3、后埋式止水带(片)变形缝渗漏水 (38)2.4、粘贴式氯丁胶片变形缝渗漏水 (38)2.5、卷材转角部位后期渗漏 (39)第三章模板一般质量通病及其防治 (39)1、轴线位移 (39)2、标高偏差 (40)3、接缝不严 (41)4、模板未清理洁净 (42)5.模板支撑选配不当 (43)第四章钢筋安装一般质量通病及其防治 (45)1、柱子外伸钢筋错位 (45)2.露筋 (45)3.箍筋间距不一致 (46)4.钢筋遗漏 (47)第五章混凝土一般质量通病及其防治 (47)1.麻面 (47)2.露筋 (48)3.缝隙、夹层 (50)4.凹凸、鼓胀 (54)5.混凝土裂缝 (55)5.1、混凝土裂缝的分类及成因 (55)5.2、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 (74)5.3、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处理技术 (80)第六章砖砌体工程一般质量通病及其防治 (85)1.砂浆强度不稳定 (85)2.砖缝砂浆不饱满,砂浆与砖粘结不良 (86)3.墙体留槎形式不符合规定,接槎不严 (87)4.大梁处的墙体裂缝 (89)5. 主体结构同二次结构接茬裂缝 (90)第七章屋面工程 (92)1.屋面找平层 (92)1.1找坡不准、排水不畅 (92)1.2找平层起砂、起皮 (93)1.3找平层开裂 (96)2.卷材防水屋面 (101)2.1卷材起鼓 (101)2.2转角、立面和卷材接缝处粘结不牢 (102)3.屋面保温层 (103)3.1表面铺设不平 (103)3.2保温层起鼓、开裂 (105)第八章保温隔热工程 (108)1.松散材料保温层 (108)1.1保温层厚薄不匀 (108)2.屋面隔热 (109)1.1架空隔热层风道不通畅 (109)第九章地面工程 (110)1.水泥地面 (110)1.1地面起砂 (110)1.2地面空鼓 (113)1.3地面裂缝 (118)1.4浴厕间地面渗漏滴水 (125)2.板块地面 (129)2.1天然石材地面色泽纹理不协调 (129)2.2地面空鼓 (130)2.3接缝不平、缝子不匀 (132)3.木地板 (134)3.1地板缝不严 (134)3.2表面不平坦 (136)第十章门窗工程 (138)1.铝合金门窗安装 (138)1.1铝合金窗渗漏水 (138)2.塑料门窗安装 (141)2.1塑料门窗与墙体间填缝做法错误 (141)2.2塑料窗渗漏水 (142)第十一章抹灰饰面工程 (143)1.内墙抹灰 (143)1.1砖墙、混凝土基层抹灰空鼓、裂缝 (143)1.2抹灰面层起泡、开花、有抹纹 (150)2.外墙水泥砂浆抹灰 (151)2.1外墙面空鼓、裂缝 (151)2.2外墙面接槎有明显抹纹,色泽不匀 (153)第十二章饰面板(砖)工程 (155)1.室不处砖(外墙砖)墙面 (155)1.1墙面渗漏 (155)1.2饰面不平坦,缝格不均匀、不顺直 (160)1.3饰面色泽不匀 (161)2.室内瓷砖(内墙砖)墙面 (163)2.1饰面不平坦,缝隙不顺直 (163)2.2空鼓脱落 (167)第十三章涂饰工程 (170)1.水性涂料涂饰工程 (170)1.1涂料流坠 (170)1.2刷纹或接痕 (174)1.3饰面不均匀 (175)1.4涂层颜色不均匀 (177)第十四章建筑电气安装工程 (179)1.室内配线 (179)1.1金属管道安装缺陷 (179)1.2硬塑料管道和聚乙烯软线管敷设缺陷 (181)1.3箱、盒安装缺陷 (183)2.灯具电器安装 (185)2.1吊式日(荧)光灯群安装缺陷 (185)2.2开头插座安装缺陷 (187)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 (189)3.1吊顶内敷设的消防管路或线槽缺陷 (189)4.电缆敷设 (190)4.1电缆沟内敷设缺陷 (190)第十五章暖卫管道工程 (191)1.室内给水管道安装 (191)1.1塑料给水管漏水 (191)2.室内排水管道安装 (192)2.1地下埋设管道漏水 (192)第十六章室外工程 (194)1.散水 (194)1.1散水空鼓 (194)2.室外台阶 (195)2.1砖砌台阶水泥砂浆面层裂缝 (195)第十七章外墙保温工程 (197)1、施工质量问题与防治纠正措施 (197)1.1 聚合物砂浆 (197)1.2 保温板安装 (199)1.3 保温浆料现场搅拌 (200)1.4保温浆料的涂抹操作 (201)1.5 网格布埋填 (202)1.6 护面砂浆施工 (203)2、做好外保温工程应加强的措施 (205)2.1强调三大理念 (205)2.2做好工程治理人员培训 (206)2.3做好现场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与素养培训 (206)2.4加强与建设方及其他相关分包单位的协调与配合 (206)2.5加强保温工程的三检制与保温工程的程序化验收与备案制度 (207)第十八章结束语 (207)前言一个工程质量的好坏专门大一部分取决于质量通病的防治。
这些质量通病不仅阻碍工程的质量和结构安全,而且给工程的观感造成较大的阻碍。
优质工程更需注重观感质量,以尽可能的给检查人员良好的观感印象。
公司通过各优质工程的施工实践以及一些优质工程的参观学习,总结出针对常见质量通病的分析和消除的一系列措施,下面列出我司在华北地区承建工程中常见的及重点抓的一些要紧分项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第一章:土方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防治在土方工程施工中,由于各种因素的阻碍,造成的质量缺陷、质量事故,危害专门大。
当结构形成后,上述质量通病专门难处治,往往引起结构某些部位的变形、下沉、开裂、倾斜,或者使建筑物轴线产生较大偏移,阻碍建筑上部结构的安装。
甚至有时会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
因此,土方工程的施工,必须认真按有关规范、规程及标准进行。
质量检验人员,应将土方工程视做关键部位,严格治理,重在事前的预防。
1、基坑开挖造成的质量通病及防治1.1挖方边坡塌方1.现象:在场地平坦过程中或平坦后,挖方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发生塌方或滑塌现象。
2.缘故分析:(1)采纳机械挖方,未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坡度过陡或将坡脚破坏,使边坡失稳,造成塌方或溜坡。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开挖边坡,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侵入坡体内,使土的粘聚力降低,坡脚被冲蚀掏空,边坡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而引起塌方。
(3)软土地段,在边坡顶部大量堆土或堆建筑材料,或行驶施工机械设备、运输车辆。
3.预防措施:(1)在斜坡地段开挖边坡时应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合理放坡,幸免坡度过陡,同时幸免切割坡脚,以防导致边坡失稳而造成塌方。
(2)在有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应做好排、降水措施,以拦截地表滞水和地下水,幸免冲刷坡面和掏空坡脚,防止坡体失稳。
特不在软土地段开挖边坡,应降低地下水位,防止边坡产生侧移。
(3)施工中幸免在坡顶堆土和存放建筑材料,并幸免行驶施工机械设备和车辆振动,以减轻坡体负担,防止塌方。
4.治理方法:对临时性边坡塌方,可将塌方清除,将坡顶线后移或将坡度改缓;对永久性边坡局部塌方,在将塌方松土清除后,用块石填砌或由下而上分层回填2:8或3:7灰土嵌补,与土坡面接触部位做成台阶式搭接,使之接合紧密。
1.2基坑槽底超挖1.现象:基坑槽底部分或全部,开挖深度超过设计深度。
2.危害:槽底超挖部分,扰动原状土的密实性,降低地基承载力,易使基础下沉、开裂、倾斜。
3.缘故分析:采纳机械开挖时,施工现场未设专人盯测槽底标高,造成基坑槽底超挖,简称“基底超挖”。
4.预防措施:(1)机械开挖时,槽底的操纵标高应比设计标高提高15~30cm(华夏第三方检查要求30cm),机械挖完后,再用人工清槽;(2)改进机械挖土的铲斗,减小斗齿扰动土的厚度,相应减少槽底预留厚度。
配合专人,随挖随按槽底设计标高,进行人工清槽。
5.治理方法:清除超挖范围的松土,按软弱地基处理。
1.3基坑浸水1.现象:基坑开挖中或开挖后,被地下水或地面水淹没基坑槽底。
2.危害:基坑槽底地基土被水浸泡,达饱和状态,通过扰动,由固塑状态变成液态,形成“基底扰动”质量通病,阻碍进行正常基础施工操作。
3.缘故分析:基坑开挖时,防水、排水措施没有或考虑不周;或开挖前,不进行人工降水,以及人工降水失效,造成基坑浸水。
4.预防措施:(1)开挖基坑前,在基坑周围的场地上,设置排水系统,截留地面水,防止地面水流人基坑。
(2)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需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可采纳明排水和三级深度挖土法挖基坑。
即挖土深度和排水沟、集水井,始终保持三级深差,每级深差一般为0.2~0.5m。
开挖时,先从标高最低处开始,并在最低处设置集水井。
除明排水后,也可采纳各种井点降水法,将地下水降至基坑最低标高以下0.5m 再开挖。
(3)假如基坑开挖后,不能立即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时,可在基坑设计标高之上,预留0.15~0.3m(华夏第三方检查要求30cm)厚的土不挖,待下一工序开始前,再人工开挖至槽底的设计标高。
5.治理方法:已浸水的基坑,要立即查找造成水浸的缘故,并针对缘故,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将水排净,水未排净前不得有人进入槽底踩踏,待晾晒后再用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非粘质土,晾晒后地基土无扰动,可不进行处理。
1.4流砂1.现象:开挖基坑时,遇粉、细砂层,由于排水方法不当,粉粒、细砂粒随抽水而发生“浮扬”状态,头天挖至设计标高,第二天坑底又在设计标高以上,造成坑底土层上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