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免疫球蛋白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Ig Immunoglobulin
1. 抗体(Antibody,Ab):指B淋巴细胞 受
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
后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
球蛋白。
体液免疫 - 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
2.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
(1)V区:V、J基因编码
CDR1、CDR2 CDR3 85 V基因片段
三、免疫球蛋白类型转换 概念:又称同种型转换(S/S转换),指B细胞接 受抗原刺激后,首先合成IgM,在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可以转变成合成IgG,IgA或者IgE的B细胞。
2.IgM
(1)分子量最大,存在于血流中 (2)胚胎期唯一可以合成的Ig (3)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Ig,半衰期5天 (4)具有强大的调理、激活补体及杀菌作用 血型抗体主要为IgM 单体IgM:B细胞最早出现的重要表面标志
3.IgA
血清型IgA:单体,存在于血清中
分泌型IgA:双体、三体及多体
3.各功能区的作用:
(1)VL、VH:与抗原特异结合的部位
(2)CL、CH1:Ig同种异型的的遗传标记
(3)CH2:补体结合位点所在,IgG可借CH2区 主动通过胎盘由母体传给胎儿。 (4)CH3/CH4:具有与多种细胞结合的功能。 (5)铰链区: Ag和Ab结合后,铰链区发生构型变
化,使存在于CH2区补体结合位点暴露,使补体得
II 决定簇互补区(互补决定区): complementarity—determining region,CDR VL、VH的超变区受链内二硫键作用而折叠成特定 的空间构型,供抗原决定簇互补结合,故将超变 区又称为互补决定区。
III
独特型决定簇(idiotype determinants)
Ig超变区结构是该Ig分子所独特具有的遗传 标记结构,故又称为独特型决定簇。
I 超变区(HVR,hypervariable region Cleft ):指 在V区(轻链和重链)内氨基酸组成及序列变化最 为剧烈的特定部位。
非HVR区-FR骨架区:Ig超变区之外的部位,其 氨基酸序列、组成相对保守,称为骨架区。作用: 稳定CDR结构,以利IgCDR与抗原决定簇精细特 异地结合)
1.Ig重链VDJ基因重排及C基因 (1)V区:V、D、J基因编码 V基因:CDR1、CDR2 (119) D基因及V-D:大部分CDR3 (30) D-J基因:CDR3其余部分及骨架区(6) (2)C区:C基因编码 (9) 之前有S区 是重组酶识别部位,在类别转换中有重 要 作用
2 .Ig轻链VJ基因重排及C基因
3.独特型(idiotype ,Id):同一个体内不同B细胞克隆产
生的Ig V区的抗原特异性各不相同,其超变区各自具备 的独特抗原决定簇结构,称为抗体的独特型。 独特型决定簇主要存在于Ig的超变区。由若干表位组
成(idiotope), 后者可以刺激异种、同种异体,甚至同一
个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抗独特型抗体
噬菌体表面呈现的小分子抗体
图示 人鼠嵌合抗体的制备
图示 鼠单抗可变区的人源化(CDR移植)
1.多克隆抗体(PcAb):
多数天然抗原具有多种抗原决定簇,注入机体
后可刺激多个B细胞克隆发生免疫应答,产生多
种相应抗体,这种由多个克隆细胞产生的多种抗
体混合物,即为多克隆抗体.
2.单克隆抗体(McAb):
由一个细胞克隆产生的只作用于某一 种Ag决定簇的均一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3.基因工程抗体(GeAb):
第二节、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
1.同种型:指同一物种内所有个体共有的Ig的抗原特 异性结构。同种型抗原决定簇存在于Ig的CH、CL 区。
根据CH抗原特异性的差异,分5类 ,亚类
根据CL抗原特异性差异,分2型, 亚型 2.同种异型:指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间的Ig在抗原性 上的差异。同种异型抗原决定簇存在于Ig的CH1、 CL区的特定部位。
以结合。也利于抗体分子超变区与抗原决定簇吻合,
三、Ig 分类及分型
(1)根据重链氨基酸组成、序列及结构的差
异,将Ig分为五类,即
IgM (µ ) 、IgG(γ)、IgA(α)、IgD(δ)、IgE(ε)
(2)根据轻链氨基酸组成、序列及结构的差
异,可将轻链分为两型:κ 和λ 型
每一Ig单体分子两条重链必须同类,两条轻
单链抗体,最小识别单位,双价小分
子抗体、双特异性抗体)
2 噬菌体抗体:是将克隆的Ab V区基因与一种丝 状噬菌体DNA上的基因精确连接,转染细菌后在
其膜表面表达Fab或单链抗体(ScFv)-噬菌体外
壳蛋白的融合蛋白
3 胞内抗体:借助基因工程手段,获得仅在细胞
内表达,并仅作用于胞内靶分子的抗体或其片段。
特点:发生类别转换的B细胞V区不变,只有重
链的C区发生类或亚类的变化
机理:发生在C基因的5’端的S区。可能是通过缺
失模式或RNA剪切实现的。
免疫球蛋白的等位基因排除现象
已知一个成熟的B细胞仅能表达一类重链和一型轻
链,而其他类型重链和轻链基因均处于阻遏状态,
不能表达。
对于特定的B细胞。其两条染色体上编码重链或轻
链必须同型。
四、IgG的水解片段
1. 木瓜蛋白酶(papain)水解片段 酶解部位:重链间二硫键近氨基端 形成片段:两个相同单价抗原结合片段(Fab) 一个可结晶片段(Fc) 功能:Fab—保留与抗原特异结合的功能,但是 单价的 Fc—保留重链的抗原性及相应功能区的 生物活性
2. 胃蛋白酶(pepsin)水解片段
二、Ig的功能区及其功能
1.定义:Ig的H链、L链每隔110个氨基酸由链内二 硫键连接构成一个能行使特定功能的球形结构, 称为Ig的功能区(domain,结构域)。 2.功能分区:
(1)L链:VL、CL
(2)H链:VH、CH1、CH2、CH3(CH4)
(3)铰链区:位于CH1、CH2之间,富含大量脯 氨酸和二硫键,不易形成α螺旋,对蛋白酶处理 很敏感。
Ig的其它结构:
1.J链(Joining chain):由浆细胞合成的 酸性糖蛋白。 作用:在Ig羧基端连接Ig单体成为双体 (SIgA)或五聚体(IgM),起稳定多聚 体结构及参与体内运转的作用。
2.分泌片(secretory piece,SP):由粘
膜上皮细胞合成的糖蛋白。
作用:保护SIgA抵抗外分泌液蛋白酶的降 解。利于SIgA分泌到粘膜表面。
酶解部位:重链间二硫键近羧基端 形成片段:双价的抗原结合片段F(ab’)2 pFc’
功能:F(ab’)2—具有与抗原特异结合的功能,
而且是双价的
pFc’—无任何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
碎片
3. Ig水解片段研究意义: (1)阐明Ig的结构及生物活性
(2)经酶降解的Ig,不仅可浓缩制备,而
且可提高疗效,减少超敏反应的发生。
(1)存在于乳汁、唾液及外分泌液中
(2)局部免疫、激活补体(替代途径)、ADCC
4.IgD (1)为B细胞的分化受体 (2)防止免疫耐受的发生
5.IgE: (1)正常时含量极低(0.002%) (2)两类Fc受体—高亲和力受体:与I型超敏 反应有关 低亲和力受体:与ADCC有关
分类:个体独特型/公有独特型,
Ab2α /Ab2 β /Ab2 γ/ Ab2 ε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基因的遗传 控制
一 、Ig的基因定位及结构 L chain : : No.2 chromosome : NO. 22 chromosome H chain: NO.14 Chromosome
二 、Ig的基因控制
链的两个等位基因中,仅其中之一可以得到表达。
此称为等位基因排除现象
四、抗体多样性机制
1.
多基因控制
2.V-D-J及V-J连接的多样性
3.体细胞的基因突变
4.H
、L链的随机组合
第四节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与功能
1.IgG
血清含量最高(75%) 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半衰期长21天左右 唯一通过胎盘的Ig 抗感染、参与自身免疫、超敏反应
第五节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IgSF
一、组成 与Ig结构相似,遗传基因同源,主要 以膜蛋白形式存在于细胞表面,有识别和传递 信号功能,将此类蛋白称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二、结构特点
由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组成
胞外区可以含有1个或数个Ig样结构域,每个V
区/C区外形相似,90-100个aa 残基组成
第六节、抗体的制备
的球蛋白。 包括:抗体 化学结构与抗体相同但是无抗体 活性的异常免疫球蛋白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对称的四肽链模型
(1)2条长链,重链(Heavy chain,H
链):含450-550aa
(2)2条短链,轻链(Light chain,L
链):含214aa
(3)2个端 N端,C端 (4)2个区 可变区(variable region,V区):近 氨基端(N端)L链的1/2和H链的1/4或1/5 恒定区(constant region,C区):近羧 基端L链的1/2和H链的3/4或4/5 (5)2种二硫键 H-H H-L
由基因重组技术制备的抗体,称为基因工程 抗体.其原理是:借助DNA重组和蛋白质工程 技术,按照人们的意愿,在基因水平上,Ig分 子进行切割,拼接或修饰,重新组装成新型抗 体分子。
目前出现的主要种类:
1、对鼠源性抗体的改造
•人-鼠嵌和抗体 •人源化抗体(CDR移植抗体等) •小分子抗体 :由Fab、Fv组成的抗体片段,仅为 IgG的1/3—1/12 (Fab片段,单域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