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护理心理学课件第六章 临床心理干预技术
护理心理学课件第六章 临床心理干预技术
• (4)自我调节技术 • 强调通过自身有意识、有步骤地控制体内活动、
情绪体验以改变不良行为反应。 • 众多的放松训练法都属于此类技术,如气功中的
松静功、瑜珈、坐禅、静默法、渐进性放松训练、 生物反馈等。
行为治疗的基本过程
• (1)确认来访者的不良行为,据此可制定治疗目 标、选择治疗技术和方法
• (2)以适当的技术方法对不良行为进行矫正,帮 助来访者建立起新的行为方式
• 1. 良好医患关系的原则 • 2. 保密性原则 • 3. 计划性原则 • 4. 针对性原则 • 5. 综合性原则 • 6. 灵活性原则
三、心理干预的基本阶段
• 1. 问题探索阶段 • (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 (2)收集资料 • (3)巩固求助动机 • 2. 分析认识阶段 • 3. 治疗行动阶段 • 4. 结束巩固阶段
厌恶疗法、消退疗法、发泄疗法、思维阻断法。
行为治疗的类型
• (2)操作性行为疗法 • 原理: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机制 • 用奖励强化所期望的行为,用惩罚消除不良行为 • (3)替代学习疗法 •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其理论依据 • 包括示范法、自信训练法、行为契约法、积极实
践法等
行为治疗的类型
• 1.首先要深入了解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如焦虑和 恐惧)是由什么样的刺激情境引起的,全面系统地 找出病人一系列恐怖或强迫的事件或观念,把所 有焦虑或害怕反应的程度由弱到强按次序排列成 “焦虑阶层”。
• 2.教会患者一种与焦虑、恐惧相抗衡的反应方式, 即松弛反应或称放松技术
• 3.让病人想象,或让其进入实际情境,把松弛反 应技术逐步地、有系统地和那些由弱到强的焦虑 阶层同时配对出现,形成交互抑制情境
绪。在临床中进行紧急处置的心理干预技术主要 有支持疗法、放松疗法,对焦虑、抑郁、恐惧等 情绪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指导、诊断与治疗。 • (2)各类心身疾病患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支 气管哮喘、溃疡病等。 • (3)长期慢性躯体疾病患者:既对治疗不满意、又 丧失信心,因而需进行心理上指导的求助者。
• 2. 精神科患者 某些精神病的早期诊断、鉴别以 及心理治疗的进行。
• (3)记录靶行为的基线水平及变化过程,以评价 治疗过程
常用行为主义心理干预技术
• 1.系统脱敏疗法 • 用途:治疗恐怖症、强迫症和焦虑症 • 原理:人的肌肉放松与焦虑是两个对抗的过程,
两者是不能相容的。一种状态出现,必然会对另 一种状态产生抑制作用。 • 治疗步骤:建立焦虑层级、肌肉放松训练和实际 治疗。
3.人本主义治疗或咨客中心治疗
• 重视人的自我实现理想、需要层次,重视人的情 感体验与潜能
• 治疗师应该具有高度的同理心,强调以平等、温 暖、关切和开放的态度对待咨客或患者
4.系统治疗
• 强调个体与人际系统间的心理动力学关系的治疗 方法
• 对系统整体和人际系统中各种互动联系的关注, 即强调不仅对于个体而且对于个体所处的周边人 际环境的关注,并注重改善个体的周边人际环境 对个体思维和行为模式的影响。
四、常见心理干预技术的分类
1.精神分析治疗及心理动力性治疗 • 由弗洛伊德创立的 • 特征是对于人的潜意识和人格发展提出了内容丰
富而复杂的一套心理动力学学说 • 目前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都深受其影响
2.认知行为治疗
• 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 件反射等学说为理论基础。
• 人类的行为乃至思维模式是通过后天学习以及接 受环境中各种信息反复刺激的结果,因此通过给 予奖赏或惩罚的体验,可以分别“强化”或“弱 化”某一种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第六章 临床心理干预技术
学习目标
• 1. 掌握:心理干预的原则、技巧;行为主义、认 知主义的心理干预技术。
• 2. 熟悉:咨客中心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的心理干 预技术。
• 3. 了解:各种心理干预技术的适应症与不足。
第一节 概述
一、心理干预的适用范围 • 1. 综合性医院的相关病人 • (1)急性疾病患者:往往存在严重的焦虑、抑郁情
行为治疗的基本假设
• (1)如同适应性行为一样,非适应行为也是习得 的,即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不适应行为的。但要 注意并非所有行为变化都是学习引起的。
• (2)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习得的不良或不 适应行为,也可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 为。
行为治疗的类型
• (1)应答性行为疗法 • 根据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原理建立起来的 • 可以消除异常的条件反射,建立正常的条件反射 • 应答性行为疗法由一组疗法构成,包括暴露疗法、
• 3. 其他病人和他它工作 • 性变态的确诊与心理指导 • 性功能障碍的诊断、治疗 • 儿童心理障碍的确诊、治疗 • 对有关工作、学习、家庭生活、恋爱、婚姻、计
划生育中所遇到的医学心理问题的答疑与指导。
• 向健康和亚健康人群介绍各种心理卫生知识,促 使保障心身健康知识的普及及措施的落实。
二、心理干预的原则
• 通过给予不愉快刺激(如电击或服用催吐剂), 使求助者的某些不受欢迎的行为减少,以至消失。
• 4.放松训练
• 按一定的练习程序,学习有意识控制或调节自身 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降低机体唤醒水平,调 整那些因紧张刺激而紊乱了的功能。
• 渐进性肌肉松驰疗法:通过对肌肉反复的紧-松循 环练习,促进肌肉放松和大脑皮层唤醒水平下降。
五、心理干预中的技巧问题
• 1. 建立良好治疗关系的技巧 • (1)见面时互致问候 • (2)挑起话题 • (3)空间安排与设施 • (4)减少神秘感、不安全感 • 2.倾听与询问的技巧 • 3.影响对方的技巧
第二节 行为学派的心理干预技术
• 行为治疗(Behavior therapy):使用通过实验而 确立的有关学习的原理和方法灌疗法:将求助者直接置于感到害怕的事物面 前,反复多次,达到最高的紧张程度。求助者的 害怕达到最大值后,自然会出现放松状态。
• 2.正强化疗法 • 理论基础:操作条件学习
• 想要使某人的某一行为增多,那么我们可以在他 偶然出现这一行为时给予关注和奖励。这样,希 望的反应会增加。
• 3.厌恶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