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心理学试题三
一、名词解释(共10分,每个2分)
1、动机
2、意志
3、能力
4、思维
5、注意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脑是心理的,心理是脑的。
2、分析器由、和。
3、吃过梅子的人一听到“梅子”这个词就会分泌唾液。
这属于第
信号系统。
4、中枢在大脑的颞叶;中枢在大脑的额叶。
5、学生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这属于注意的;走神属于注意的。
6、“自知之明”属于知觉;“度日如年”属于。
7、在100克的重量上增加3克,甲同学能觉察出重量的差异;当增加5克时,乙同学能觉察出重量的差异。
这说明甲同学的差别阈限比乙同学的差别阈限,乙同学的差别感受性比甲同学的差别感受
性。
8、“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属于知觉的;蓝光下的国旗我们仍然知觉为红色,这属于知觉的。
9、是一个人所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脑积累经验的功能表现。
它包括、、或三个基本环节。
10、情绪发生快而多变的人是的气质类型,情绪发生慢而弱的人是的气质类型。
11、道德感从表现形式上看,大致可分为的道德感、
的道德感和道德感。
12、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叫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积极的,起促进作用的,叫迁移。
习惯于右脚起跳的人在学习左脚起跳的撑竿跳高就不容易,这是迁移,会骑自行车的人学骑摩托车相对较容易,这是迁移。
三、选择题(共15分,前7题是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后4题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1、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状况下出现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叫()。
A、热情
B、激情
C、应激
D、心境
2、用粉笔在黑板和墙壁上画同样一个圆,但我们看起来黑板上的圆清楚分明,墙壁上的圆模糊不清,这说明了我们的知觉具有()这一特性。
A、整体性
B、理解性
C、相对性
D、恒常性
3、当人或动物面临一个新的情境时,会进行各种尝试,以求得动机的满足,这种学习属于:()
A、机械学习;
B、试误学习;
C、顿悟学习;
D、模仿学习;
4、人们通常都有这样的感受:遇到高兴的,往往使人精神愉悦,心情激动;如果身体不适,情绪往往就不好,这表明
()
A、人的心理活动来源于心脏
B、人的心理与生理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
C、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人脑
D、人的心理活动是通过人的言行来表现的
5、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无意后注意
D、有意后注意
6、表象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但表象比知觉()
A、更具体
B、更形象
C、更清晰
D、更概括
7、人的性格的形成,主要由哪种因素决定。
()
A、遗传
B、社会环境
C、家庭
D、学校
(多选题)
8、按照记忆的时效可分为哪几种记忆()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运动记忆
D、长时记忆
9、请选择人与动物皆具有的心理现象。
()
A、感知觉
B、第二信号系统
C、情感
D、意志
E、情绪
F、具体思维
10、请选择下列现象那些是条件反射。
()
A、酸食物入口,唾液增多
B、小明家的小狗一听喊小虎就跑过来
C、谈梅生津
D、对钱的喜好。
11、下列哪些心理特征属于先天性的。
A、气质
B、素质
C、能力
D、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四、实例分析(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为什么A组的八条线段会感觉为四组,而B组的却首先知觉为三个长方形?
2、在我们背诵比较长的文章时,那些部分容易记,那些部分不容易记,为什么?
3、一些现代派的雕塑,有时刚开始看不出是什么,但当人家告诉你是什么时,你便会越看越像。
4、企业不惜重金聘请漂亮的名人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这样做有效吗?试用学习过的有关理论解释为什么?
5、请解释书上这个公式的意义。
△R/R=K
五、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1、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学生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3、意志和认识、情绪的关系是什么?
4、态度的形成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六、论述题(共25分)
1、教学中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10分)
2、过错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矫正学生的过错行为?(15分)
心理学本科试题三答案
三、选择题(前七题每小题1分,后四题每小题2分)
1、C;
2、C;
3、B;
4、B;
5、C;
6、D;
7、B;
8、ABD;
9、AEF;10、
BCD;11、BD;
四、实例分析(每小题3分,指出正确的原理1分,分析合理2分,共15分)
1、知觉的整体性,原因是一般把封闭的看作整体。
2、前倒摄抑制。
中间的难以记忆,中间受到前后两个因素的干扰。
3、知觉的理解性。
4、态度的转变,喜欢是转变态度的重要影响源之一。
5、韦伯定律。
R表示原初的刺激的强度,以R+△R表示刚刚觉察出较原
初刺激强一些的刺激强度,那么在一定的范围内,每一种感觉的差别阈限都是一种相对常数,用K表示。
五、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1、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
(1分)培养的途径有:(1)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1分)(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1分)(3)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
(1分)(结合实际再答,加1分)2、生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通常是指学生在学校的中学习。
(1分)(1)与人们实践中直接认识事物的过程稍有区别,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1分)(2)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科学世界观、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
(1分)(3)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1分)(结合实际再答,加1分)
3、意志和认识、情绪的关系是什么?
意志和认识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
(1分)其次,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没有意志行动,不可能有认识活动。
(1分)(结合实际再答,加1分)
意志和情绪也有密切的联系:情绪既可以成为意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1分)同时,意志也以帮助克服消极情绪的干扰,把意志行动贯彻到底。
(1分)(结合实际再答,加1分)
4、态度的形成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1)社会信息的影响;(1分)(2)强化;(1分)(3)模仿;(1分)(4)罢休的规定和期望。
(1分)(结合实际再答,加1分)
六、论述题(共25分)
1、教学中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10分)
学习动机是掌握知识、形成高尚完美品德的重要组成因素,激发是激发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培养是把社会要求变为自己的内在的学习需要的过程。
(1分)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常采取方式有:
(1)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1分)
(2)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和积极性(1分)(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1分)
(4)表扬与批评、奖与惩的作用(1分)
(5)竞赛的影响(1)
(根据展开的情况,决定其余4分的得分情况)
2、过错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矫正学生的过错行为?(15分)
一、过错行为指学生经常会产生一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这些
行为称之为过错行为。
(1分)
二、过错行为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外部原因和与内部原因
两大方面及交互作用。
外因,主要是家庭的影响、同辈群体及学校的影响与成人社会的影响,(2分)而内因则主要是成长中的学生成长中的学生社会导向能力不强和发展期所特有的年龄上与个性上的某些心理特点。
(2分)
三、过错行为矫正的方法
(一)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1分)
(二)抓时机,引起内心震动(1分)
(三)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1分)
(四)提供范例,增强是非感(1分)
(五)进行考验,反复教育(1分)
(六)区别对待,动作教育机智(1分)
(六点每一小点1分,根据展开的情况决定其余4分的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