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汉语是一门充满趣味的语言,不同的句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语调语气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
教师提问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所以师范生们在课堂提问时,一定要结合具体课文内容给学生设置相对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认真思考,踊跃发言。
1.问题要明确。
首先,师范生在设置问题时,问题的指向要明确,即需要明确要寻找什么样的答案。
如果范围太大,学生就会无从下手。
其次,给学生回答问题的途径也是使问题明确的一个重要方法。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新课程学习目标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过程与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学习方法。
2.要保证有思考问题的时间。
在问题实施的过程中,要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
提出问题后,学生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这是许多初登讲台的师范生们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精心设置的问题,本来需要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答案,但是几分钟后,自己就按捺不住,开始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
明知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读思考,可又担心课堂任务无法按时完成,于是一路开讲,却使学生养成了懒于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总是放弃思考,等待答案。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师范生把课堂的重心从自己如何教转移到学生如何学的目标上来。
在这样的要求下,师范生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多听听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在与学生的反馈交流中,检验自己提问的效果。
3.规范提问语言。
教师用语讲求“规范”两字,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更要求精炼、简洁、准确。
师范生绝不能对问题的语言组织掉以轻心,有时往往是因为教学语言啰唆重复、不够简练而导致学生对语句的理解产生偏差,出现“启而难发”或答非所问的现象。
师范生应精心设计每一个提问,做到恰如其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但是,提问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的手段。
现代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所以,提问的前提应当是学生充满兴趣、信心地自主学习。
不应当用提问来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应充分掌握提问的艺术,适时、适当、适度地提问,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