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也称“比特”或“信息量”
------
bps(bits per second每秒比特数
bps 是网络传输中一个最基本的网速单位,而比特流常用于拨号上网时代,最快的网速也就几十 kbps(1024bps,常指在网络中传输的数据流,也就是说上网比特流
两个概念:
1 计算机专业术语, 是信息量单位, 是由英文 BIT 音译而来。
二进制数的一位所包含的信息就是一比特,如二进制数 0101就是 4比特。
2 二进制数字中的位,信息量的度量单位,为信息量的最小单位。
数字化音响中用电脉冲表达音频信号,“ 1”代表有脉冲,“ 0”代表脉冲间隔。
如果波形上每个点的信息用四位一组的代码表示,则称 4比特,比特数越高,表达模拟信号就越精确,对音频信号信号还原能力越强。
计算机中的位
二进制数系统中, 每个 0或 1就是一个位 (bit, 位是数据存储的最小单位。
其中 8bit 就称为一个字节 (Byte 。
计算机中的 CPU 位数指的是 CPU 一次能处理的最大位数。
例如 32位计算机的 CPU 一次最多能处理 32位数据。
Bit ,乃 BInary digit(二进制数位的缩写,是数学家 John Wilder Tukey提议的术语(可能是 1946年提出,但有资料称 1943年就提出的
字节
字节(Byte :字节是通过网络传输信息(或在硬盘或内存中存储信息的单位。
字节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用于计量存储容量和传输容量的一种计量单位, 1个字节等于 8位二进制。
帧
帧的传输
-----在网络中,网络设备将“位”组成一个个的字节,然后这些字节“封装” 成帧,在网络上传输。
为什么要把数据“封装”成帧呢?因为用户数据一般都比较大, 有的可以达到 MB 字节, 一下子发送出去十分困难, 于是就需要把数据分成许多小份,再按照一定的次序发送出去。
在网络中,网络设备将“位”组成一个个的字节,然后这些字节“封装”成帧,在网络上传输。
为什么要把数据“封装”成帧呢?因为用户数据一般都比较大,有的可以达到MB 字节, 一下子发送出去十分困难, 于是就需要把数据分成许多小份, 再按照一定的次序发送出去。
以太网的帧值总是在一定范围内浮动,最大的帧值是 1518字节,最小的帧值是64字节。
在实际应用中,帧的大小是由设备的 MTU (最大传输单位即设备每次能够传输的最大字节数自动来确定的。
帧是当计算机发送数据时产生的,确切地说,是由计算机中安装的网卡产生的。
帧只对于能够识别它的设备才有意义。
对于集线器来说,帧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是物理层设备,只认识脉冲电流。
有许多人对帧不理解,所以不能很好地理解交换机与集线器的区别。
看了以上这么多, 也许你还是不明白, 其实, 二进制并不是网管员要打交道的东西, 而帧才是网管员真正要注意的东西, 所以在 Windows 2000的“网络监视器” 中, “帧” 才是被监视的对象。
但我们究竟怎样监视帧呢?
网络上的帧
---数据在网络上是以很小的称为帧(Frame 的单位传输的,帧由几部分组成, 不同的部分执行不同的功能。
帧通过特定的称为网络驱动程序的软件进行成型,然后通过网卡发送到网线上,通过网线到达它们的目的机器,在目的机器的一端执行相反的
过程。
接收端机器的以太网卡捕获到这些帧,并告诉操作系统帧已到达,然后对其进行存储。
就是在这个传输和接收的过程中, 嗅探器会带来安全方面的问题。
数据帧
----Frame,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 。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职责是控制相邻系统之间的物理链路,它在传送“比特”信息的基础上,在相邻节点间保证可靠的数据通信。
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把用户数据封装成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