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等温线图的影响因素

浅析等温线图的影响因素

浅析等温线图的影响因素摘要:学生在熟练掌握等温线图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再联系具体区域的自然或人文地理特征,等温线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本文对影响等温线图的五个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等温线;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因素作者简介:陈耀雄,任教于甘肃省陇西县第一中学。

等温线图是用若干条等温线来表示一个地区气温分布状况的地图。

它能将不同地区气温差异、形成原因及内在规律等以图像形式表达出来,能较好地体现“以能力测试为主”的高考指导思想。

分析近几年考题可以看出,关于等温线图知识点的考查,出题角度更加巧妙,综合性和能力要求不断提高。

出题形式尽管多样,但核心考点不变。

牢固把握等温线图的影响因素原理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

下面分析如下:一、纬度因素纬度位置决定了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同纬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相同,纬度越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

受此影响,在南北半球,无论7月或1月,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因此可根据等温线图中等温线的南北递变情况,可判定图示区域所在的南北半球。

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

即“北增为南、南增为北”。

二、海陆因素陆地受热快,散热也快;海洋受热慢,散热也慢。

受其影响,夏季,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低于同纬海洋。

因此,等温线在海岸地带发生着季节性的弯曲变化,变化情况如图1、图2所示(图中虚线为等温线,T1、T2位于北半球,T1>T2;T3、T4位于南半球,T3>T4)。

提示:7月,阳光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为夏季,同纬地区陆地气温高于海洋,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向高纬(低温区);此季节南半球为冬季,同纬度陆温低于海温,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向低纬(高温区)。

由图看出,7月份,无论南、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在海岸带附近均向北凸出,可简记为“点北陆北”(即阳光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

1月,阳光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冬南夏,全球陆地等温线则在海岸带附近向南凸出(北半球凸向低纬高温区,南半球凸向高纬低温区),可简记为“点南陆南”。

无论7月或1月,海洋等温线弯曲方向与陆地相反。

记住了这八字口诀,就可快速解答关于由等温线弯曲状况判读海陆分布或季节的问题。

例:下图为位于同一个半球的某大尺度区域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三题:⑴若a>b,阴影部分为陆地,则图中所示为()。

A. 北半球冬季等温线分布;B. 南半球夏季等温线分布;C. 南半球7月等温线分布;D. 南半球1月等温线分布。

⑵若a>b,阴影部分为海洋,则此时()。

A. 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流动;B. 开普敦正值多雨季节;C. 巴西高原上一片葱绿;D. 塔里木河正值汛期。

⑶若此时为1月份,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阴影为海洋,非阴影为陆地;B. 阴影为陆地,非阴影为海洋;C.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 D. 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

解析:⑴若a>b,说明等温线温值向北渐高,图示区域应在南半球;图示陆地(阴影区)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阳光直射点落在北半球(“点北陆北”),为7月,则北(半球)夏南(半球)冬,故C项正确。

⑵若a>b,同理,图示区域仍位于南半球,但陆地(非阴影区)等温线向南凸出,据“点南陆南”可知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冬南夏。

A、B、D项为北夏南冬现象,不合题干;巴西高原(位于南半球)为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多雨草茂,故C项正确。

⑶1月份,阳光直射南半球,据“点南陆南”可知全球陆地等温线应向南凸出,故A项正确。

若a>b,图示区域在南半球;若a<b,图示区域则在北半球。

本题a、b大小不明,无法判定图示区位于哪个半球。

分析该题组时务必注意:南、北两半球,月份是统一的,但季节正好相反。

答案:⑴ C;⑵ C;⑶ A三、地形因素在陆地上,等温线弯曲状况深受地势、地形的影响,具体表现为:1.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高处等温线的度数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地势低处等温线的度数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

2.地势较陡地带,气温垂直差异大,等温线密集;平缓宽阔地带,气温垂直差异小,等温线稀疏。

3.山丘或山峰区气温比周围较低,等温线表现为一组内小外大的闭合曲线,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值越小。

盆地或洼地气温比周围较高,等温线表现为一组内大外小的闭合曲线,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山地的闭合等温线疏,表示山坡缓;山地的等温线密,表示山坡陡。

4.山脊地带地势相对两侧较高,气温较低,等温线凸向高温值方向(海拔较低处)。

山谷或河流(谷)沿线地势相对两侧较低,气温较高,等温线凸向低温值方向(海拔较高处)。

5.绵延较长的山脉明显影响着等温线的伸展状况。

在山脉沿线两侧,等温线表现为连续数条等温线大体沿等高线平行延伸。

在南北走向的山脉带(如安第斯山脉)地区,由于山地海拔高,气温低于同纬两侧较低地带,故等温线表现为连续数条等温线凸向低纬高温地带,弯曲部分的连线为山脉走向。

东西走向的山脉带(如秦岭),等温线大体也呈东西延伸,海拔较高处等温线呈扁平闭合曲线状。

例(2006全国文综Ⅱ):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

读图完成下列三题:⑴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B. 地形;C. 人为因素;D. 距海远近。

⑵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地形;B.地形、海陆差异;C. 人为因素、海陆差异;D. 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⑶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大的是()。

A. 甲地、黄河口附近;B. 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C. 丙地、乙地;D. 甲地、丁地。

解析:图示区域为太行山以东到渤海海域、山东半岛及鲁中山地以北的黄河下游平原地区。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山东丘陵、泰山附近,等温线受山地地形气温低的影响呈中间低四周高的闭合状态。

7月份,该地等温线分布有两大特点:一是东部沿海等温线基本与海岸线平行,二是西部石家庄以西的太行山区,等温线基本与山脉走向平行,显然等温线的分布与地形和海陆差异有关。

越向内陆,大陆性越强,气温年较差越大;故选项地点中,较居内陆的石家庄附近与深入黄海的沿岸地带的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

答案:⑴B;⑵B;⑶B四、洋流因素洋流对沿海气候的影响比较明显,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增温增湿;寒流则由高纬流向低纬,降温减湿。

因此,暖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向高纬(低值等温线)凸出,寒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向低纬(高值等温线)凸出,并且寒、暖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向大体一致。

例:下图为某区域七月平均等温线图,图中10℃等温线弯曲的原因是()。

A. 受到洋流的影响;B.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C. 纬度的差异;D. 地形和地势的影响。

解析:图示为白令海峡附近区域,10℃等温线在俄罗斯东部沿海海域明显凸向低纬高温地区,并向南凸出较远距离,说明该海域气温明显低于同纬陆地,深刻受到了寒流的影响。

联系世界洋流的分布,可知千岛寒流向南流经该海域,显然起到了明显的降温作用。

学生易错选B。

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夏季海洋气温低于同纬陆地,但其在沿海对等温线的弯曲影响弱于寒流。

答案:A五、气流运动寒潮、干热风等冷暖气流对年均温或月均温等温线的水平分布影响较小,但明显影响着日均温等温线的空间分布状况。

在日均温等温线图中,冷气流流经区,气温较低,等温线凸向高值等温线;热气流流经区,气温较高,等温线凸向低值等温线。

气流流向(风向)与等温线凸向一致。

在冷暖气团相遇的锋面地带,气温变化大,等温线密集;被冷气团或暖气团单一气团控制的地区,气温相对稳定,等温线相对稀疏。

六、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如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三峡库区的建成等)对下垫面性质的改变也影响着局部气温的变化,进而影响着局部小区域等温线的分布状况。

在这些局部地区,等温线大都呈闭合曲线,为局部较冷或较暖中心。

比如,水库区夏季气温比周围偏低,冬季则偏高;大城市地区“热岛效应”明显,气温比周围郊区偏高等等。

综上可知,等温线的影响因素是快速解开各类等温线问题的一把把钥匙。

学生在熟练掌握上述知识的基础上,再联系具体区域的自然或人文地理特征,等温线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西县第一中学邮编:748100Influencing Factors of Isothermal DiagramChen Yaoxiong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grasp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sothermal diagram and connecting cultural and human geography characters of specific areas, it is not difficult to solve isothermal problems. 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five factors in influencing isothermal diagram.Key words: isothermal; latitude factor; flood and field factor; topographic factor; ocean current factor。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