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文阅读训练(旭丽教案课程)

古诗文阅读训练(旭丽教案课程)

[古诗文阅读训练(旭丽教案)]一、本大题7小题,共35分,古诗文阅读训练(旭丽教案)。

焦竑,字弱侯,江宁人。

为诸生,有盛名。

从督学御史耿定向学,复质疑于罗汝芳。

举嘉靖四十三年乡试,下第还。

定向遴十四郡名士读书崇正书院,以竑为之长。

及定向里居,复往从之。

万历十七年,始以殿试第一人官翰林修撰,益讨习国朝典章。

二十二年,大学士陈于陛建议修国史,欲竑专领其事,竑逊谢,乃撰经籍志,其他率无所撰。

翰林教小内侍书者,众视为具文①,竑独曰:"此曹他日在帝左右,安得忽之?"取古奄人善恶,时与论说。

皇长子出阁②,竑为讲官。

故事,讲官进讲罕有问者,竑讲毕,徐曰:"博学审问,功用维均,敷陈或未尽,惟殿下赐明问。

"皇长子称善,然无所质难也。

一日,竑复进曰:"殿下言不易发,得毋讳其误耶?解则有误,问复何误?古人不耻下问,愿以为法。

"皇长子复称善,亦竟无所问。

竑乃与同列谋先启其端,适讲舜典,竑举"稽于众,舍己从人"为问,皇长子曰:"稽者,考也。

考集众思,然后舍己之短,从人之长。

"时方十三龄,答问无滞,竑亦竭诚启迪。

尝讲次,群鸟飞鸣,皇长子仰视,竑辍讲肃立,皇长子敛容听,乃复讲如初。

竑尝采古储君事之可为法戒者,拟为《养正图说》进之,同官郭正域辈恶其不相闻,目为贾誉,竑遂止。

竑既负重名,性复疏直,时事有不可,辄形之言论,政府亦恶之。

二十五年主顺天乡试,举子曹蕃等九人文多险诞语,竑被劾,谪福宁州同知。

岁馀大计③,复鑴秩④,竑遂不出。

竑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不淹贯善为古文典正训雅卓然名家集名澹园竑所自号也讲学以汝芳为宗而善定向兄弟及李贽时颇以禅学讥之。

万历四十八年卒,年八十。

(选自《明史·焦竑》)【注释】①具文:徒有形式而无实际作用的空文。

②出阁:皇子出就封国。

③大计: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绩: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叫大计,每三年举行一次。

④鑴秩:降职或降级。

5.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定向遴十四郡名士读书崇正书院遴:挑选。

b.始以殿试第一人官翰林修撰官:做官。

c.乃先撰经籍志,其他率无所撰率:一律。

d.皇长子称善,然无所质难也难:疑难。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竑为之长始以殿试第一人官翰林修撰b.乃撰经籍志皇长子敛容听,乃复讲如初c.时与论说竑乃与同列谋先启其端d.复往从之竑尝采古储君事之可为法戒者7.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焦竑"性复疏直"的一组是(3分)①益讨习国朝典章②欲竑专领其事,竑逊谢③取古奄人善恶,时与论说④皇长子仰视,竑辍讲肃立⑤竑被劾,谪福宁州同知⑥复鑴秩,竑遂不出a.①②⑥b. ①③④c.③④⑥d. ②③⑤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焦竑作生员时就已经很有名气,在学业上他师从耿定向和罗汝芳、李贽等人,并且贯之始终。

b.焦竑任职翰林期间,众人对教小内侍读书一事敷衍,只有他考虑长远,做事认真,悉心引导。

c.焦竑担任太子讲官之后,并不囿于旧例照本宣科,而是大力启发,使之从容辩驳,对答如流。

d.焦竑为人粗疏率直,主持乡试之时,将应试举子的文章多批为险怪荒诞之语,因而落职罢官。

9.断句和翻译。

(10分)(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4分)竑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不淹贯善为古文典正训雅卓然名家集名澹园竑所自号也讲学以汝芳为宗而善定向兄弟及李贽时颇以禅学讥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古人不耻下问,愿以为法。

(2分)②同官郭正域辈恶其不相闻,目为贾誉,竑遂止。

(4分)参考答案一、古诗文阅读(35分,5~8题,每小题3分)5.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教案《古诗文阅读训练(旭丽教案)》。

d(动词,诘难,问难)6.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

c(a.动词,任命/介词,凭借。

b.副词,只是/副词,才。

c.介词,和,跟。

d.代词,代定向/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7.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c(c("疏直"当为迂阔率直之意,应据此判断。

①说的是焦竑潜心研习,注意关键词"益"。

②说的是焦竑为人谦逊,注意关键词"逊"。

⑤说的是焦竑因"性复疏直"而得罪人,最终被找借口弹劾,是结果而非表现。

)8.考查对相关文意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层级为c。

b(a.师从"李贽"不合文意,参考文段首尾两段即可知。

c.不是"太子",是"皇长子",且文中并无交代皇长子"从容辩驳"之句。

d."险诞语"并非焦竑对"举子曹蕃等九人"之文的评语,而是说这九个人的文章多奸邪虚妄之辞,作为主考官,焦竑自是责无旁贷。

)9.考查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

(1)竑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不淹贯/善为古文/典正训雅/卓然名家/集名澹园/竑所自号也/讲学以汝芳为宗/而善定向兄弟及李贽/时颇以禅学讥之。

[4分。

错、漏两处扣1分,扣完4分为止。

](2)①古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询问为耻,希望殿下能把(这些人)当成学习效法的榜样。

[2分。

"以为"、"法"各1分。

注意"以为"的省略句式以及"法"的词类活用。

"不耻下问"作为一句成语,没有将"耻"翻译成意动用法也不扣分。

]②同僚郭正域等人嫉妒焦竑没有让他们知道,把焦竑(撰写《养正图说》)看成是沽名钓誉之举,竑就停止了撰写。

[4分。

"恶"、"相"、"贾"等词的落实,各1分,"同官郭正域辈"大意1分。

]【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焦竑,字弱侯,江宁人,做生员时就有很大的名气。

跟随督学御史耿定向学习,又向罗汝芳质疑请教。

参加嘉靖四十三年乡试,落榜而归。

耿定向挑选郡中十四知名人士到崇正书院读书,任命竑做他们的头。

等到耿定向辞官返乡居住,竑又跟随他回到乡里。

万历十七年,竑才凭借殿试第一名的身份做翰林修撰的官,入翰林后,更加潜心研究本朝的典章制度。

二十二年,大学士陈于陛建议撰写国史,想让竑一人负责这个事情,竑谦逊地拒绝了,只是撰写了经籍志,其余的内容一律没写。

翰林负责宫中小内侍的读书教育,大家都认为这徒具形式,走走过程而已,竑却说:"这些人有朝一日要在皇帝身边做事,怎么能够忽视这件事呢?"竑选取古时阉人善恶之事,时常向他们阐述解说。

皇长子出就封国,竑担任讲官。

旧例,讲官为帝王讲述诗书文史时很少有提问的,竑授课结吏,慢慢地说:"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询问,(他们的)作用是一样的。

臣虽作详尽的陈述,但或许还有遗漏的地方,希望殿下多加提问。

"皇长子说好,但是却没有质疑发问。

一天,竑又进言道:"殿下您的话不轻易说出来,怕不是忌讳自己会说错吧?解答可能会有错误,提问又有什么错误呢?古时人不耻下问,希望殿下能以这些人作为学习的榜样。

"皇长子又说好吧,但最终也没有问什么。

竑于是就与同僚商议如何想办法去启发引导,恰逢讲到舜的事,竑就举"稽于众,舍已从人"来问,皇长子答曰:"稽,就是考证考查的意思。

考查收集众人的想法意见,这之后放弃自己不擅长的东西,听取他人意见,发挥他们擅长的东西。

"当时皇长子只有十三岁,回答问题流利顺畅,竑也是竭尽全力去启发引导。

一次讲课的时候,一群鸟叽叽喳喳的飞过,皇长子不觉抬头看,竑就停止讲课,一脸严肃,神色庄重地站在那里,皇长子脸色郑重严肃起来,才又像先前那样继续讲课。

竑曾经收集了古时王位继承者的能够作为楷式(典范)和鉴戒(可以对照引为教训)的事,打算写一本书,叫《养正图书》,进献给皇长子学习,同僚郭正域等人嫉妒焦竑没有让他们知道,把焦竑(撰写《养正图说》)看成是沽名钓誉之举,竑就停止了撰写。

竑名望很大,性情又迂阔率直,如果一些时事认为不可,就会说出来,宰相府也很讨厌他。

二十五主持顺天乡试,举子曹蕃等九人的文章多奸佞虚妄之语,竑因此被弹劾,被贬官为福宁州(今福建霞浦县)同知。

岁末政绩考核,职务又降了一级,竑于是就不再出仕为官。

竑博览群书,自经史子集到野史杂说,没有不深通广晓的,写文章典雅正规,雅致完美,才能出众,堪为名家。

他的集子名叫"澹园",是竑自已这么称呼的。

讲学也以汝芳为宗师,认为定向兄弟及李贽的文章好,时人多以禅学来讥讽他。

竑万历四十八年去世,享年八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