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模拟试题(2)
一、名词解释
1 .高低点法
2 .目标利润
3 .内部转移价格
4 .订货成本
5 .利润灵敏度指标
二、简答题
1、本量利分析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2、差量分析法的含义关键是什么?
3、销售预测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三、计算分析题( 共40 分。
1 题20 分、2 题20 分。
)
1 .某企业拟购入一套设备,有B1 和B
2 两种型号可供选择,该企业采用年限法计提
折旧,所得税率为33 %,预定投资报酬率为14 %,其他有关资料如下:项目B1,购置成本200000元,有效期5年,预计残值20000元,预计税前净利40000元;
项目B2,购置成本150000元,有效期5年,预计残值15000元,预计税前净利30000元。
根据以上资料,采用净现值法分析确定企业应选购哪种型号的设备。
(5 年,
14 %的复利现值系数)=0 .519 ;(5 年,14 %的年金现值系数)=3 .433
2 .假定某公司有一投资中心,今年一季度的有关资料如下:
销售收入150000 元
营业资产( 季初) 70000 元
营业资产( 季末) 90000 元
营业利润15000 元
预期最低报酬率14 %
要求:计算该投资中心的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投资报酬率与剩余收益。
3.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
2003 年的变动成本总额为84000 元,产品单价为
10 元,变动成本率为60 %,获营业利润11000 元,假定2004 年追加投入广告费
2000 元,其他条件不变,要求:
(1) 计算2004 年该企业的保本额。
(2) 若实现目标利润20000 元,则保利额是多少?
(3) 若2004 年销售量比上年增加2000元,则利润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 3 分.共15 分)
1 .高低点法是根据一定时期内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业务量的相应成本关系,来推算
固定成本总额( 或混合成本中的固定部分) 和单位变动成本( 或混合成本中变动部分的单位额) 的一种成本性态分析方法。
2 .目标利润是指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经过努力应该达到的最优化利润控制的
目标,它是企业未来经营必须考虑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
3 .内部转移价格是指企业办理内部交易结算和内部责任结转所使用的价格。
4 .订货成本是指一定期间内( 一般为一年) 企业为定购有关材料而发生的各项费
用。
5 .利润灵敏度指标又叫利润受有关因素变动影响的灵敏度指标,简称灵敏度指标,不同的因素有不同的利润灵敏度指标。
二、简述题
1、本量利分析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所谓本量利分析,是指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关系的分析,建立数学化的会计模型和图式,进而揭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量、销售单价和利润等诸多变量之间的内在的规律性联系,为利润预测和规划,为会计决策和控制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保本分析、保利分析及各因素变动对本量利分析的影响。
保本分析,即确定盈亏平衡点(保本点)。
保利分析,即分析在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不变的情况下,销售数量变动对利润的影响,从而确定目标利润,进行利润规划。
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等各因素的变动对保本点、保利点、经营的安全程度以及对利润的影响的分析也是本量利分析的内容之一。
4、差量分析法的含义关键是什么?
在管理会计中,不同备选方案的差别,叫做“差量” 。
这种差量一般要涉及两个概念,那就是“差量收入”和“差量成本”。
“差量成本” 是两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成本的差异数。
同样,“差量收入”就是两个备选方案预期收入的差异数。
所谓“差量分析法”,是指根据两个备选方案的差量收入与差量成本的比较来确定哪个方案较优的方法。
如果差量收入大于差量成本,前一个方案较优;若差量收人小于差量成本,则后一方案较优。
应该注意的是:计算差量收入和差量成本的方案排列顺序必须保持一致。
采用差量分析法的关键在于进行决策分析时,只考虑那些对备选方案的预期总收人和预期总成本会发生影响的项目,至于那些不相关的因素,则一概予以剔除。
另外,这个方法所作出的结论,只是从两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相对较好的,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则应该分别两个、两个地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再以能提供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
5、销售预测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在利润的预测分析中我们知道,企业为了实现目标利润,产品销售必须达到目标利润的要求,因而需要确定目标销售量或销售额。
但在计划期间企业究竟能销售多少,还必须通过市场调查进行科学的销售预测。
销售预测是在对市场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市场供需情况的发展趋势,以及本企业的销售单价、促销活动、产品改进、分销途径等方面的计划安排,对该项商品在计划期间的销售量或销售额所作出的预计和推测。
就企业而言,销售预测是财务融资决策、订购材料、安排人工、规划生产等日常经营活
动的基础,是编制企业全面预算的出发点。
良好的销售预测是企业规划未来的先决条件,销售预测值过高或过低,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另外,搞好销售预测,不仅有利于企业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而且便于实现“以销定产”的经营方针,使产品的生产、销售、调拨和库存之间密切联系,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计算分析题
1 .参考答案:
B1 型号:税后净利=40000 ×(1 —33 %)=26800( 元)
折旧额=(200000-20000)/5=36000( 元)
净现值=200000+(26800+36000) ×3.433+20000 ×0 .519=25972.4( 元)
B2 型号:
税后净利=30000 ×(1 —33 %)=20100( 元) (2 分)
折旧额=(150000-1500)/5=27000( 元)
净现值= 一150000+(20100+27000) ×3.433+15000 ×0.519=19479.3( 元)
B1 型号的净现值大于B2 型号的净现值,所以应选择Bl 型号设备。
2.参考答案:
营业资产的平均余额=(70000+90000)/2=80000( 元)
销售利润率=15000/150000 ×100 %=10 %
资产周转率=150000/80000=1 .875( 次)
资产报酬率=10 %×1.875=18.75 %
剩余收益=15000-80000 ×14 %=3800( 元)
3、参考答案:
贡献边际率=1 -60%=40 %
销售收入=84000/60%=140000( 元)
固定成本=140000 -84000 -11000=45000( 元)
保本额=(45000=2000)/40%=117500( 元)
保利额=(45000+2000+200000)/40%=167500( 元)
2004 年的利润:
140000×(1+20 %) - (45000+2000) – 84000×(1+20 %)=202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