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面部局部解剖学_PPT幻灯片
面部局部解剖学_PPT幻灯片
2.面部垂直比 指面部正面宽度的比例
五眼:沿两眼内、外眦作垂线,可将面 部在眼裂水平分为五等份,每一等份的宽 度与一个眼裂的宽度相等,即两眼内眦间 距,两眼裂宽度和左、右外眦至耳轮间距 相等。
正常眼裂宽度平均为3.5cm,两外眦宽度平均为9.5cm。
鼻翼的宽度与两眼内眦间的距离相等,即3.5cm,鼻的 长度和宽度比例约为1:0.7;闭口时,口角的大小与眼平视 时角膜内缘之间的距离相等。
4.鼻根、鼻尖和鼻背:
5.鼻底和鼻孔:锥形外鼻之底称鼻底;鼻底上有左、 右卵圆形孔,称鼻孔或鼻前孔。
6.鼻小柱和鼻翼:两侧鼻前孔之间的隆嵴称鼻小柱; 鼻前孔外侧的隆起为鼻翼。
7.鼻面沟:鼻外侧之长形凹陷。沿此沟作手术切口, 愈合后瘢痕不明显。
8.唇面沟:为上唇与颊部之斜行凹陷。沿此沟作手 术切口,愈合后瘢痕不明显。矫治修复时,此沟常用以 作为判断面容恢复情况的指征。
(2)小三停:系指鼻下点至口裂点、口裂点至颏上点 (颏唇沟正中点)、颏上点至颏下点又将面下1/3分为三个 基本相等部分,其中上1/3为上唇高度,下2/3为下唇及 颏的高度。男性上唇约24mm,下唇及颏约50mm,女 性少4mm。
(3)侧三停:以耳屏中心为顶点,分别向发际中点、眉 间点、鼻尖点和颏前点做连线,形成三个夹角,其夹角差 小于10°则符合颜面美的要求。
20.耳屏:外耳道前方之结节状突起, 临床常在其前方,颧弓根部之下,检查下 颌骨髁突的活动情况。耳屏前方约1cm可 触及颞浅动脉的搏动。
21.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约0.5cm,体表投影:鼻 尖至眼外角连线的中点。
22.颏孔:下颌体外侧面,成人多位于第二前磨牙或 第一、二前磨牙之间的下方,下颌体上、下缘中点微上方, 距正中线约2~3cm
头面部各器官和部位间的黄金比关系:
➢ 颏至眼外眦距/颏至发际距 ➢ 颏至口裂距/颏至鼻翼间距 ➢ 眼外眦距/面宽度间距 ➢ 口裂宽度/眼外眦间距 ➢ 鼻底宽/口裂宽度。
面部黄金比的重要意义:它能从垂直比例与水平比 例关系对同一器官进行定位,如以眼外眦距与面宽度间 距比和颏至眼外眦距与颏至发际距均为黄金比,来说明 眼外眦的垂直和水平位置关系。
一、面部分区及表面解剖
(一)面部分区
根据面部形态及解剖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各区:
1.眶区:四周以眶缘为界,为视器所在。
2.鼻区:上界鼻根点,下界鼻底,两侧界为内 眦与鼻翼点的连线,为鼻所在。
3.唇区:上界鼻底,两侧界为唇面沟,下以颏 唇沟与颏区分界,为口所在。
4.颏区:上界为颏唇沟,两侧界为口角的垂线, 下以下颌下缘为界。
3.面部黄金比 黄金比又称黄金分割。
黄金比的来历: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 学家折断,多次进行比较,发 现短段与长段之比为1:1.618=0.618时最美。 后来,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Plato)将此比 称为黄金分割。此后,欧洲人将此比例关 系广泛应用于建筑和生活等领域中。如, 古埃及胡夫大金塔,其高度和底边长度符 合黄金比。
4.其他关系
(1)鼻、眼、眉关系:
通过内眦所作的垂线,可见鼻翼的 外侧缘、内眦和眉头内侧缘,在同一 直线上;
通过鼻翼与眉梢的连线,外眦在此连线上;
通过眉头与眉梢的连线,该线通常呈一水平线,与上述 二线相交成直角三角形,该直角三角形的顶点位于眉头下 方。
(2)鼻、唇、颏关系:连接鼻尖与颏前 点所构成的Ricketts美容线,以确定下唇 是否位于该线上,若超前或后退,则视 为容貌欠美,但存在种族差异。
5.眶下区:上为眶下缘,内 邻鼻区,外侧界为上颌骨颧突根 部的垂线,下界为唇面沟中点至 上颌骨颧突根下缘的连线。
6.颧区:上为颧弓上缘,下为颧骨下缘,前界为 上颌骨颧突根部,后界是颧弓后端。
7.颊区:前界为唇区和颏区,后界为咬肌前缘, 上邻眶下区和颧区,下界为下颌下缘。
8.腮腺咬肌区:上为颧弓及外耳道下缘,前为咬 肌前缘,后为胸锁乳突肌、乳突、二腹肌后腹的前缘, 下以下颌下缘为界。
(3)颏唇沟深度:为颏唇沟至下唇突点 与颏前点连线的垂线距离。正常约为 4mm,下颌前份根尖截骨术可影响颏唇 沟的形态。
(四)美容角
颜面的局部与器官之间、器官与器官之间,或者局部与 局部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该角度与颜面美的关系密切, 故称之为美容角。侧面观察明显:
9.鼻唇沟:鼻面沟与唇面沟之合称。
10.口裂:
11.口角:正常位置约相当于尖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 施行口角开大或缩小术时,应注意此关系。
12.唇红:上、下唇的游离缘,系皮肤与粘膜的移行 区。
13.唇红缘:唇红与皮肤之交界处。
14.唇弓和人中点(人中切迹):上唇的全部唇红缘呈 弓背状称唇弓;唇弓在正中线微向前突,此处称为人中点 (人中切迹)。
15.唇峰和唇珠:人中点两侧的唇弓 最高点称为唇峰(唇弓峰),上唇正中唇 红呈珠状向前下方突出名唇珠(上唇结节)。
16.人中:上唇皮肤表面正中,由鼻小柱向下至唇 红缘的纵行浅沟称之。
17.人中嵴:人中两侧各有一条与其并行的皮肤嵴, 由鼻孔底伸延至唇峰称之。
18.颏唇沟:下唇与颏部之间的横形凹陷。
19.颏下点:为颏部正中最低点,常用以作为测量 面部距离的标志。
面部,又称颜面部,指上起发际, 下达下颌骨下缘,两侧至下颌支后缘 之间的部位。
以经过眉间点及鼻下点的两水平线为界,将颜 面部分为上1/3、中1/3和下1/3三等分。
颌面部:由颜面部的中1/3和下1/3两部组成, 口腔临床的范围已由面中1/3、面下1/3向面上1/3 和颅部拓宽和加深。
面部为人体经常外露的部位,是外形美的重要 代表区之一和敏感部位,在功能、形态及外观上均 具有重要意义。
23.腮腺导管体表投影:耳垂至鼻翼与口角间中点连 线的中1/3段。
(三)面部比例及其他关系
面部比例:我国古代画论中的“三停五眼”之说。 1.面部水平比例 指面部长度的比例,即三停,又可分为:
(1)大三停:沿眉间点、鼻下点作横线,可将面部分成水 平三等分。眼、鼻位于面中1/3,口腔位于面下1/3。颅面 畸形主要表现为面上1/3及面中1/3比例失调;牙颌面畸形 主要为面中1/3及面下1/3比例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