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疗规范急救预案及流程

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疗规范急救预案及流程

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疗规
范急救预案及流程
一、诊疗规范
(一)概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急性肺损伤(ALI)的最严重阶段,是指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引起的肺泡-毛细血管炎症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常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二)诊断
1、急性肺损伤(ALI)诊断标准:
(1)急性发病;
(2)氧合障碍,氧合指数(PaO2/FiO2)≤300mmHg;
(3)胸片可有或没有浸润性阴影;
(4)肺毛楔压(PCWP)≤18mmHg或无左心衰的表现。

2、ARDS诊断标准除氧合指数≤200mmHg,余同ALI。

3、ARDS柏林定义
(1)时间:已知临床发病或呼吸症状新发或加重后1周内。

(2)胸腔影像学改变:X线或CT扫描示双肺致密影,并且胸腔积液、肺叶/肺塌陷或结节不能完全解释。

(3)肺水肿原因:无法用心力衰竭或体液超负荷完全
解释的呼吸衰竭。

如果不存在危险因素,则需要进行客观评估(例如超声心动图)以排除流体静力型水肿。

(4)氧合状态:
①轻度:PaO2/FIO2=201~300mmHg,且呼气末正压(PEEP)或持续气道正压(CPAP)≤5cmH2O
②中度:PaO2/FIO2=101~200mmHg,且PEEP≥5cmH2O
③重度:PaO2/FIO2≤100mmHg,且PEEP≥10cmH2O
如果海拔高于1000m,校正因子应计算为PaO2/FIO2×(大气压力/760)。

(三)处理
治疗关键在于原发病因,如:处理好各种创伤、尽快控制感染、制止炎症反应对肺进一步损伤,更紧迫的是要及时纠正患者的严重缺氧,赢得治疗原发病的时间。

由于目前ARDS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故治疗主要是支持性措施。

1、病因治疗
如充分引流感染病灶脓液,纠正休克、骨折的固定等;积极控制感染,联合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2、肺外脏器功能的支持治疗
ARDS病人多数有肺外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事实上ARDS患者多死于多脏器衰竭(MOF),故肺外脏器功能支持非常重要。

(1)循环支持:ARDS时肺间质和肺泡水虽然增加,但
肺血管内和全身有效循环容量可能欠缺,过度限液可能对机体不利,液体平衡正负要以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为准。

血流动力学稳定,液体出入要保持负平衡。

早期以输入晶体液为主,血浆蛋白低于20g/L,适当补充胶体液。

(2)肾脏支持和纠正电解质酸碱紊乱:保证充足的心排量、血压和尿量,是肾脏功能最好的支持和维护。

出现无尿型肾衰可给予血液净化治疗(CBP)。

(3)营养支持:尽早实施肠内营养支持(EN),肠道功能较差时,可给予肠外营养(PN),原则上要保证病人的营养及能量供给。

不过分强调高热卡,碳水化合物所占热卡比例适当下调,脂肪比例增加,总热量摄取20~40卡/kg/d,热氮比降至100∶1。

可适当补充如谷氨酰胺、不饱和脂肪酸、生长激素等。

(4)肠道功能支持:保持钾代谢平衡,适当制酸,防治胃肠道应激性溃疡,肠蠕动差或有肠麻痹时,适当使用生大黄粉口服治疗。

(5)血液系统支持:不追求正常的血红蛋白值,防止血液浓度及粘稠度增加,加强出凝血功能监测,防止DIC和各种血栓形成。

(6)严重肺水肿的治疗: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通过超滤和/或液体置换清除多余的血管外肺水,并可通过清除多种炎症介质等综合作用,有效改善肺部的氧
合功能,尤其对肺水较多和发生肺部渗漏综合症的病人有特效。

3、呼吸支持
(1)氧疗和无创通气入科即给予氧疗,无效及时行无创通气,以能维持住病人的氧合为原则(动脉血氧分压大于60mmHg),应优先考虑。

应尽可能保留患者的自主呼吸,必要时可应用镇静剂和肌松剂,以减少人机对抗、呼吸肌做功、氧耗增加等,改善肺顺应性。

病情加重时一般需要有创通气支持。

(2)有创通气现在ARDS的机械通气治疗策略较传统方式有较大不同:
①不追求正常的血气分析结果,一般PaO2维持在60mmHg左右即可;
②强调“最佳”PEEP的应用(一般在“低拐点”上2~5cmH2O)“最佳”PEEP的选择:所谓“最佳”PEEP,是指在安全FiO2下(一般低于50%),使PaO2≥60mmHg,同时又不使心指数(CI)及氧输送(DO2)下降的PEEP值,临床上较为实用的是根据病人的SpO2、血气分析结果、血压及全身灌注综合判断而定(过高的PEEP会影响循环,需增加液体输入量和镇静剂的用量);
③强调小潮气量,如4~8ml/kg,适当时机的肺泡复张的“肺开放”策略,气道峰压控制在30~35cmH2O以下;
④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通气策略的应用:限制气道峰压,低通气量,导致PaCO2上升,PH值下降,显示有利于氧合及肺顺应性的改善,但对患有COPD、颅脑损伤、代谢性酸中毒者不宜使用,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氧合,减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

(3)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ARDS的肺不张具有不均一性的特点,改变体位有利于重力依赖区的肺复张,从而改善氧合。

但实施此法需要较多的人力和增加镇静剂及液体的用量,有时患者不能耐受,一般间断性应用,最好在白天。

(4)其他措施:部分液体通气(PLV);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吸入一氧化氮;气管内气体吹入法;体外膜氧合(ECMO);体外CO2去除及静脉内氧交换(IVOX)。

4、皮质激素的应用
有争议。

原发病因不同,激素治疗效果不同,应区别对待:
(1)脂肪栓塞综合征、误吸、呼吸道刺激性气体(含高浓度氧)损伤、烧伤、脓毒性休克、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的ARDS主张应用激素治疗;
(2)败血症、严重呼吸道感染并发ARDS忌用激素。

(3)在ARDS整个病程中使用小剂量的激素(甲强龙2mg/kg/d,口服1个月),可改善氧合并减轻后期肺部纤维化,
多数人主张应用。

二、急救预案
(一)诊断要点:
1、高危因素:
(1)直接肺损伤因素:严重肺感染,胃内容物吸入,肺挫伤,吸入有害气体,淹溺,氧中毒;
(2)间接肺损伤因素:脓毒血症,严重的肺胸部损伤,重症胰腺炎,大量输血,体外循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2、急性起病,呼吸频数和(或)呼吸窘迫。

3、低氧血症时氧合指数(PaO2/FiO2)≤200mmHg。

4、胸部X线检查两肺浸润性阴影。

5、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8mmHg或临床上除外心源性肺水肿。

符合以上5项可诊断为ARDS。

(二)抢救措施:
1、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2、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压力在+5~+10cmH2O左右,持续给予,并观察血压及血流动力改变。

3、在无禁忌证情况下,可早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200~400mg/d,或泼尼松(强的松)20~80mg/d,必要时可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3~5d。

4、控制晶体液输入量,适当给予胶体液并利尿剂,以
消除肺泡及间隙水肿。

5、改善微循环,可使用654-2,10~50mg静注,每1~4h 重复1次;在监测凝血功能前下,早期使用肝素50~100mg/d,持续静滴;有条件亦可使用前列腺素E1(PGE1)100-200u/d 静滴。

6、乌司他丁60~120win、大剂量维生素C 2~6g、谷胱甘肽0.6~1.8g静滴,以抗系统性炎性反应。

三、抢救流程





↓。

相关主题